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读懂了白起之死吗?秦昭王为什么非要逼死有功之臣白起

要说到历史上最让人热血沸腾、心向神驰的名将,白起绝对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个。他所向无敌、歼敌百万,首开让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的歼灭战历史先河,让所有人都在内心形成一个信念,只要有他在,秦国永远是不可能被击败的。他是战国时代当之无愧的军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高于世,众必毁之。白起身上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性,这主要是因为他以战止战、以暴制暴的杀戮行为。战国时代,秦并天下的过程中,秦国总共的歼敌数就在两百万左右,其中白起一个人就杀敌一百多万,一人双手沾满了秦国统一天下一半的鲜血,焉能不惹起争议?他被后世称为“杀神”、“人屠”,就可见人们对他内心是一份忌惮的情绪的。

同时,白起身上还寄托着人们强烈的惋惜之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结局。作为一个名将,最好的归宿自然是战死在战场之上或者是老死在安稳之中,但是白起却死于非命,他被他为之拼搏一生的秦国和秦王逼得自杀了。每念及此处,人们无不扼腕叹息、痛心疾首。

关于白起之死,历史上有很多分析和思考,有“功高震主”之说、有“卸磨杀驴”之说、有“阴谋陷害”之说,也有“居功自傲”之说……

乍一看,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们仔细地反复推断之下,又似乎每一种说法都有一点似是而非的嫌疑。比如说“功高震主”,既然白起已经功高震主了,秦昭王为什么还会要求他去打赵国了呢?为什么还要给他立功的机会呢?比如“卸磨杀驴”,当时的秦国统一大业还只完成一半,连赵国都没有消灭,正是用人之际,秦昭王的磨盘还没拉完,何必提前杀掉白起这只毛驴呢?比如“居功自傲”,白起的为人是不苟言笑、不够圆滑,但是他对于战事和国事从来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谈不上真正的居功自傲。又比如“阴谋陷害”,白起最后虽然在挂帅出征赵国的事情上推三阻四,耍了小性子,但是,总体上没有谋反、叛逃的迹象和意愿,没有对秦国产生实质性的伤害和威胁,所以秦王也没有必要去阴谋陷害他!

那么,白起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解析白起死因之前,先引入一个很诡异的历史现象——为什么历史上大多数的历史名将都难得善终,最终死在内部斗争之中。因为名将如果战死沙场,就说明他以失败而告终,人们会对他的名将身份产生怀疑,比如庞涓其实就是一个军事才能极高的将军,但因为最后战死在马陵之战,所以人们在讨论古之名将的时候,会自觉地把他给屏蔽掉了。也就是说,名将要么自然老死,要么只能死在自己人手上,这就是历史上名将的尴尬。

名将之死是一个很广泛的历史话题,更是一个很复杂的逻辑体系。所以,我们在看待和分析某个名将之死的时候,切忌以点代面,只局限于某一个表面原因的探讨,而是应该鞭辟入里地进行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剖析。对于白起之死亦是如此。

公元前257年的一个冬天,一个策马沙场、纵横天下的老人突然感觉这个冬天特别冷,这个老人就是秦国功勋卓著的将军白起。

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位高权重的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虽然在秦国军队士兵心目中,他还是那个战无不胜、不可阻挡的军神,但是在秦王和秦国朝廷的心目中,他已经不是那个可以为秦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爱将了。

美人迟暮、英雄白头,立下不世战功却被贬为士卒的白起心有不甘,亦有无奈。面对奉命来取自己性命的秦王使者和他们扔过来的用以自裁的宝剑,白起没有歇斯底里,而是故作平静地问:“秦王为什么要杀我?他给我安了个什么样的罪名?”

秦王使者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和无限的羞愧,作为秦国人,他们难道不知道眼前这个老人曾为他们开疆拓土,打下了秦国的半壁江山吗?他们难道不知道眼前这个老人忠肝义胆,一心只想为秦国打下一个太平天下吗?他们难道不知道眼前这个老人只要不叛国谋逆,即便犯下何种罪行都罪不至死吗?但是,他们只是奉命行事,面对白起的质问,他们无法回答,也不敢回答。

有时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答,从沉默的气氛之中,白起瞬间明白了,秦王只是希望他死,至于理由和罪名,那是可有可无的。

白起也沉默了一阵子,他心如死灰,同时也感觉精疲力尽了。这一辈子的壮怀激烈、逸兴横飞到头来终究是虚梦一场。自己的恩人和伯乐魏冉已经走了,自己的君主和领导秦王已经变了,自己的部将和士兵已经远了,自己的沙场和蓝图已经空了,他觉得自己的生死其实也无所谓了。

谈什么王图霸业,是非成败转头空,白起的血仍是热的,但心已经冷了,甚至连反抗的念头都一丁点没有兴起过。辜负他的是秦王和那过于复杂的权力游戏,而他依然深爱着他的国家和人民,不想再生事端。

