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李白的《蜀道难》道尽了古人修路之艰难。两千年后,中华大地上的依然有残存的斑驳古道,而这其中,秦直道最为著名。

对于这条古道,陕北的老人们坚持称之为“皇上路”、“圣人条”。其全长约1400里,是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大道。比修建在平地上的罗马大道早200多年,更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其前后使用了近两千年,很多路段至今依然杂草难生,这是古人用生命修建的道路,堪称古代中国的“最硬核”科技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秦直道”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包头九原郡,像一把直剑一样横贯秦地14县,是咸阳通往阴山最捷近道路,因南北相直,故称“直道”,因骑马可直线飞驰,亦称“驰道”。全程沿山脊、高地而建,全长74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可达60米,普通段亦有20米。沿途更是配备大量路基、垭口,让其实用性大大增加,从秦一直到清,秦直道依然是重要的国家级交通大道。

秦虽二世而亡,但秦皇为抗击匈奴令蒙恬率30万工人修建的“秦直道”,却成为中华民族陆运的大动脉。秦直道建成后,只需要三天时间,秦帝国的铁骑就可以从咸阳直达河套前线,《史记》所载,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而历经2000年风吹雨打,见证众多王朝更迭变迁,“秦直道”更是展现了自己超强的生命力。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汉帝国的儿郎们驰骋西域,北击匈奴,秦直道是最重要的物资输送干道。王昭君出塞,和亲定边,秦直道是汉家儿女离家的乡愁道路。八百年后,唐帝国走直道而取河套,秦直道是大唐走向世界的道路。唐帝国辐射世界,丝绸茶叶也随之走向西域,秦直道也从军事要道摇身一变成为草原丝绸之路。历朝历代,秦直道始终为兵家必争之道,见证了中原王朝崛起衰落、衰落崛起的艰难历程。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秦直道和万里长城都出于秦始皇之手,一样惠及千年,一样鬼斧神工。本文,我们来科普一下被誉为“千古第一道”的秦直道,看看其质量有多好?是如何修建而成,又是否真的两千年寸草不生?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一、秦直道的质量有多好?

秦直道的质量有多好?

其实,只要亲自走上一走,真正感受一下这条存在了两千多年的道路,就会得到答案。上个世纪以来,秦直道就被各国科学家不断研究。很多前来勘探的科学家即便有所心理准备,亲身感受后依然忍不住大呼“不可思议”。因为秦直道的质量实在是“太硬”、“太扎实”,即便是隔着千年去粗略感受,依然能够让人“震撼心神”。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1)用料扎实

我曾有幸去过“秦直道”在甘泉县的遗址,深受震撼。甘泉县的秦直道遗址高出地表平均在二十米以上,路基则普遍在30米到45米以上,垭口则在50米以上辅助设施的分布十分规律,这段“秦直道”明显是一条翻山路段,但最大坡度竟不到10%,全程宽阔平坦,只要稍加整治,就可以让汽车通行,即便是两千年后,也能透过历史看到“秦直道”曾经的恢宏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2)设计精妙

“秦直道”的设计,在当时一定是世界级的。即便是今天,也足以让我们叹为观止。它巧妙的利用了陕西甘肃交界处的子午岭,以及陕北、陇东及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沿山脊和高地建而成,是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大道。最宽处60米,一般亦有20米。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像一把直剑一样横贯秦地。我国的王子今教授在研究后认为坡跟底段秦直道的坡度设计完全达到今天二级公路的标准。要知道,这是两千年前的道路,其质量可见一斑。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3)血肉建设

秦直道是秦朝大将蒙恬和公子扶苏率三十万军民数十年修筑而成。经测算,光是其子午岭主脉上南桂花段,路基的土方量就达到了17万立方米,工程浩荡令古人都为之慨叹,“固轻百姓力矣”《汉书》中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其精确的测量定位、选线的科学、工程的艰巨、规模的宏伟、筑路技术的娴熟应用等,都反映了我国古人民勤劳和智慧。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二、秦直道是如何修建而成?

