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学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浅论西汉初期文景之治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为了改变生产力被破坏,生产荒芜的情况,非常明智地采纳了黄老思想。

黄老之学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浅论西汉初期文景之治

以黄老为主导,推行无为之治、休养生息的政策,此举初步使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但还需要继续发展。

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为汉武帝时期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史称“文景之治”。

一、 文景之治的背景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中获胜,建立西汉王朝。

初立的汉王朝由于秦朝暴政的剥削以及连年的战争,面临的是一片荒凉的社会景象——人口稀少,物资残缺,粮食生产极度萎缩。

正如史书记载的那样“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面对这种一穷二白的状况,首要的便是恢复经济,增殖人口。

黄老之学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浅论西汉初期文景之治

汉高祖颁布了《罢兵赐复诏》,令士兵归家,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爵位等;招抚流亡人口回归社会生产;同时颁布释放奴婢的命令等。

此举尽可能使当前存在的劳动力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产中,同时也扶植了一批军功地主,扩大和巩固了汉政府的统治基础。

在国家机器方面推行系列举措来重建和完善统治机构,初步奠定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到了惠帝和吕后时期,虽然中间经历过波折,但总体上仍遵循无为而治的道路。

吕后去世后,汉室大臣迎立代王入继大统,是为汉文帝,由于其子汉景帝继位后推行的政策与文帝时的初衷相同。

都是为了休养生息,且取得的效果是累积的,后世将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出现的局面合称为“文景之治”。

二、 文景之治的内容——经济篇

经济方面的举措都是在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首先减轻人民的负担,推行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

文帝时将赋税由“十五税一”降至“三十税一”,使百姓的赋税负担大大减轻,景帝时使这一赋税制度成为定制。

此举可以使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鼓励更多的劳动力回归社会生产,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其次继续倡导以农为本的政策。在自然经济下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也是历代统治者都需要注意和发展的。

汉文帝和汉景帝在全社会倡导农业生产活动,对于致力于耕种者还有奖励政策,进一步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此外,文景二帝还取消各地所设的关卡,并且准许百姓开发山川水泽等自然资源,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此外还推行贵粟政策。这一政策由文帝时期的大臣晁错提出,规定百姓可以用粮食购买爵位,也可以用粮食赎罪。

这是一项针对当时社会情况的创新之策,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国家仍需要相当数量的存粮来增强国力。

由于粮食的作用增多了,百姓为了买爵或者是犯罪后免受惩罚便会更加精耕细作,提高粮食的产量,这于国于民都是很有利的。

商人是不事生产的阶层,他们没有进行农业生产,如果想要买爵、赎罪就必须向农民购买粮食。

当市场上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增加时,根据供求关系的基本规律,粮食的价格便会有所升高,这样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之前自然也能有所改善和提高。

社会就能更加稳定,如此一来统治者才有余力推进别的规划,比如说开始逐渐对侵扰边境的匈奴势力转守为攻。

关于贵粟政策中粮食的存放问题,汉统治者为了保证边境有充足的军粮来防御匈奴的侵扰,维护国家安全,规定先将输粟者的粮食运往边境长城线一带。

如若边境粮食充盈,便将粮食运送至各州县储藏。贵粟之法一来保证了国家储粮的稳定,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二来使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其三商人通过买爵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在推行这些经济政策的同时,文帝和景帝身体力行,倡导节俭,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风气。

经过四十多年的治理,西汉社会富足,各种物资数量增多,开国之初一穷二白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

汉高祖时期的抑商政策也有所缓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提升了,商业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进一步激发了西汉社会的经济活力,国家的治理方针要逐渐调整了。

黄老之学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浅论西汉初期文景之治

三、 文景之治的内容——政治篇

为了进一步维持社会稳定,汉文帝和汉景帝推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就是轻刑罚,减少禁令。

该政策改变了之前残暴繁苛的秦律惩治之法,废除了收孥连坐法、残暴的肉刑、减轻笞刑,如果犯人对于判决不满,还有机会进行上诉。

这些措施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使百姓所受的压迫减轻了,也反映了文景二帝宽仁的思想,这对于统治者而言是很可贵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重点谈一下,这一时期对于诸侯王问题的解决之策。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王朝之后,总结秦亡的教训,他认为秦朝短命而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分封同姓诸侯王来保卫宗室,当反叛力量出现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压制。

为了使汉王朝成为长命王朝,汉高祖在清除异姓王势力后便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史称同姓王。

黄老之学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浅论西汉初期文景之治

同姓王的存在确实对于保卫王室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独立性很大,有任免官吏的权力,还专有郡国的军权、财权等,基本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

而且汉文帝本身就是以诸侯王入继大统,为了防止其他诸侯王不满而发生动乱,在其继位之初,对于诸侯王还是比较纵容的。诸侯王势力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诸侯王国的存在本就是影响中央集权的不利因素,随着其势力的发展,这一弊端必然会显现出来。

汉文帝统治时期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比较尖锐了。当时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认知的贾谊就曾向文帝上《治安策》,指出诸侯王们随着势力的膨胀必然会有不臣之心,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必会成为社会痼疾,对西汉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黄老之学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浅论西汉初期文景之治

贾谊对此提出的解决之策是“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文帝起初多有犹豫,但当诸侯王不臣之心日渐显露时,便采纳贾谊的建议,比如将淮南一分为三,使其相互牵制。

相较于一国而言,将其分为多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诸侯反叛的风险,诸侯王国的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国问题更加严重了。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指出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诸侯王反叛已成必然之势。

如果今早削藩,诸侯反叛时间提前,对于王朝造成的伤害要小些,反之削藩的进程越晚,诸侯势力越大,准备越充分,到那时可就很难解决了,对于王朝的统治威胁也会更大。

黄老之学的首次大规模试验,浅论西汉初期文景之治

汉景帝觉得很有道理,而且他本人对诸侯国问题也有清醒的认知,于是下令削藩。

果不其然,蓄谋已久的吴王刘濞联合楚、赵、济南等六国以诛除奸臣晁错为名发动反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反叛势力来势凶猛,显然超出了景帝的预期,再加上晁错政敌在景帝面前的谗言,景帝诛杀晁错以期望刘濞等人停止叛乱。

事实证明景帝的想法太过于简单,刘濞发动的叛乱志在必得,他非但不退兵并且自立为帝。

景帝明白只能动用武力将叛乱势力打压下去,派出周亚夫带兵平乱,历时三个月将叛乱势力镇压。

此后景帝便开始采取系列措施打击诸侯王的势力,晁错虽然被错杀,但是他的建议对于清除西汉王朝的显患是十分准确和有效的,这也是政治家的伟大之处。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诸侯王的势力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景帝将诸侯王国的行政权收归中央,规定诸侯王不再有治民之权,同时对王国官吏进行控制。

景帝削减各诸侯国的官员数,并将王国官僚系统中的丞相改称相,贬低其地位。此后王国实际上与中央直辖的郡的地位没什么差别,再也无力发动反叛。

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经过文景时期的继续发展,汉朝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积蓄充足,这一时期统治者已经逐渐转变统治方针,从无为向有为方向行进了。

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统治稳固之时,加强大一统的任务便要来临了。汉武帝即位的时候,社会富足繁荣,为他开展雄图大略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西汉最繁荣的时期要来临了。

参考资料:

《史记·平准书》《汉书·景帝纪》《汉书·贾谊传》《汉书·吴王濞列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0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