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像庞然大物一样的俄罗斯,输掉了第一次车臣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争是在苏联解体三年后才开始的。其实长期以来,俄罗斯当局都在无视车臣分离主义,1994年底,俄罗斯决定恢复对车臣地区的控制。车臣战争相当血腥,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几乎被夷为平地。然而,结果却是小小的车臣在1996年成功地战胜了庞大的俄罗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车臣人能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获胜?

车臣分裂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的时期。在许多苏联民族中,民族主义观点正在兴起,车臣人也没有被排除在外。除苏维埃共和国外,自治共和国也开始要求脱离苏联。

1991年,车臣发生武装革命,军事领导人乔哈尔·杜达耶夫上台,成立了政府,举行了选举,随后车臣宣布脱离俄罗斯。这事发生在1991年10月27日。

为何像庞然大物一样的俄罗斯,输掉了第一次车臣战争?

这三年来,车臣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俄罗斯当局实际上没有控制该地区,但同时还在继续履行一些义务,比如社会福利。到94年底,俄罗斯当局决定恢复车臣的秩序,并向该地区增兵。

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渗透到俄罗斯邻近地区。以及在车臣,杜达耶夫总统和车臣议会之间的政治危机迫在眉睫。俄罗斯军队进入车臣的行动演变成了一场全面的战争,动用了重型火炮和飞机,这是许多俄罗斯政治家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他们认为收复车臣易如反掌。尽管俄罗斯军队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但车臣分离主义分子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战争于1996年8月31日结束,签署了《哈萨维尤尔特协定》。

协议规定俄罗斯军队完全撤出车臣领土,车臣完全脱离俄罗斯。以协议的签订结束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实际上这个协议,完全是以车臣的利益而签署的。

为何,在所有指标都优于车臣的大俄罗斯,怎么会成为最后的输家,还被迫签署了对自己不利的停战协议呢?

问题首先出在,俄军的忠诚度和在车臣战争中的心理动机上。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军人,对车臣战争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的。许多俄罗斯军队都不把战争当作自己的事情,作战的意愿也相当薄弱。这场战争是在车臣的土地上进行的,俄国人和其他站在俄罗斯一边作战的人都觉得车臣不是自己的祖国领土。俄罗斯军队消极的战争意愿,决定了战争的成败。

至于车臣军队,尽管它不专业,但它比俄罗斯军队更加积极主动。车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的自由而战,因此,战斗到胜利结束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

俄方的第二个问题是低估了对手。叶利钦在发起车臣战争时,就压根没想到它会持续一年半,而且会以俄罗斯的失败告终。起初,俄罗斯领导层甚至不认为向车臣进军会是一场战争。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去恢复一下宪法秩序而已。

许多人认为,车臣的行动是叶利钦为提高支持率、企图将俄罗斯国内问题的注意力转移过去。叶利钦认为车臣战争将会是一场小规模的必胜之战。俄罗斯军事领导层也是这样想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车臣人民会如此坚定捍卫他们从俄罗斯独立的权利。

军方认为,由于一年前开始的车臣政治危机,许多车臣人不会反抗,甚至会转而站在俄罗斯一边。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切夫的表情充分说明了军事领导层的思维是多么狭隘。在战斗开始前,他说,格罗兹尼将以两个登陆团为单位,事实上,这次袭击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包括平民。

为何像庞然大物一样的俄罗斯,输掉了第一次车臣战争?

第三个问题是俄军在实施军事行动时犯下的数十种不同的战术错误。例如,随着对格罗兹尼的攻击开始,这座城市从未被完全包围,这使得车臣分离主义分子能够获取粮食和物资,然后撤退到山区。总的来说,俄罗斯军队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的组成非常混乱。许多民兵也在车臣作战,而他们不太适合全面战争,尽管有些人有阿富汗的经验。派往前线的是当年征兵的新兵,他们甚至都不会使用武器。所有这些都是失败的根源。

俄国各地的反战情绪也影响了结束战争的结果,甚至起到了投降的作用。从车臣军事行动的第一天起,俄罗斯就出现了许多反对暴力解决车臣分裂主义问题的人。当时几乎所有的新闻界和媒体以及著名的政治人物都反对这场战争。只有大约20%的人赞成在车臣采取武力行动,其余的人皆是反对或漠不关心者。

这些反战情绪导致叶利钦的支持率迅速下降,车臣战争成为叶利钦连任的主要障碍。早在1996年,俄罗斯领导人就开始谋求与车臣停战,为即将举行的选举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

1996年5月,在第一轮选举前一个月,签署了纳兹兰协议,其中包括撤出俄罗斯哨所和军队。尽管这个协议很快就被违反,但它是俄罗斯在车臣地区的第一次让步,也是进一步签署《哈萨维尤尔特协定》的前奏。

最后一个原因是对车臣问题的忽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车臣的独立几乎是在叶利钦及其政府的眼前发生的。然而,当局倾向于长期视而不见,既没有通过武力也没有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早在1991-1992年,车臣问题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因为车臣没有武器和资金,而叶利钦喝着伏特加坐视了车臣的茁壮成长,为以后的血流成河埋下了伏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30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