东晋门阀谢家崛起:士族时代的回光返照

所谓门阀政治,实际只是穿上一层冠冕堂皇衣裳的一种特殊皇权政治!

它的存在是暂时,因为士族与皇权共存的现象注定走不长远。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混沌,谢家的存在依旧是一个例外,因为其真真算得上是士族时代的回光返照。

矛盾中产生

东吴政权进入后期,皇室与名门大族之间矛盾积攒愈发深厚。

具体形容其夸张程度的话,大概就是坐在龙头交椅之上的虽然是皇帝,但一国最为重要的民生(诸如土地及分配劳动力)的掌舵者却牢牢握在大族手中。

孙吴政治的广泛蔓延,让士族享受暗流平进、拜将入相,轻武成为时代之约定俗成,世袭领兵也被淹没在浩瀚云烟。

深受其影响的,东晋中兴之主司马睿必须算一个。

身为一国帝王,司马睿上位的初衷绝非是与士族“共天下”,但高平陵事变之后,河内大族司马氏逐渐取得政权,建立西晋。

世家大族夺取曹魏政权取得重大胜利,司马氏家族大方分享胜利果实,创下与士家大族共享政权的先例。

形势所逼之下司马睿只能主动迎合,自其开始至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被刘裕所废,历经十一帝长达一百零四年的门阀政治,也在盛极而衰中逐渐走向下坡。

因为门阀制度基本垄断了权利外渗的一切可能!

寒门再无名仕,国家重要官职尽数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优渥的个人背景就是行走的绿灯,土地山泽、世族庄园、武装力量全部都是一小部分人的掌中之物。

颇具才干之人因为出身卑微无缘进入执政,朝中官职均被门阀士族把持,左右朝政六品以上的宰辅,更是全部被士族垄断。

呐喊不公的声音被扼杀在咽喉,却为东晋埋下了衰落的祸根。

因为家国二字从来不应由一部分人书写,士农工商的共同璀璨才可谱写东晋的繁荣昌盛。

可是门阀扼杀希望的嫩芽,拒绝外来新鲜血液的入内,腐化分子乌烟瘴气,直到东晋后期,这一稳如巍峨大山的政治格局才出现了众盼所归的变化。

陈郡谢氏妄想篡夺桓氏之地位,主动向孝武帝抛出合作的橄榄枝,后者识相接下,却在谢氏权利达到鼎盛之后,步步紧逼,这意味着皇权开始了对门阀势力的削弱!

毕竟,东晋之时,出了名的四大家族真是各有各的躁动。

琅琊王氏的家族长老,为了永葆门户的长盛不衰,极为重视对家中小辈仁孝忠诚美德的培养,为了方便直接上朝,其也非常之重视对朝章礼仪的教习。

颍川庾氏深受正统儒学文化之影响,崇尚“经学治国”与“玄虚”并存,力保家族文化不落人后。

谯国桓氏别出心裁,政治赛道上敌人众多,它就从武将入手,桓温与桓冲更是颇得皇上重视。

正是因为不可取代,谢氏想要将其踢出之时,才需要与“不算争气”的皇权联盟。

四大家族分庭抗衡,各有所短却也同有所长,被称为“士族时代回光返照”的谢氏为何要打破这一局面?一向轻武重士的皇帝为何也萌生出了打破士族时代的冲动?

内部的争执

此事还要从谢氏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谢安开始说起。

六朝时代,老庄思想盛行,面对极雅与极俗两种极端,谢安取得平衡,奠定谢氏门风让其稳坐四大家之一,而至于他本人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便是组建北府兵出军北伐,淝水一战更是大获全胜。

这一战斗直接让谢氏家族地位发展至顶点,成了皇帝心尖上的可用之臣。

论说打胜仗一向重武的桓氏绝对不会差,只是其直接将争强好胜写在了脸上,少了一些像谢安这般尔虞我诈的伎俩,

因为出山之前,谢安的生活状态其实是隐于市的。

他一直高居东山,落在皇帝的眼中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可内里朝廷中的一举一动谢安都心知肚明,豺狼伪装成绵羊,所求的也只是为谢氏门户深思熟虑。

毕竟谢安再度出仕之前,谢家的情况是相当之不乐观。

谢尚、谢万先后任辞世,家族声望全部依托在岌岌可危的军功之上,可未料谢万离任,摘下的是一顶乌纱帽,谢家失去却是强有力的依靠。

该如何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谢安出仕,主掌朝政,让谢家之人填满整个朝廷!

