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伏波将军马援是如何走上名将之路的?

读懂伏波将军马援是如何走上名将之路的?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名气极高,可以说,虽然他没有入选“云台二十八将”,但是要说历史地位和名气,那是有过之无不及的。热爱历史的朋友,几乎没有人没有听说过马援,这是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历史偶像。

先来介绍一下马援究竟有多牛吧!

武功方面:如果说云台第2将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农民起义军问题解决专家,那么马援就是刘秀手下的蛮夷问题处理专家,平定陇西、抚平羌乱、南渡江海、北击乌桓、二平岭南,就连去世时都在武陵郡平定五溪蛮作乱。

文治方面:《全后汉文》收录了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上铜马式表》、《上疏言隗嚣》、《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弃》、《上书请复铸五铢钱》、《击寻阳山贼上书》、《上书请正印文》、《至荔浦见冬笋名曰苞笋上言》、《征交趾上言》、《将入九真上言》、《平交趾上言》、《奏请分西于县》、《与隗嚣将杨广书》、《铜柱铭》等诸多著作。

读懂伏波将军马援是如何走上名将之路的?

另外,马援还擅长相马,还曾在经济方面向刘秀提出过币制改革,妥妥的全才一个!

关键人家身上还有很多传奇的加持,什么“虮虱无依”、“马革裹尸”、“马援铜柱”、“马伏波射潮”、“画虎不成反类犬”等众多传奇故事广为流传。

大家说,这样的人,他若人气不高,那还有天理吗?怪不得三国时期的马超和五代十国时期的马殷都要争先恐后地认其当祖宗!

但是,大家知道像马援这样的牛人是怎么炼成的吗?别开口闭口就是什么天赋、运气等虚头巴脑的原因,那玩意太深入人心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马援是如何走上名将之路的?

读懂伏波将军马援是如何走上名将之路的?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生于公元前14年。他的先祖便是那个因“纸上谈兵”而贻笑大方的赵括,赵括丧师辱国后,老赵家的其他人被舆论猛烈攻击,自感脸上挂不住,便改姓为了马服,因为赵括的老爹赵奢曾被封为马服君,后简化成了马姓。

别看老马家祖上名声不大好,但是作为贵族子弟,他们还是混得相当不错的。汉武帝时期,马家三兄弟马何罗(也叫莽何罗,被汉武帝改的)、马通、马安成都是朝中大臣。

但是马家兄弟政治站队的眼光好像有点不太准,他们和佞臣江充搅合到了一块,参与到了著名的“巫蛊之乱”。

汉武帝同志在“巫蛊之乱”后不久,就回过神来了,自己是被套路了,这是在引导自己骨肉相残。所以便开始对参与制造巫蛊之乱的人进行大肆地惩处。

这让马家兄弟感到十分恐惧,弄不好老马家的根基要一次性给交代了,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便决定铤而走险去刺杀汉武帝,结果被汉武帝的忠实马仔金日磾发现并阻止,马何罗兄弟宗族遂被诛杀。

原本老马家就这样彻底交代了,但不幸中的万幸,马通之子马实却没有被处死,成了漏网之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家的独苗马实在汉宣帝时期又重新站起来了,“以郎持节,号使君”,马家算是再度崛起了。

马实的儿子马仲,后来也官至玄武司马(玄武门的大哥大,比较牛叉的一个职位)。

马仲又生了四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就是马援。马援的大哥马况官至河南太守,二哥马余官至中垒校尉,三哥马员(音yun)官至增山连率(连率也就是郡守,王莽同志喜欢改名字导致的)。可以说,马援的三个哥哥都是地方大佬。

但就在马援十二岁的时候,他爹过早地离开了大汉人民,老马家提前“改朝换代”了,不然,马援后来的成长路线绝对不会是那样的,因为父亲管儿子和哥哥管弟弟其实是两回事。

马援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志向,三个哥哥也想好好培养一下这个弟弟,于是便安排他去学习《齐诗》。但是,马援却觉得这种寻章摘句的事情太无聊了,便辞别了长兄马况,要到边郡去发展畜牧业。

马况自然对弟弟这种选择有点难以理解,但他也无需再操心了,就在马援动身之前,他就一命呜呼了。

长兄如父,按制马援是要为哥哥守孝一年的,所以马援只得留在家中,为哥哥守孝一年。在此期间,他没有离开过马况的墓地,对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肃衣冠,从不踏进家门。这种守规矩的修行也让马援迅速在周围收获了一个好名声。

