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历史溯源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巴国历史溯源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巴,其原始含义象征着蛇。据《山海经·海内南经》所述:“巴蛇吞噬大象,三年后才吐出其骨骼……此蛇体色斑斓,集青、黄、赤、黑于一身”,由此可见,这种蛇的色彩丰富且融为一体,这与后世龙的形象愈发相似。关于巴国的起源,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西南方有巴国。太葜孕育了咸鸟,咸鸟繁衍出乘厘,乘厘诞生了后照,后照便是巴人的始祖。”宋代史学家罗泌在《路史·后记》中也提到:“伏羲生育咸鸟;咸鸟诞下乘厘,掌管水土,继而生下后照;后照育有顾相,降临巴地,由此诞生巴人。”据此推断,巴人的祖先可追溯至伏羲。在中国传说中,伏羲、女娲被视为始祖,他们的形象确实与蛇相似。《文选》中有云,“伏羲身披鳞甲,女娲蛇形之躯”,这类传说便是部落图腾的演变结果。商朝末年,巴国参与了牧野之战,因而获封为子爵诸侯。《左传》昭公九年的记载中,詹桓伯曾对晋人言:“巴、濮、楚、邓,乃我国南疆之地。”史书提及巴国姓氏为姬姓,令人颇感困惑。作为牧野之战的盟友之一,若巴国仍为姬姓,怎会仅获封子爵?或许这里的姬姓是后人附会的结果。春秋时期,巴楚两国纷争不断,巴国屡遭挫败,都城多次被迫西迁。身为华夏一员,巴国自西周时期兴起。春秋中期,一位巴王在对抗楚国的战役中俘获了一名楚国女子,由此分化出了充国。战国时期,巴国的疆域“东达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至黔涪”,其广袤领土覆盖了四川盆地东部、湖北恩施等地。公元前316年,秦国派遣张仪、司马错等将领出征,灭掉了巴国和蜀国。同年,巴国君臣被掳至咸阳。秦惠文王又命张仪在江州筑城,设立巴郡,正式将巴地纳入秦国的郡县体系。巴国最初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直至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灭亡,历时约800年。自公元前12世纪起,部分巴地族群自陕西城固出发,途经安康,抵达湖北襄阳,后又返回巴东、鱼复。春秋时期,巴、楚两国战火连绵,巴国大多以败北收场,都城亦多次被迫西迁。西周初期,共有71个子国受封,巴氏即为其中之一,巴国的统治者为姬姓宗族,身为子爵,故称巴子国,简称巴国。巴国与西周王室始终保持友好关系。春秋时期,巴国与蜀、楚、邓、庸等国接壤。此时,楚国在南方崛起,巴国逐渐受到楚国的掌控,一度与楚国结盟。然而,巴国人显然不甘受制于人,尽管表面认可楚国的宗主地位,但一旦有可乘之机便奋起反抗楚国。战国初期,在楚国的势力压迫下,巴国举国自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间建立国家。公元前703年,巴国为使臣韩服拜见楚武王,为改善与邓国的关系,巴国派出使者韩服,由楚国大夫道朔带领前往邓国。然而在邓国南境,他们遭到鄾国人的洗劫,财物被夺,道朔和韩服等人遇害。楚王获悉后勃然大怒,遂派斗廉大将率领楚、巴联军攻打鄾国。因鄾国与邓国为姻亲,邓国随即派出养甥和聃甥领军支援鄾国,从而引发了著名的“楚巴与邓之战”。经历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采用前后夹击策略,击败邓国,并成功消灭了鄾国。公元前688年,巴国与楚国联手攻打申国,但巴国旋即背楚攻楚。公元前676年,巴军一举占领楚国边境的那处城,当时守城的大夫阎敖却弃城逃亡。随后,巴国军队直逼楚国都城。楚文王大怒,将阎敖斩首示众。阎敖族人对此极为不满,纷纷叛乱。同年冬季,巴国趁楚国国内混乱,再度出兵攻楚。楚文王亲自率军抵御巴军,但因仓促应战,在长江渡口遭遇惨败,只得带败军归国。依据楚国法令,败军不得入城。因此,郢都大阍鬻拳拒开城门,不让败北的楚文王入城。楚文王无奈,只得转兵攻打淮河上游的嬴姓黄国,在踖陵击败黄国军队,这才得以回国进城。但在楚军行至湫地时,楚文王因过量食用“昌歜”而中毒暴毙,鬻拳闻讯后亦自尽殉葬。此次战争在《左传》和《华阳国志》均有记载,导致巴国与楚国关系恶化。公元前676年鲁庄公十八年,巴国击败楚国。公元前632年,晋秦联军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后,巴国率先向秦国进献贡品,之后又与楚国重修旧好。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巴与楚、秦国联合消灭了鄂西的庸国。巴国在楚军队伍中消灭庸国,并分得鱼邑,然而随后却遭楚国逼迫,被驱至长江三峡地区,进入今重庆直辖市和川东地区。公元前477年,楚国鄾邑(湖北省襄阳市)遭巴国围困,同年三月,楚国派出公孙宁、吴由于、薳固三位杰出将领,成功解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37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