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削藩之路:从内战到巅峰

在蒋介石完成北伐战争之后,国家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身为名义上的民国大佬,蒋介石开始效仿古代帝王削藩。众所周知,古代中央与地方藩王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削藩所引发,例如汉景帝的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明朝建文帝的削藩导致了江山的丧失,以及康熙皇帝的削藩激起了吴三桂的叛乱。由此可见,古代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王的势力,必须经历一场战争才能取得成功。强者可以保住江山,弱者则可能丢掉性命。同样地,蒋介石在统一民国后,试图削弱地方军阀的势力,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内战。

当时,以西北军的冯玉祥、晋绥军的阎锡山和桂军的李宗仁为首的反蒋联盟军声势浩大,兵力总数达到90万,而蒋氏集团的兵力总数约为30万。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蒋介石仍具备一定的优势。他占领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江苏、上海和浙江,这三个地方的支持使得蒋氏集团在后勤方面非常充足,无需担忧后勤保障问题。晋绥军的大佬阎锡山担任此次反蒋联军的总司令,李宗仁和冯玉祥则为副总司令。

作战计划如下:李宗仁的桂军从广西向湖南进军,最终直逼武汉;冯玉祥的西北军挺进河南,在平汉两路与蒋军作战,夺取徐州后与桂军会师武汉;阎锡山的晋军进入山东作战,负责胶济两路作战任务,并与西北军合力夺取徐州,成功后一同南下,直捣南京。虽然作战计划看似完美,但现实却异常残酷。各地反蒋联军均被蒋氏集团的部队阻挡在各战场,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过程中,蒋氏集团的刘峙、蒋鼎文、卫立煌、顾祝同和陈诚等五位将领成为了中原大战时期的主力战将。在他们的阻击下,反蒋联军无法前进,最终双方陷入僵局。

在这场中原大战中,蒋氏集团以一敌三,双方形成僵局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东北的张学良。此时,张学良成为了中原大战中最关键的人物。哪一方能得到他的支持,就意味着胜利。于是,蒋介石派遣吴铁城和张群等人前往沈阳游说张学良,让他率领东北军入关支援蒋氏集团。实际上,当时的张学良颇为矛盾,不知该支持哪一方。他以东北军经费不足为借口,拒绝了出兵的要求。然而,蒋介石提出提供500万军费,让张学良入关。如此一来,张学良便难以再拒绝,并提出最后一个条件:只要蒋介石能满足,他就立即率领东北军入关。张学良的条件是要求蒋氏集团的部队攻克济南。

8月15日,蒋军成功收复济南,晋绥军退至黄河北岸。张学良遵守承诺,领兵入关支持蒋介石。得到张学良支持的蒋介石最终在中原大战中取得胜利,人生达到了巅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72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