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导致紫禁城1000名太监集体被辞

清皇室退位后,末代皇帝及一众人等仍在故宫中居住,同时在故宫中服侍皇室的太监虽然陆陆续续遣散了一千多名,但仍有一千一百余名太监留在宫内。1923年6月间,又发生了一千名太监集体被辞事件,这些被赶出紫禁城的太监们有的跳河明志,有的出家为僧,有的沿街乞讨,成为清廷退位后故宫中最大的一次人事恐慌。

这场恐慌来自建福宫的一场大火。

一场大火导致紫禁城1000名太监集体被辞

清丁观鹏所作《太簇如和》图中建福宫

福建宫是当年乾隆帝送给自己的结婚礼物。乾隆婚后,将乾清宫周边的两所宅院升级改造,命名为建福宫,随后的几年里又将建福宫与周边的厨房、亭台、花园等院落整合为接待、起居、礼佛、休闲于一身的独立区域,重新增建成为一个完全以自己喜好为审美标准的皇家花园。我们不妨称其为建福宫建筑群。建福宫建筑群在豪华重庭富丽堂皇的皇宫建筑中风格卓尔不群,独具风骨,嘉庆翰林编修吴振棫称:“幽邃静丽,各极其胜,花竹树石,布列远近,其规制与内宫殊不同也。“

那时候没有照片,后世也只能在吴振棫等人撰修的史书和宫廷画匠的笔墨中按图索骥。即使这样,也足可以感知建福宫建筑群的宏伟和乾隆帝对其的由衷喜爱,他常常带着宠妃流连其间,并把自己多年收藏的文物珍宝统统移存于建福宫的众多殿宇中。乾隆去世后,嘉庆帝将这些文物收入木箱,贴上封条,重门落锁,算是对先皇的追忆。

但是谁也没料到这座收藏着乾隆帝众多珍玩的建筑群竟然一夜之间烧了个干净:这次大火起火点在敬胜斋,烧毁了除抚辰殿、惠风亭外几乎所有建筑,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与乾隆的多年收藏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余一片焦土瓦砾。

按史书记载,1923年6月26日夜里的这场大火是太监马来禄最先发现的。时间大概是晚上9点,马来禄带领数十名喇嘛在与建福宫一墙之隔的中正殿内念经。马来禄内急出来,发现敬胜斋的木棂窗格中有火苗蹿出,立即惊呼叫人。次日报纸上的报道绘声绘色形神兼备:那些丢了经书冲出来的太监和喇嘛们都被这迅速蔓延的大火惊呆了,慌乱地从火中抢救了少量字画便一哄而散,现场极度混乱,那些从无救火经验的喇嘛们“像一群低能儿戳在那”,而最早高呼救火的马来禄更是“受不了激动和惶恐,昏了过去”。火灾警报兀自刺耳地响着,附近的太监们纷纷赶来救火,但是这片华丽美至极的建筑群还是很快就完全被大火吞噬。

一场大火导致紫禁城1000名太监集体被辞

建富宫火灾现场

历史上紫禁城内发生的火灾并不少见,仅留于史书间有明确记载的就有80多次,因为紫禁城为木质建筑群,极易失火,防火也一向是内务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紫禁城中,重要殿宇之前都有太平缸,这种防火用的水缸径宽1.6米,高1.5米,多为铜质,满载后可贮水数百斤,每天有专职太监负责将这些水缸注水,保证每个缸中都时刻有水。冬天还要给这些水缸穿上棉衣,缸下围上炭火,以防缸水结冻;雍正年间还把故宫三大殿及东西六宫两侧加筑了风火墙,以阻止一处失火四处蔓延的危险,后来还加装了水泵和水箱。不能不说清朝皇家对防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建福宫化为灰烬。

一场大火导致紫禁城1000名太监集体被辞

故宫里的太平缸

救火失败的原因很多。为了顾全建筑群的视觉美观,这片建筑并没有修建风火墙,而那些铜缸里的水需要用水桶舀出来再送到火场,效率不高且杯水车薪;太监们平时养尊处优根本没有接受过严格系统的救火训练,内城的消防队和卫队甚至城外那些闻讯赶来的普通百姓纷纷涌向离建福宫最近的神武门,但是神武门已经门闩上锁,为了防止有贼人趁火情冲入内宫,守城官兵们向这些蚁聚在神武门外的百姓们拉满了弓,并大声警告“未得上头指示,不能开门,擅闯者死”。