有了好名声,加上好的家庭背景,马援离官场只有一步之遥了。果然,马援不久就被聘为郡里的督邮。

当上督邮的马援后来因为侠义心和同情心发作,自作主张地把奉命押送的囚犯给放了,被逼跑路,逃到了北地郡。

过了没多久,赶上天下大赦,马援身上的逃犯包袱才彻底甩开。

重回正轨的马援没有回去找另外两个哥哥,而是留在当地畜养起牛羊来,就跟很多下乡的知青选择彻底扎根农村一样的。

那个时代的草原放牧远没有现在这么惬意自由,没点能力和实力,要么是帮狼养了,要么是帮马匪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识别,周围的牧民一致认为马援是一个能扛事的好领袖,于是经常有人来投靠他。马援一不小心就混成了草原上的带头大哥了。

自己人坐在一起,难免会喝酒聊家常,马援在此期间就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大丈夫的志气,应当是穷且益坚、老当益壮!”言下之意,别看我马援现在在放牧,但我要干得事情远不止于此。

马援种田放牧,能够因地制宜,多有良法,因而收获颇丰。当时,共有马、牛、羊几千头,谷物数万斛。也就是说马援很快就依靠自己实现了财富自由。

但是,马援是一个有大志的人,绝不会安于现状,感觉放牧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太多挑战性之后,马援又来了一个名场面,他感慨道:“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是不是有点“我对钱不感兴趣,只是在乎赚钱的过程和钱的最终用途”味道?

于是,马援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

就这样,马援凭着自己相当艺术的见解和行为,成为了一个远近皆知的不走寻常路的奇人和名人。若是那个时代有网红这么一说,马援绝对是一个超级大IP。

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最宝贵的,像马援这样的人才是不可能长久淹没在俗世之中的。王莽的堂弟王林时任卫将军,就特意选拔马援为掾属,一番考察后,又将其推荐给王莽。

王莽对马援进行一番考察之后,就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与连率等都是郡守的称谓,也是王莽改名字的产物)。

但是,马援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王莽政权就垮台了,王莽的脑袋也被人当球踢了。马援与哥哥增山连率马员赶紧离开新莽这艘破船,各自离开自己的任所,到凉州避难去了。

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马员到洛阳投奔刘秀。马援则羁留在西州,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参与隗嚣的决策定计。

这个时候,蜀地的公孙述听说刘秀也称帝了,就忍不住也宣布独立了。

多个独立政权并存的情况下,第三方需要考虑的是跟谁合作的问题,于是隗嚣便决定派马援到蜀地打探一下虚实。为什么派马援呢?一是隗嚣信任马援的眼光;二是马援与公孙述本是扶风老乡,而且交情甚好。

马援到了蜀地之后,本以为公孙述会像我们今天的朋友聚会一样接见他。孰料到公孙述居然变得十分爱摆谱了,他先陈列仪仗卫士,然后才请马援入见。双方刚一见礼,他又让马援住进国宾馆,然后派出御用裁缝,为马援制作都布单衣和交让冠。等马援穿戴齐整后,公孙述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他。席间,公孙述虽然不忘耍大牌,但对马援还是很慷慨的,又是封侯又是授予大将军官位。

公孙述的一番骚操作,搞得那些跟着马援一路奔波入蜀的随从都觉得颇受礼遇,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

只有马援认为公孙述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纯粹是一个装腔作势、不求进取的俗人,这样的人怎能保住权位呢?于是,他毅然回到陇右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刘秀)。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隗嚣也想多了解一下刘秀的情况,于是便在公元28年派马援携带自己的书信到洛阳出使刘秀政府。

刘秀何等人也,他深知隗嚣对自己的重要性,所以立即就在宣德殿接见了马援。

这种高级别的外交场合,少不了相互打机锋的较量和试探。刘秀率先出招,说马援周旋于两帝之间,太辛苦,太不容易了,实际上就是说人家是骑墙派。

马援也不含糊,直接回答道,这不奇怪,本来这种事情就是双向选择的事情。倒是你这么轻易就接见了我,难得不怕我是一个刺客吗?

