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立储之谜

《雍正王朝》中的立储之谜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情节讲述了雍正九年,十三爷怡亲王胤祥生命垂危之际的故事。面对床榻旁的雍正皇帝,怡亲王深情地说:“成就大业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唯有选定一位合适的储君,才能确保皇上的新政得以贯彻实施。”这便引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时代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立储。为何说它敏感呢?一方面,当前的储君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另一方面,现任皇帝尚在人世,立储君实属无奈之举。然而,此事终究须得完成。历史上,因立储君引发的刀光剑影乃至悲剧屡见不鲜,如唐代的玄武门之变等。直至清朝初期,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康熙皇帝就曾因九王夺嫡而心力交瘁,可见此事之艰难。皇帝的地位令人向往至极,九五之尊、天之骄子,然而皇帝之位只有一个。康熙虽早立储君,但其并不争气,导致九王夺嫡不可避免。雍正帝凭借高超手段,在血雨腥风中登上皇位,深知其来之不易。因此,他日夜思索,寝食难安,究竟如何确保皇位的平稳交接?于是,秘密立储制度应运而生。按照雍正帝的想法,过早公开立太子容易导致皇子间、皇亲间的相互倾轧。那么,不如将公开宣布变为秘密立储。所谓的秘密,是指太子的选拔全由皇帝一人决定,皇帝撰写两份遗诏,一份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一份随身携带。皇帝驾崩后,托孤大臣取出两份诏书进行核对,确定的人选即为新皇帝。不得不说,这一策略堪称创举,有效地解决了两千年来立储的难题。因为在诏书公布前,无人知晓谁是未来的皇帝,从而无形中保护了储君和未来皇帝的安全,并有效避免了皇子和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的确,秘密立储制度的建立对大清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确保了一两百年间皇权的平稳过渡。雍正皇帝通过秘密立储制度将皇位传给了乾隆,乾隆又传给了嘉庆,嘉庆再传给道光,道光最终传给了咸丰。可以说,秘密立储制度的作用一直延续到咸丰时期。原因何在?因为咸丰体弱多病,仅有一个儿子同治,无需秘密立储。而同治和光绪均无子嗣,大清王朝也随之终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3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