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用鞋底打妻子,刘禅得知后将他杀了,事后才知刘禅多么明智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

古时候将军领兵打仗,百战而死。

朝堂上群臣唇枪舌战,杀人无形。

文人政客都是一群极其聪明之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共同利益体相互结合,势力盘根交错,发起对皇权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他们不止喜爱和皇权斗争,更加钟情对不同派系人进行打压。

三国时期的一件奇闻趣事儿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

讲的是蜀国刘琰因为不满自己妻子被太后留在皇宫一个月有余竟怀疑与皇帝有染对其大加责骂,甚至让狱卒用鞋底子来抽她脸。

后主听后大怒将其斩首弃市,虽然刘禅庸但是他并不昏。

执政期间虽然自己不理朝政,但是也没有荒淫无道,乱杀大臣,如何会因为污蔑就将这位大臣斩首呢?

其中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因为蜀国派系的斗争。

荆州派系与益州派系的明争暗斗

当时的蜀国把持政权的主要有着两大派系。

益州派的是依谯周为首的士族,他们在侍奉刘璋之时就已经生二心。

知道刘璋暗弱,不是明主,于是在刘备刚得到荆州,羽翼尚未丰满之时选择将宝押在了刘备身上,献上益州地图帮助刘备拿下了益州。

荆州派是刘备刚开始还没起家之时就跟随他的一众名士,他们有些人是目光长远知晓刘备非池中之物,早晚会困龙升天而选择追随,有些人是因为刘皇叔仁义厚道之名慕名而来。

因为荆州派是刘备尚未发家之时就已经跟随而益州派的多为二主之臣,所以刘备对荆州派的比较亲近。

但是因为忌惮刘备势力,孙权与曹操的名将尽出、双面夹击导致关羽丢失荆州,荆州派的只能去益州落脚。

当两个不同的利益体共存时,就会发生冲突。

荆州派是最早在刘备尚未起家之时就已经跟随,所以深得刘备信任,所以导致荆州派的势大,开始了有些目中无人。

其中就以刘琰为代表。

刘琰豫州人,刘备最早的跟随者之一,是当时的那些喜爱浮夸,爱好高谈阔论沽名钓誉的士人之一。

仪表堂堂,却少有议事,高谈阔论却是毫无用处,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但是此人却深受刘备喜爱,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封其为固陵太守。

到后来刘备病逝白帝城,后主刘禅继承大位以后封刘琰为都乡侯,左迁车骑将军。

此时的刘琰在蜀国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与李严。

刘琰虽身居高位,跟随丞相诸葛亮左右但是从来不管理政务,更是对军情毫无了解,每天只提出一些老生常谈的意见来体现自己,对此人诸葛亮也是极其不待见。

此时是荆州派的代表理所当然的是诸葛亮、庞统等人。

但是庞统在刘备攻打益州时被乱箭射死于落凤坡,而诸葛亮是为后主亚父地位超然。

此时的荆州派隐隐以刘琰为首。

前面不止一次提到荆州派的众多士族是刘备最早的跟随者,刘备对他们极其厚爱。

虽然诸葛亮地位超然,但是还是掩盖不了荆州派众人的地位远远胜过其他的派系。

荆州派的众人在蜀地嚣张跋扈打压别的派系。

其中最有代表的事件是因李严运粮不力,假传诏书给诸葛亮。

此时的诸葛亮北伐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因为李严的失误与逃避责任使得前功尽弃。

于是以刘琰、诸葛亮为首的群臣上书罢免了李严。

其中刘琰的名字名列弹劾之首。

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当时刘备临死前托孤重臣,内臣交于李严,兴复汉室,还与旧都交于诸葛亮。

可以说李严地位就如同汉初萧何一般,李严的被罢免,使得荆州派地位更上一层楼。

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荆州派此时已经掌握了权利的巅峰,如果想要更上一步只能对自己人下手。