秦直道这样浩荡的工程,司马迁用春秋笔法仅概括为七个字。《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堑山堙谷,直通之”。但如何”谷”,却早已遗失在茫茫历史中。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我自己也整理了很多资料,来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堑山和谷的?

(1)堑山

山就是在山脊上劈山为路,修建可供军队行进的宽路。

具体来说,山有三大工序:堑山面、填土、排水沟。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没多少难度,但技术性非常强。在堑山面和填土的过程中,要非常精确的计算挖方的高度和宽度,还得保证顺着山脊完成。山脊上的道路前后必须衔接准确无误,保持较小的坡度但又不能产生太大高差,因为秦直道上是需要走战车的。具体如下图所示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堑山示意图

在堑山的同时,为了保证道路的养护,秦人非常注重道路的排水,在山路内侧修建了完备的排水沟,为了保证水能进入排水沟,直道路面中部也略高于两侧。光是排水沟的工作量就非常巨大,我们如今的高速公路就有参考直道的这种设计,而我国王子今教授在研究后认为坡跟底段秦直道的坡度设计完全达到今天二级公路的标准。两千年前的设计能符合现代的标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2)堙谷

堙谷就是在山脊上填补出可供军队行驶的宽路。

壁山路的宽度如果不够,就需要堙谷来补充。而山脊中过低的部分也需要使用堙谷填补高度。换用大白话来说,堙谷就是用夯土拓宽山路,填补山谷。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特殊的土方,将两座山峰之间的谷底填满,夯筑后形成路面。以秦直道子午岭主脉南桂花段来举例,经专家测算,该段垫方路基的土方量约为17万立方米,是秦直道上迄今发现工程量最大的煙谷垫方路段。难怪面对这样的浩荡工程,司马迁会发出“固轻百姓力矣”的赞叹!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三、秦直道真的两千年寸草不生吗?

想要几千年寸草不生,谈何容易。如果说在废弃之前,因为被使用,所以秦直道基本很少有杂草。但如今秦直道被彻底废弃百年,依然有很多地方寸草不生,大部分地方杂草不过膝盖,重要的地方在于几乎没有被高大树木湮没。千年之后,还能有此质量,足以彰显古人之智慧。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秦直道横跨黄土高原。这里的土质疏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黄河正是得名于此。而在这种环境下,修建的道路可以历经两千年时光的冲刷,可见秦人下了多少功夫。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1)熟土

“熟土”指将建筑用土碾碎后用火烧焦再炒熟,经过各种工序夯实后形成熟土。与一般土壤相比,熟土基本意味着寸草难生。如今熟土已经很少见,但我国的北方农村多使用火炕,熟土就类似火炕。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在北方生活过的人应该知道,火炕虽然是土制成,但什么都可以烧,而且非常难拆。有些常年使用后的炕土甚至还“有毒”,炕土可以作为驱虫使用。秦人军事上使用的“熟土”烧制一定比l炕土更为严格。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2)石灰

秦直道的熟土种混有一定比例的石灰。这种物质在秦朝时就是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来源十分广泛,关键是其可以杀死土壤中的虫卵,配合熟土使用,可以有效的控制动植物的活动。如今,秦人使用的熟土石灰的比例已经不可考究,但秦直道确实大量使用了这种优质的“混凝土”。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3)秘方

熟土和石灰,只能说是秦直道土方的组成物。真正让其两千年依然杂草难生的,尤其没有杂树,必然另有秘方。它们可能是某种石料,也可能是特制的混合物,亦或是独特的铺垫手法,但遗憾的是答案终究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徒留对古人的叹服,不过秦直道还在,随着中国材料分析技术的发展,也许这个秘密会在未来某一天解锁。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四、结语

“秦直道”穿越近两千年岁月保留至今,见证了中国古人领先世界的工程科技。而秦帝国也通过修筑秦直道给后世留下了最强的治国理念:欲强国,先治路。所以,中国人的基建血脉是写在骨子里的,是流淌在五千年的血脉中的。

2000年杂草难生,秦1400里“高速”军事公路,秦直道是如何修的?

古往今来,中国能神乎其神的完成各种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不是神力和奇迹,只因为中国的劳动人民,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最可爱的人,如此而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8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