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历经270余年的历史变革,昔日以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三大制度构建的西周社会秩序,逐渐面临危机。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露,社会动荡不安。尽管周宣王在位期间积极调整政策,试图实现“中兴”,但在他晚年,周王朝再次呈现衰弱之势,西周灭亡的结局已无法避免。

周幽王被杀后,申侯与缯侯以及郑、卫、晋等诸侯联手打败了犬戎,使其被迫撤退。随后,郑、卫、晋等诸侯拥立周幽王的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并将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然而,王朝大臣虢公翰等人又立王子余臣为王,称“携王”,导致“二王并立”的局面。然而,诸侯们普遍只承认周平王,不承认周携王。到了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死周携王,从而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当时的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获得了胜利,就会召集诸侯国的会议,并强制诸侯承认其“霸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大国不断吞并小国,导致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随着长期的争霸战争,各族群也开始频繁地杂居和融合。

春秋时期,一些贵族开始将公田转化为私田,并逐渐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即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的产品,而自己只留下一部分。

在东周时期,郑国的郑武公和郑庄公父子二人依靠他们在王朝中的卿士地位,频繁借助王命实行扩张政策,使郑国在春秋初期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被誉为“小霸”。然而,郑庄公在朝中的影响力过大,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满。周平王逐渐开始启用虢公以削弱郑庄公的权力,这引起了郑庄公的强烈不满。但周平王在许多事务上仍然依赖郑庄公的支持,因此不得不向郑庄公解释。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周郑交质的事件。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后,周朝廷计划任命虢公担任执政,以取代郑庄公的地位。然而,郑国在同年分别收割了温地的麦子和成周的谷物,导致周郑关系进一步紧张。到了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前往周都觐见周桓王,但由于郑国擅自率军在王畿收割麦子,周桓王没有给予郑庄公应有的礼遇。对此,郑庄公感到不满,在公元前716年,他没有事先禀告周王便与鲁国交换了领土(这项协议在公元前711年得到了落实)。公元前706年,周桓王试图收回郑庄公在周朝的权力,但郑庄公拒绝朝见周桓王。对此,周桓王组织了一支联军进攻郑国。然而,郑国在繻葛之战中成功击败了周军,并保护了其领土和主权。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增强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崛起。此后齐桓公多次大会诸侯,抗击夷狄,公元前679年成为霸主。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联军迫使楚屈服,订立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建立了霸主会盟制度。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等为乱,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

南方的楚国兴起,楚成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商朝后裔,因平定齐乱而试图大会诸侯成为霸主。但由于实力不足且贵族气息浓厚,导致在泓水之战中大败。公元前638年,宋军与楚军在泓水交战。子鱼建议趁楚军渡河时发动攻击,但宋襄公拒绝,并称其不仁不义。当楚军列阵完毕时,子鱼再次建议攻击,但宋襄公再次拒绝。最终,宋军大败,宋襄公伤重而死。在受伤期间,他还善待流亡的晋文公。

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公元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继位,成为新一任晋国的国君及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28年,秦穆公趁文公新丧,派军伐郑。晋襄公遣军在崤之战中打败秦国,俘秦国三将。之后,秦国屡次攻晋。仍然无法打破晋国的战略封锁,晋襄公坐稳了霸主之位。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之战、彭衙之战,秦军皆大败。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楚子问鼎中原,企图挑战周王室的权威。然而,由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压制,楚国最终被击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4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