于是刘琰开启了与魏延之间争斗。

刘琰是一个喜爱高谈阔论之人,诸葛亮对其本就多不待见,但是因为刘备与刘禅对其的偏爱因此也没有对其过多的指责。

但此时的刘琰因李严的失势而成为蜀国仅次于刘禅与诸葛亮之下的第三人变得更加目中无人对大将魏延多加指责与争吵。

于是诸葛亮一怒之下将其贬回国都待命。

刘琰虽因诸葛亮的责骂诚惶诚恐,但是回到了成都他依旧我行我素。

出门排场重大,《三国志》对其记载:出门在外的马车、身上穿的衣服、平日的饮食奢靡至极,并且家里养了能歌善舞的奴婢十数人。

可见其生活中的奢靡与荒淫。

因是先主旧臣,后主对其青睐更加的目中无人,在朝廷中横行霸道惹得诸多臣子不满。

更加可气的是因为过年按照旧历,朝廷大臣的家眷要在过年时去皇宫中向太后恭祝新春。

刘琰的妻子深的太后的喜爱,于是就将她留下来常伴身旁左右以至于一个月才回家。

此时的刘琰身居高位常年的横行霸道对此非常不满,以至于认为后主贪图他妻子的美色才将她留在宫中一个月才回来。

于是对妻子大加责骂,激动之余更是利用职务之便,让狱卒对其殴打。

刘琰的妻子愤怒之下将其控告到了有关部门。

刘禅脸上也挂不住了,就想了个由头将其斩杀丢弃于乱市。

权臣用鞋底打妻子,刘禅得知后将他杀了,事后才知刘禅多么明智

也算的此人咎由自取。

刘禅杀了刘琰一方面是因为对其的污蔑,笔者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

刘琰是两任皇帝的宠臣,但是怀宠却不知道收敛,荆州派在他的带领下隐隐有着凌驾于皇权之上意思。

本来刘禅就已经有个干爹压他一头,让他大权旁落。

但是此时的诸葛亮身体因常年的劳作已经病入膏肓。

此时的刘禅觉得皇权快要拿到手中之时,却来了一个刘琰仗着自己对他的恩宠开始联合荆州派开对皇权染指。

这是刘禅多不能容忍的,因为此时的魏国因为士族的缘故导致皇权旁落。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刘禅虽然对政务之事一知半解,但是他对人心了解的无比到位。

魏国司马懿也是魏明帝曹睿的托孤重臣,但是后期司马懿先是等曹子丹病逝后就杀了曹爽。

然后就开始了把持魏国朝纲,完全把皇帝当成了傀儡,为下一步篡位做足了准备。

而诸葛亮是刘备临死前指认的托孤重臣。

但是刘禅敏锐的感知,虽然蜀国也完全掌握在诸葛亮手中,但是诸葛亮并不会对他的皇权有所染指。

诸葛亮一辈子的理念和他先主一样——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所以刘禅放心的讲所有政权下放给诸葛亮,自己则隐居身后,不闻不问。

这样的举动才是当时蜀国最好最完美的道路。

但是诸葛亮因常年劳作身体已经垮了下去。

诸葛亮虽然临终之前指认几个接班之人,但是朝堂之上还有着刘琰这样荆州派的二号人物,虽然此人毫无处理朝政的能力,但刘琰长袖善舞,把整个荆州派之人笼络其下。

如果诸葛亮先行病逝,刘琰依靠着荆州派的能量会不会成为司马懿这就不得而知。

刘禅虽然是个庸主,但是也不想像曹髦一样将家业拱手相让。

况且刘禅及其聪明,他利用此事件来杀死当时宠臣权臣刘琰,依靠雷霆手段来震慑群臣,并且选中的这个人也极其合适。

刘琰毕竟是一个宠臣,对朝堂毫无作用,但是威望却颇高。

即使是杀了此人也对整个蜀国的运作也毫无影响,并且能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而且刘禅执政期间对大臣也是容忍有加,哪怕是后来的杨仪说出大逆不道想要造反之话也只是对其流放。

可是在面对刘琰的污蔑之下,他直接把这个荆州派二号人物给斩首弃市可见其用意。

他就是要用刘琰头警告荆州派的众人不要再胡作为非。

因为派系之间要有均衡不能放任其中一派做大。

不然皇权就不能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也是皇帝的驭人之术。

但是刘禅没想到的是荆州派的二号人物被他杀死,一号人物诸葛亮也在同年病逝。

而且荆州派在诸葛亮死后发生严重内斗,当时诸葛亮、刘琰都已经死亡。

此时掌权的是魏延和杨仪,他二人在诸葛亮死后发生政见不和并且开始争起了兵权导致魏延被马岱所斩。

杨仪也在不久后因口无遮拦而被刘禅流放。

而此时的荆州处在派青黄不接之中,也就渐渐地没落了下去。

他最为让人诟病的流传下来一句“此乐间,不思蜀也。”

让后来人多称他为扶不起来的阿斗,但是站在笔者角度来看,这正是刘禅大智若愚的一种表现。

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被带到司马昭面前,被询问是否思念故国。

司马昭这个问题明显夹杂这对刘禅深深的防备。

如果刘禅回答想念,那么他不见得能够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升起。

就如后代的另一个亡国之君——李煜。

他写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立马引得宋太宗大怒将其鸩杀。

并且他在当皇帝期间信任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谨记诸葛亮的遗嘱。

对忠臣之言俯首而听,这是昏庸的表现么?

只不过四百年大汉气数已尽,非人力能够逆天而变。

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02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