走了,就再也不用理会这人世间的是非纠葛、恩怨情仇了;走了,秦王便可以心安理得地治理国家了;走了,秦国的朝堂之间就会少了许多猜忌和阴谋……死,大抵是白起心中认为他可以为秦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然后,白起缓缓地捡起地上的宝剑,叹息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罪与非罪后人自有评说,起一生杀人百万,死亦不冤了。”

说完这最后一句话,白起举剑自刎了。这个一生战功无数,曾被视为秦军信仰和信心的军神轰然倒地,在场的秦人无不内心戚然。

自此之后,对白起闻风丧胆的天下诸侯终于可以暂缓一口气了,这个不可战胜的杀神、人屠终于走,他们头顶上的那把刀、内心的那种压迫感终于被缓解了许多。秦王或许也出于另外的考虑,终于安心了。

但是,已是传奇的白起即便倒下了,关于他的讨论却一直会持续下去。尘归尘、土归土,带不走的东西已然留下,可背后的逻辑还会反复地继续下去,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

再回头来看看白起是怎么慢慢步入死境的吧?梳理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才有助于我们最终作出客观的分析和总结。

白起是一个军事天才,几乎就是为战场而生的,他最感兴趣的和最擅长的都是军事战争相关的东西,对于其他事物没什么兴趣,也不如何注意学习和培养。也就是说,白起是一个军事特长的偏科生。谈军事,举世无敌;谈其他,泯然于众。

白起很年轻的时候(15岁时)就凭借军事特长被特招进入了部队,从此和军事战争结下水深火热、不死不休的缘分,这是他的福分,也是他的祸根。因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能拥有学以致用的机会便是最大的福分;但一个偏科严重的特长生随着成就越来越大就一定会掉入更大的坑,生活和社会从来都不只有某一个领域。

真正让白起一飞冲天的人是当时的秦国权臣——丞相魏冉,是他识别了白起,并一直坚定不移地信任他、呵护他、支持他。没有魏冉,白起的崛起之路势必会坎坷十倍。

白起也没有辜负恩人魏冉的信任,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一列骇人听闻的大胜仗,把秦国的国威推至顶峰,也把他自己的名号响彻神州。

他是秦国的国家荣耀和保障,却是天下其他诸侯的噩梦和恐惧。

几年前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分别赌上了自己的国运,进行了战国时代最荡气回肠、热血刺激的巅峰大决战。白起凭借惊世骇俗的军事才华,打赢了这场举世瞩目、定鼎乾坤的大决战,以秦军伤亡过半的代价换取了45万赵军全军覆没的惨胜。

长平之战后,白起觉得应该乘热打铁、一鼓作气把已经被打残的赵国给灭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等到赵国恢复一些元气,作风强悍的赵国势必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

白起这个建议从军事角度来说,其实是无可非议的,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像赵国这样敢于跟你血战到底的对手,早一天除去就早一天安心,就少一分风险。

但是,军事和政治有时候是矛盾的,尽管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军事永远只能代表局部,政治才是整体。秦昭王出于政治原因,拒绝了白起的建议。在白起看来,浪费战机是可耻的,不管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所以在心里对秦昭王和秦国朝廷有了不满情绪。

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些插曲。据说是赵国派了忽悠世家子弟苏代(苏秦的哥哥)去挑拨秦相范雎,说白起再立战功就封无可封了,他在秦国的地位、权力和威望就会超过你这个丞相了,而你范雎曾经排挤走了白起的恩人魏冉,你不担心白起找你报仇吗?

范雎听后,深以为然,于是赶紧添油加醋地去挑拨秦昭王。而秦昭王早就对自己舅舅魏冉一系的政治势力深为忌惮和痛恨,所以便以秦国损伤惨重为由拒绝了白起的请战要求。

白起被召回国之后,心里很不痛快。因为技术性人才考虑问题总会围绕自己的专业去考虑,而不会综合其他因素站在管理角度去思考,白起觉得秦昭王这种外行干涉内行的管理行为太难以接受了。所以就深居简出,于沉默之中发泄不满。

可是,秦国在休养生息几个月之后,秦昭王却又突然下令准备进攻邯郸了。原因就是赵国战败之后,出尔反尔,说好要给秦国割地赔款,但并没有兑现,秦昭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白起认为这种因为个人情绪而贸然发动的战争很不理智,因为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被打残了,但他们经过这几个月的整顿,已经恢复了一些元气,已经具备一定的守城能力。而秦国在长平之战也是损失惨重,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关键是那股嗷嗷叫的气势已经松懈下来了。另外,其他诸侯国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赵国灭亡,要攻取邯郸如果做不到速战速决,最终吃亏的便会是秦国。

