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的命运有多悲惨?

1936年,小说《骆驼祥子》横空出世,成为了当年最受民众喜爱的作品,小说的作者是老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

老舍生长在旧北京的一座大杂院里,自幼与商人、工匠、人力车夫等底层民众打交道,他们的生活状态、人生态度,都对老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在北京城里有一个车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买下了一辆黄包车。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几天,家中却惨遭变故,让他不得不把自己的车子卖掉。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的命运有多悲惨?

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个车夫的生活更是一落千丈,每当稍微有点起色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麻烦。

老舍得知车夫的事迹后,十分唏嘘,于是他便以车夫为原型,创作出了祥子这个人物。

小说以惊人的道德观念和精神深度,揭露了旧中国时期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而更让人心生恐惧的是,尽管小说是虚构的故事,但事实上,祥子的命运正是当时大多数人力车夫的命运。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的命运有多悲惨?

这些人力车夫究竟有多惨呢?据学者研究发现:一般都活不过40岁。

车夫的兴起

民国时期,一位法国商人发现了黄包车的便利,于是向当地的政府,提出了引进黄包车的方案。

由于黄包车是从日本运来的,所以上海人把这种黄包车叫做“东洋车”。在那个时候,汽车还没有普及,而马车的数量又太少,所以黄包车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很快就风靡了全国。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的命运有多悲惨?

黄包车的暴利,让很多有钱有势的商人盯上了这块大蛋糕,他们竞相购买市面上的黄包车,然后再组建车行,招募人力车夫。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商人们制定了一条规则,那就是车夫们要想靠拉车赚钱,就必须出资买下黄包车,或是以高昂的价格租下黄包车,否则就每天赚到的钱都归车行所有。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就是省吃俭用了三年,才攒下了买一辆黄包车的钱。

在那个时代,车夫是一种非常不体面的职业,许多从事这个工作的人都不是心甘情愿的。

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有一半以上的车夫都是穷困潦倒的农民。因为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在战乱的影响下,很多农民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民。于是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只能出来打工挣钱。

不过,这些农民大多数都没有文化,除了耕种田地之外,也不会其他的技能,所以人力车夫这个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据当时的数据显示,光是在北京城里,就有数十万的人力车夫。

备受压迫

随着车夫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会因为客源而争得头破血流,面对车行商人的剥削,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这些车夫在拉车的时候,时常会被巡街的警察刁难,在向乘客索要报酬的时候,有时还会被人辱骂,甚至被人殴打致死。

还有些车夫为了能招揽更多的客人,常常自降身价,这就导致了人力车夫在后期的工资很低,拉一次车只有两个铜板,连普通的工人都比不上。

所以为了生存下去,车夫们从早到晚都在拉客,有时候一天甚至要跑上几十趟,风雨无阻。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对人体的伤害可想而知,这些车夫的手掌和肩颈,伤了又好,好了又伤,在长年累月的摩擦下,起着一层厚厚的茧巴。

很多车夫在工作几年之后,腿部和腰部都会不约而同地出现疾病,最终丧失行动的能力。

他们当中很少有人可以平安顺利地度过一辈子,据学者研究,这些人力车夫的平均寿命不会超过40岁,实在是一种残酷的剥削。

而让他们活不到40岁的,除了身体的摧残之外,就是痛苦的精神折磨了。

最初的时候,每一个车夫都是怀揣着希望,走进拉车这个行业的,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身处在一个最残酷的社会里。

他们一切向上的道路都被封死了,他们将永远和黄包车,和车夫这个身份捆绑在一起。

于是,堕落就成了家常便饭,许多车夫在工作几年后,就会养成抽烟喝酒的习惯,再加上太过劳累,所以很多人年纪轻轻就会患病去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人力车夫这个行业了,他们本就是旧时代的产物,最终自然也会随着旧时代的终结,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82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