刘秀心想,我刘秀难道是吓大的?于是笑了笑,说道:“你不是刺客,而是说客!”

经过这一番交锋,马援感觉刘秀确实是一个气度恢弘、胸襟开阔的明主,所以发自内心地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天下倾覆,欺世盗名者不知有几,唯陛下宽宏大度,有高祖遗风,是天下真命之主!”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被马援赞美得挺舒服的刘秀便要求他暂时留下来,咱们好好处一处。马援也想进一步了解刘秀,就答应了。

此后,马援随刘秀南巡,先到黎丘,后至东海,沿途看到刘秀以天下为己任,勤政恤民,越发相信自己此前的判断了。

而刘秀也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更加深信马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就以其为待诏,留在身边日备顾问,也就是把马援视为了客座顾问。

等到马援准备回凉州复命时,刘秀特意派自己的表叔、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

马援回到凉州向隗嚣复命,自然是把刘秀一顿猛夸,还十分艺术地来一招欲扬先抑,隗嚣问他,刘秀和高祖刘邦相比如何,马援说刘秀和刘邦高度相似,但是比刘邦还是差了点,因为他太勤于政事了,还从不饮酒误事。看看,这哪是批评人?明目张胆地抬举人嘛。

隗嚣前后听了马援两份考察报告,感觉还是刘秀要靠得住一些,于是就让马援陪长子隗恂到洛阳为质,算是正式投靠了刘秀政权。

再到洛阳的马援,恰好碰到刘秀忙于战事,所以没有功夫搭理他,所以马援就在刘秀手下坐了几个月冷板凳。

闲不住的马援后来发现三辅地区土地肥沃,原野宽广,而自己带来的宾客又不少,于是便上书刘秀,请求率领宾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刘秀自然不会拒绝这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请求,于是便爽快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时,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称王称霸,因而对汉朝存有二心,处事狐疑。

马援看出了隗嚣这是在玩火自焚,于是,多次写信规劝隗嚣,不要不识时务。

隗嚣很敏感,这个马援怎么尽帮外人说话?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肯定是背叛了我,一时头脑发热的隗嚣变得更加偏激,干脆起兵拒汉。

马援一看自己劝不回隗嚣这个一心寻死的人,也彻底失望和生气吗?你既然想求死,那我就再推你一把,让你早日如愿。于是,主动上书刘秀,陈述了消灭隗嚣之策。

刘秀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道理,有了马援这个带路党,再也不怕陇右路险难攻了。于是便采纳了马援之策,并拨给了马援五千精骑。马援就此走上了他的名将之路。

马援的崛起逻辑分析

读懂伏波将军马援是如何走上名将之路的?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得笔墨介绍马援的家世,就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事物的发展与成型背后都有极其复杂的因果逻辑的,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原生家庭的状况就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因,我们不要刻意去回避这些东西,心态摆正地去正视它就对了。

像马援这样的家族,有很多东西是超出我们的常规认知的。

比如马援曾祖那一代差一点被团灭,但是到了他爷爷那一代又能够迅速崛起,这就是贵族阶级的再生能力是强于我们普通人的体现。他们只要家族还有人在,累世积累的人脉和底蕴就在,很容易重新站起来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掉到坑里,几辈子都一定爬得出来。

又比如马援少年丧父,这种事情放到一般人身上是人生三大痛之一,可能整个一生都会因此一蹶不振。但是在马援身上就没有这么明显的影响了,因为他的三位哥哥都已经站稳脚跟了。这就是大家族的内部极强的互帮互带能力。

还比如马援在父亲去世后,不愿意读书而选择去放牧,这其实对于大多数人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这在本质上就是放弃正业想要去体验生活嘛。但是,对于马援来说就无所谓,因为他的人生还有很多选择和路径。我们经常说,生活有很多种选择,但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所谓的选择空间都是需要相对应的能力和实力去支撑的。

还比如马援和哥哥马员在新莽政权被推翻之后,为什么是一个投奔刘秀,一个就近投奔隗嚣?这就是大家族与小市民的区别,小市民一发现什么好路子,恨不得把全家人都往上面带,但是大家族在大局未定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

马援的不凡,首先还是建立在他的家世不凡这个基础上的。优渥的家世让他的人生有了极强的托底保障。他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他可以放飞思想、尽情自我。他想放牧就放牧,想入仕就入仕,恻隐之心一起就释放囚犯,豪情壮志一来就散尽家财……普通人试试他这种生活方式看看?