白起的这种分析还是很有道理,但是,正确的意见在非正确的对象心中,它还是错误的。秦昭王觉得,你白起哪就这么能呢?好像咱们大秦帝国没你不行一样,你说不能打,我就偏要打给你看,看看秦国没有你白起照样转得挺溜。

结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残酷的,搞政治白起是不太行,但是论军事眼光,人家白起确实很独到精准。秦军攻打邯郸城,不但久攻不下,而且损失惨重,另外,其他诸侯也确实如白起所料,正火速来援。

被打脸的秦昭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但是形势危急,如果说当时的秦国还有谁能帮他挽回颜面,那非军神白起莫属,于是,命令白起赶快去前线救火。

可惜的是,白起却说自己病了,不管是真病和假病,反正白起病得很不是时候,在领导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如何能生病呢?

秦昭王也算是能屈能伸的君主了,为了大局着想,压制住了情绪,又派人去请了白起两次,另外范雎也去请了白起数次。

但是,白起就是以自己病没好为由,死活不出山,还幸灾乐祸地说:“ 秦不听臣计,今怎么矣。 ”言下之意,早就说了,没我不行吧,你们偏偏不信邪,现在如何样了?

后来,白起觉得自己闹够了,答应出山了。可是,白起这一闹就是两年时间,秦军在邯郸城下已经被诸侯联军教训得十分惨重了。

秦昭王恼羞成怒,咱大秦帝国什么时候吃过这种大亏?这一切不就是因为你白起折腾出来的?你现在说你出山有个屁用!你就老老实实为自己的任性和秦国的败仗买单吧。

于是,秦昭王剥夺了白起的所有荣誉,从秦国军方第一人一撸到底,贬成了一个基层大头兵,并发配到今甘肃一带去戍边。

但是,白起紧走慢走到了杜邮,就发生了前文所说的那一幕,秦昭王彻底摊牌了,让他自裁。

至于秦昭王为什么临时改变主意要致白起于死地呢?还是范雎在挑拨,他说白起的爵位和职位可以剥夺,但是他的功劳、威望、能力和影响是无法剥夺的。这小子是个刺头,据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万一他背后搞什么小动作,那就太可怕了,只有杀了他才能永绝后患。

一代战神就这样最终走向了死亡之路!

经过上述的介绍,白起死因其实也慢慢浮出水面了。咱们逐一来梳理一下!

我们常说祸福相依,白起最大的福分就是他最大的死因。

白起最大的福分就是他遇到了魏冉,魏冉才是那个真正能够识别他的人,并绝对信任地为他发挥才华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正是因为有了魏冉的庇护,白起才能心无旁骛地去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这一点甚至比魏冉识别他和赏识他更重要。

白起是一个军事天才,但是他在其他方面是有明显短板的。这种人若要成功,必须有人无怨无悔地为他遮风挡雨,让他能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否则,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会牵扯天才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会挖各种各样的坑将天才给掩埋了。

所有的成功者其实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白起就是站在魏冉的肩膀上。魏冉在任时,白起根本不要担心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只需要集中精神打好自己擅长的军事战争就行了。

但是,魏冉一走,白起身上的各种短板就暴露了,性格刚直、不懂政治,随便哪一点都可能随时要了他的命。搞技术的能玩得过搞管理的吗?玩不过,维度不一样,资源不一样,根本没得玩。按照白起那种只认魏冉的性格,他得罪政治权要只是迟早的事。就好比一个人睡觉认床,他不经历几次失眠那是不可能的。

魏冉作为秦国政治势力的重要代表,他一倒台,就注定白起难得善终了。因为所有人都认定你白起就是魏冉的人,你功劳越大、能力越强,魏冉的政敌们就越想干掉你,可以忍你一时,但绝不会忍你一世。

除非你能做到像王翦、郭子仪那样无懈可击,可是白起本就不通人情世故,这不是为难他吗?你看看他做的那些事。

你要求秦昭王执行你的意愿对赵国乘胜追击,或许你的意见是对的,但是,在职场之中,对错有时候真的没那么重要,领导的意愿和情绪才更重要,因为决定权在他们手里,他们可以认为你的意见是对还是错。

秦昭王没有采纳你的意见,你关起门来赌气,这就有点小孩子气了。你在单位给领导提意见,领导不采纳你就撂挑子不干试试?你的饭碗还能保得住吗?

