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军队编制对比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我们党领导的红军,其部队编制与解放战争时期有所不同。那时,我们的军队并未设置野战军、兵团、军、师等编制,而是采用了方面军、军、师、团、营、连、排的体系。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个军的人员编制数量也有所变化。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支王牌军的兵力最多可达五六万人;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个方面军的兵力最多也只有8万人。因此,从兵力规模上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军相当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师。

尽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各军、各师人员编制并未完全达标,但其人员配置却相当高。那些红军军长、师长、团长在建国后获得的军衔普遍高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同级别将领。根据1955年的授衔标准,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长多为中将军衔,师长则为少将军衔。然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军长和师长,如表现优秀,则可能获得元帅或大将军衔,最低也是上将。例如,隶属中央红军的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建国后均被授予元帅军衔。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下辖第四军、第25军,总兵力约3万人。其中,红四军不设军部,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直接受红四方面军总部管辖。第十师师长倪志亮、第十一师师长王树声、第十二师师长陈赓,这三位红军师长历经战火洗礼,最终成为人民军队的主力战将,为革命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倪志亮获中将军衔,王树声与陈赓获大将军衔。尤其是陈赓将军,他不仅擅长指挥作战,还培养出徐海东、许世友等两位猛将。

陈赓将军曾在革命初期从事情报工作,后因顾顺章叛变而撤离上海,转赴苏区继续投身革命事业。作为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陈赓在苏区根据地担任军事主官,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陈赓升任第十二师师长。当时,第十二师辖有三个团,红36团团长徐海东、红34团团长许世友、红35团团长高绍先。除高绍先英勇牺牲外,徐海东与许世友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崭露头角,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将军。

徐海东将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勇猛著称,被誉为“徐老虎”,同时也是红25军的一面旗帜。他与吴焕先、程子华等人共同领导红25军完成了长征,成为第一支抵达陕北的队伍。尽管徐海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因旧伤复发而长期休养,错过了解放战争,但他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仍不容小觑。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排名第二。

许世友将军同样是一位猛将,在我军史上的知名度不亚于师长陈赓。1931年,许世友还是一名团长,但凭借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他迅速崛起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战将,后任红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曾担任陈赓将军的副手,共同领导386旅投入抗战。此后,许世友被调往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成为山东战场上的猛将。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该纵队在消灭张灵甫、活捉王耀武、消灭黄百韬兵团、解放上海等战斗中屡建奇功,被誉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十大王牌军之一。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大军区司令员长达25年,创下任职最高纪录。此外,许世友将军也是经历外战次数最多的开国名将之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3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