果不其然致仕之后的谢安很快安排谢玄当上了刺史,监江北军事,领衔广陵相,直面迎接臭名昭著的流民帅。

而这一切都与广陵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身处东晋南北方的交通要塞,广陵之地流民众多,不乏有人率领三两乌合之众就揭竿而起称帅,冥冥之中为军阀政治的灭亡添上了一把大火,

因为谢玄变了。

谢安安排其在朝廷任职,说的冠冕堂皇,私心却只是提升家族之地位影响,可上任的谢玄却是扛起了真刀真枪。

他在北来的流民中召集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将士,加以严格训练培养成“北府兵”,这才有了太元八年淝水一战击退秦军。

有人成名,有人生妒,四大家族因为谢玄产生失衡,朝臣之中议论纷纷,认为处置不当的谢玄引咎辞职,而四大家族也因内斗出现了倾颓之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看到此景出现最为高兴的自然是君王,可军阀政治的垮塌说起来真是荒谬无比。

人人为私欲绞尽脑汁之时,皇权与士族相安无事,可当士族内心之天平微微偏向国家社稷,军阀政治却出现了垮塌,这才有了谢家成为军阀政治回光返照一说。

因为四大家族之中,谢家的崛起是最为缓慢的,他并非一鸣惊人,而是在追随风尚的同事逐步获得认可,某种程度而言算是东晋时代为数不多白手起家的典范。

但谢家是军阀政治的回光返照,军阀政治最终走向灭亡却绝非完全是因为谢桓两家的鹬蚌相争,因为这种岌岌可危的政治形势,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泡沫”的基础。

垮塌的真正原因

谢安尚且如日中天的时候,孝武帝就有了摆脱士族当政皇帝拱手这一格局,淝水之战谢氏声望达到顶点,谢玄原是为社稷着想之心落在孝武帝的眼中却成了步步紧逼,他迫不及待的将谢安排除中枢,顺利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皇权受制于门阀士族的窘境。

再加上门阀之间的彼此争夺,使得自身实力大大受损,东晋门阀的整体力量其实是往下走的。

最大的招数还没出来,那便是孙恩、卢循的揭竿起义。

作为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隆安三年十月,孙恩带着一百多号兄弟从海上登陆,一杆长枪直接取走内史王凝之的性命。

皇帝闻之惊愕,广大农民和奴客们却一呼百应,八郡一时俱起反抗,一大批世家子弟纷纷下马遇害,东晋门阀士族迎来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引以为傲的田园别墅被付之一炬,士族大家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强制压迫下崛起的力量有多大,因为谢琰被杀了!

谢玄一手成就的北府兵逐渐被寒人掌握,士族算是彻底失去了军权,这次农民起义的打击对与东晋门阀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

可究其根本,这种政治观根本就是畸形的。

权利从来不应该笼罩在小家群体之中,招贤纳士的对象也应该是所有人,从官员选拔而言,这根本就是不公平。

可士族大家为了笼权所能做到的手段也是真的疯狂。

都知道近亲不宜结婚,可是为了避免肥水流向外人田,门阀士族内部通婚是无比正常的,这种行为短期自是可取,可是世代如此,择偶的对象实际却是日益狭隘,最终疯狂至实行内婚制,导致生下的孩子中伴有不可避免的先天性缺陷!

多种原因的必然使得谢家成为了门阀政治的最后一站,而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也只是皇权政治体制的回流,注定是暂时的,不过是南北两朝合流形成隋唐制度的过度而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1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