而且,白起赌气还没有什么节制。按道理说,秦昭王没有听取你的意见,事实证明他已经错了,已经让他出了洋相了。他也主动来请你出山了,算是变相地认可你了,你也就应该就坡下驴了。因为作为下属,即便有时候难免会和领导置气,但你归根到底还是要为领导解决问题,你不能罔顾领导的燃眉之急,将置气进行到底。

更可怕的是,白起还幼稚地在秦昭王特别尴尬的时候去幸灾乐祸。看,不听专家言,吃亏在眼前吧。这种幸灾乐祸在职场中,简直就是社死的大忌。你图一时之快,嘲弄了领导,领导颜面扫地,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心里舒服了?放心,领导有一千种办法让你难受回来。利益面前千万不能耍小性子,特别是对掌握利益分配的人。

看到没有,为什么说魏冉是白起的最大福分?因为这些事在魏冉那里都不是事,魏冉会想办法帮他去消除负面影响。但是,魏冉不在了,白起就要独自面对所有的后果了。

另外,从权力游戏的基本规则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君主是不希望集权的。秦昭王既然启用范雎扳倒了自己的舅舅魏冉,这就是在释放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被妈妈和舅舅掣肘大半辈子的秦昭王要集权了,他需要所有人都对他唯命是从了。但是,白起不但不知道收敛,甚至迎风而上,这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

当然,在白起死亡之路上,范雎这个人也很关键。这个从魏国潜逃过来的人,报复心特别强,行事十分狠毒,而且比较了解秦昭王的帝王心,甚得秦昭王的信任。扳倒魏冉是他的主意,赐死白起也是他的主意。小人得志之时,便是君子蒙尘之时,这对于不懂变通的白起来说,就是无法避免的噩梦。

那么,导致白起死于非命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自然是有的。

比如白起功劳太大、封无可封,这就是好比人家设计一个游戏以为没人可以通关,结果被你玩得要通关了,人家自然想销掉你的号。

比如白起一语成谶、秦国战败,在秦国的军功制设计之中,永远需要有人为失败买单。秦国进攻邯郸失败了,自然需要一个人出来背锅。秦昭王和范雎蛇鼠一窝,他们是不会背锅的,白起才是最好的背锅侠。

比如白起能力太强、威胁太大,大家永远要记得,平庸之人是很少会遭人嫉妒的,因为人家犯不着跟你斤斤计较。但是你若能力很大,就一定要慎言慎行,因为你的威胁也随着能力变大。白起若是魏冉手下一个平庸的将领,秦昭王和范雎犯得着逼死他吗?不用你就行了,你还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就算你叛逃到其他国家,也可以当做给国家节省粮食了。但是,白起不行,不能为我所用,就非死不可,这种核武器万万不能流落到别人手里。

比如秦国大势已成、大局已定,当时的秦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统一大势,杀不杀白起都不影响大局。有白起,算是锦上添花,没有白起,也不是不行,所以,秦昭王才放心让白起去死。否则,像秦昭王这样的一代雄主,不会为了一点私人恩怨与自己的国家大计过不去的。

综上所述,白起之死背后的原因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综合体系,因素众多,但整体上可以归结于,魏冉倒导致秦国的政治结构和白起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白起已经无法适应生存了。白起之死,与政治、制度、性格、形势都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秦国的利益秩序变了,白起注定是一个要被边缘化或者淘汰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中学到什么呢?白起在临终之前说自己杀俘不详,该死,这是实际上是自己一个心理解脱和安慰,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类似于白起这样有才华的人应该如何样在职场之中生存。

首先,我们要明白,职场之中其实只有两种人:老板和打工人。像白起这样的打工人,其实犯了一个很严重的职场错误,那就是认错了老板。魏冉是他的伯乐,是他的恩人,但不是他的老板。他也可以对魏冉知恩图报、感激涕零,但是不能舍本逐末,老是站在魏冉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作为一个职业者,你服务的终极对象永远只能是老板和公司。

其次,我们不能把性格上的优缺点和职场上的利益等同起来,白起重情重义、坦率真诚有问题吗?但是这种性格放在职场上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坑。你觉得你就是你,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但是绝对会有人出于利益目的,根据你的性格去算计你。大象无形,一个人在性格上过于棱角分明在职场中不会是一个好事,也许只能在生活上招人喜欢。

然后,千万不能把成功想得太孤立。但其实把成功想得太孤立的人往往都是很有才能的人,这种人往往会因为超强的个人能力而迷失,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一切,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而放大个人情绪和感受、影响和作用。但事实上,成功的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白起没有魏冉就很难成功。我们在职场之中,要清楚地明白,自己只是公司体系里的一个模块,即便再重要,也代表不了公司的全部,如果你在公司成功了,那一定是整个公司的成功。

任何历史和政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性在起作用,白起之死也是如此。通过白起之死,我们应该明白,其实我们个人置身于一个体系,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功能化的,当我们完成自身的功能价值时,我们在这个公司的容错空间就会极低,甚至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颠覆我们整个职业生涯。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样去保持良好的职业状态呢?简而言之,要么强大到让人感觉你是不可侵犯的;要么永远把自己保留被需要的状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0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