人们望火兴叹了四个小时之后,凌晨一点,溥仪下令开放紫禁城东边的一个侧门并特许救火人员进入内宫。本来仅一墙之隔的各路人员穿过这个小门,绕行两公里赶到火场;意大利使馆的救火车也赶来了,“中国人、外国人、紫禁城里的人、域外的人,人来人往沸腾一片,四处奔跑忙成一团”,但一切为时已晚,大火吞没了地表以上的所有东西,甚至连那些参天古柏都烧了起来,散布在各处的铜质贮水缸中的水要通过接力方式传到火场,而消防队的救火车要从400米外的护城河里通过水管取水,经过如此远的距离,即便是增加水压也于事无补。随后赶到现场的溥仪站在一堆焦木上手足无措,神情黯然又无能为力。

随后内务府呈情:此次火灾计毁房120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火灾直接原因是太监缺乏应急训练,宫中私接电线严重,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宫中女眷经常在敬胜斋里看电影,敬胜斋里存放着大量易燃电影胶片,而最先起火的正是这里。

这样一份报告显然让溥仪无法信服。

早在一年以前,16岁的溥仪便对这片建筑群中保存的珍宝极感兴趣。紫禁城内的文物存放地有好几处,而其中保存最完整,封存物最多的就是建福宫建筑群,这里几乎封存着乾隆皇帝毕生的收藏,溥仪本人也一直催促内务府整理提供宫存古物的财产目录。几个月前,他按着已经整理出的目录,让太监找几件他“很钟意的玩意儿”的时候,太监却百寻不到。

这场大火让年纪还小的溥仪有了一个大胆地推断:这些库存的珍宝一直被太监们偷偷带出宫去,物账不符,自己最近又催得紧,故尔这场大火很可能就是太监们故意放火企图毁掉证据。让他坚信自己推断正确的理由就是北海公园的万佛寺的前车之鉴:那里存有为数众多的佛家经典,经常被盗贼光顾,为了不被人发现,有一夜盗贼突然纵火,现在的万佛寺已经成了一块废墟。

一场大火导致紫禁城1000名太监集体被辞

依旧貌重修的北海公园万佛寺

但是建福宫的这一场大火把一切可能找得到的证据都一烧了之。溥仪无名火起,又无处发泄,此次火灾发生仅仅18天,1923年7月15日,溥仪下令把紫禁城内的太监全部驱逐出去。

当时留在紫禁城的太监足足一千一百多名,虽然太监地位总体不高,但一次驱逐一千余名,在紫禁城的历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溥仪的父亲载沣对这个决定坚决反对,毕竟宫中还有百余名贵族要有人服侍,随后退了一步说即使要驱逐也要逐步进行。但怒火中烧的溥仪态度极其坚决:不能给太监们再度纵火的机会,必须突然之间让所有人离开。溥仪当着父亲的面打电话给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让他派军队协助本次驱逐事宜,并一再强调太监离宫时要全体搜身,不得带出任何公私物品,确属私人物品的,应在驱逐之后一周之内,再单独返回领取。

内务府大臣邵英将全部1000多名太监集中在一起,命令他们即刻离开紫禁城,王怀庆的两千部队则实枪荷弹震慑和监督。面对这样的场面,所有太监都不敢发一言,懦懦遵从,仅用两小时,便全部穿过神武门离开他们为之服务了一辈子的紫禁城。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神武门前跺足痛哭,有的干脆就跳了护城河。

虽然没过多久溥仪又以三位太后生活上颇有不便撤回了50余名太监的解除命令,但这次大火导致的千名太监被遣散却成了千年皇家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人事变动,而这最后一场大火的真正起因,时至今日仍无定论,也渐渐地很少有人关注和提及了,因为人们关于紫禁城的最后一点记忆,都被不久之后溥仪被逐出皇宫戛然而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