总之,大家一定要记住,原生家庭的情况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制约和扶助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愿意接受,它就不存在。

我们有很多同志喜欢轻浮地去对别人的情况指手画脚,比如见到某人成功了,大言不惭地说,如果是我,我也能行。其实真不见得,因为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永远都只是事情的冰山一角。很多事情都是隐性的,那才是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比如大家想一想,马援什么时候和公孙述这样的大军阀变成了故交了?换做是你,你能行吗?

很多年前,曾有某位女星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不需要嫁入豪门,她就是豪门。这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也不知道她是对自己有误解,还是对豪门有误解,飘到这个程度了!

什么是豪门?豪门在很多时候是有极强的自生能力的。也就是别人到处求人还搞不定的事情,人家可以轻松搞定,甚至内部搞定,这就是豪门。豪门是能最大程度摆脱对社会、政治和权力的依赖性,比如唐朝的五姓七望,跟皇室通婚他们都不乐意,那才叫豪门之中的豪门。

像一些靠舔着脸取悦他人去获取一点生存资源,兜里揣着几个钱就好意思称自己为豪门?偷税漏税之事东窗事发之后,还豪门不豪门?

像马援这样的家族才是真正的豪门,这种家族能为自己的子弟提供多元化的保护和支撑,让家族子弟能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和试错空间。

普通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错一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马援这样的人可以尽情地追逐自己喜欢的诗和远方,归来仍是少年。

普通人是该干嘛就得老老实实干嘛,干不好或者不老实干,就有可能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马援则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放牧、种地、游历、入仕,他切换自如。

当下有一句话叫“有钱任性,没钱认命”,虽不全对,但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的原始兴趣爱好都是需要原生家庭的支撑的,你家里饭都吃不饱,你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家里几代人都没走出那个村子,你想和那些见识卓越的大师坐而论道?

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有路径的人却很少。比如谁不想结交那些有身份、有内涵的朋友,但是你都接触不到、识别不了,你怎么结交?谁不想成为见多识广的人,但是走出的机会和本钱都没有,你怎么见多识广?

像马援最后能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就是因为他见识不凡,有底蕴熏陶,又熟知各地地形与边疆的风土人情,很多时候事半功倍。但是,那种东西真是勉强不来的。

之所以格外地强调马援的成功逻辑是建立在他的家族优势上,不是劝说大家听天由命不去努力奋斗了,而是希望大家在认清现实之后,针对自身的差距加倍努力去弥补。

关于马援的一点现实反思

读懂伏波将军马援是如何走上名将之路的?

马援在劝诫侄儿马严马敦的信中说到的那段“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犬”故事值得大家反复去品味。大意是:马援有两个朋友,一个叫龙伯高,一个叫杜季良,前者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但是马援不希望侄儿们学他们。因为担心他们学不到位,反受其害。学前者不到位就容易变得唯唯诺诺,学后者不到位,就容易堕落成为一个轻薄儿。

看看人家这洞见力、这分析能力、这逻辑能力、这教育方式,是不是与我们从小接触的教育和理念大相径庭?我们从小被教育什么?要见贤思齐嘛!要向先进、模范、偶像靠拢嘛!但是,有些人就是这样被教育坏的。

比如有很多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结果长大后,连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了;比如有很多孩子从小被那些侠义故事教育要讲义气,最后中了混社会的毒,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打杀杀……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包括我们的身边,其实真的有多好东西。但是有些好东西真的不适合我们。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筛选和识别、取舍和控制。咱们只能去做那些适合我们且在我们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

看到什么都想学、都想掺和,其实是一种病,得治!治不好,迟早会害了自己。

比如现在网上很多年轻人喜欢跟风,看到别人拍视频感觉挺拉风,就不由分说地开始模仿,但结果模仿来模仿去,有几个人真正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不都是凑一下热闹就完事了。因为很多精髓人家根本就没有展示出来,你们模仿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最后只能沦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柄。

人的一生很短暂,精力和时间都很有限,如何找准一两件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并把它做成、做好,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人生修炼得不二法门。不必要的社交、无营养的学习、无方向的勤奋其实都是和到此一游的旅游一样,毫无意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8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