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知识:告诉你海味店的鲨鱼皮、龙趸皮、鱼唇是怎么一回事

正文

一.鲨鱼皮

鲨鱼皮,只是用多种鲨或鳐的皮经加工晒干的成品的统称,过去又称“鲛鱼皮”“鲻皮”,俗称“鲨鱼皮”,曾用作修饰宝剑的剑把和制作剑鞘。

品种有:皮面色泽呈黄褐色的“犁头鳐皮”,皮面色泽呈灰色的“青鲨皮”,皮面色泽呈灰白色的“真鲨皮”,皮面色泽呈灰黑色和皮厚盾鳞的“姥鲨皮”,皮面大、色泽呈黄褐色以及有暗褐色斑纹、皮底色泽呈青褐色的“虎鲨皮”;皮面色泽呈灰褐色、有颗粒状骨鳞、皮底色泽呈白色的“公鱼皮”。

此外“龙趸皮”和“黄鱼皮”都属其中。

在中国南梁时期的一本药书有记载鱼皮作为药用的功效,到了唐代已作为贡品之一,常用于筵席之中作为主菜,仅次于“鱼肚”。

在《宛陵集》中有诗形容:“海鱼沙玉皮,翦鲙金齑酽。远持享佳宾,岂用饰宝剑。

中医理论认为,鱼皮味甘、咸,性平,具有滋补的功效;在食疗方面,鱼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其蛋白质主要是大分子的胶原蛋白及黏多糖(Mucoitin)的成分,是女士养颜佳品。

近年医学研究发现,鱼皮中所含的一种白细胞——亮氨酸有抗癌作用。

不过,不说不知道,为数不少的渔夫们并不认为鲨鱼皮是可食的原料。

在他们眼中,鱼鳍才是鲨鱼的至宝,当捕获鲨鱼之后,只将鳍翅割下,然后把鲨鱼尸体抛回大海。

所以,我们纵使可以吃上鱼翅,却难以一尝鲨鱼肉的滋味(鲨鱼肉味道极腥,且有的具毒性不宜膳食),真是有点暴殄天物。

原料知识:告诉你海味店的鲨鱼皮、龙趸皮、鱼唇是怎么一回事

犁头鳐

二.龙趸皮

龙趸皮的菜单术语为“昆仑”,是将龙趸鱼的皮加工晒干而成,形状像牛皮,表皮呈灰褐色,肉色呈白黄色,涨发后形状如“金钱肚”(牛的一个胃),色泽呈黑灰色。

龙趸鱼是一种大型石斑鱼泛称,英文名称Estuary grouper,一般是指“黑石斑鱼”[Promicrops ianeqdatus]或“花金钱斑”[Epinephelus tauvina]等的石斑鱼的鱼皮。

这两种石斑鱼最大的体长可达2米,体重可达200多千克,难怪粤菜菜单以“昆仑”著称。

一般的海鲜,包括石斑都是“鳞包皮”,也就是先见鳞然后才见鱼皮,而龙趸鱼则是“皮包鳞”,其鳞深入皮中,所以去鳞后就好像金钱肚一般。

另外,老饕们还有一说,称“龙趸皮”“龙趸扣”“龙趸骨”为“龙趸三宝”,其中龙趸扣即鱼的胃,样子如鱼肚一般,脆爽异常。

而龙趸骨即鱼头往下数的第三节颈骨,同样是脆爽异常,十分珍贵。

原料知识:告诉你海味店的鲨鱼皮、龙趸皮、鱼唇是怎么一回事

石斑鱼

三.鱼唇

鱼唇作为食材,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记载,但名称与现在有别。

《本草拾遗》称“鹿头”“鹿肉”,《岭外代答》称“鱼魂”,《调鼎集》称“鱼冲”,此外还有“鱼嘴”等俗称。

到了清代更被列作著名的“中八珍”之一,而且在《清稗类钞》中还有“鱼唇席”的记载。

那么,什么是鱼唇呢?

事实上,鱼唇虽然作为食材已有漫长历史,但近代的烹饪书籍,对它的表述却是莫衷一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

原来,虽然鱼唇早在唐代就进入了食材行列,甚至到了清代还被列入“中八珍”之中。

从货源上看,它比鱼翅的产量还低,所以,平民百姓对它的认识并不太深。

到了清末,粤菜雄踞一方,鱼翅、鱼唇都被囊括入其食材之中,其他菜系在很偶然的机会才可接触,因此慢慢就淡忘了。

鱼唇仅供粤菜这个市场,无形中导致鱼唇货源的萎缩,在这恶性循环下,渔夫们每当捕获鲨鱼,并不会过多考虑将鲨鱼如何分拆加工,就只懂得将鱼鳍割下,把剩下的鲨鱼尸体抛回大海,以便留下更多空间存放其他更有价值的渔获。

原料知识:告诉你海味店的鲨鱼皮、龙趸皮、鱼唇是怎么一回事

鲟龙鱼除其具脆性的鱼骨作商品明骨外,其嫩滑如豆腐的唇皮是商品鱼唇之一

至此,世代相传的干晒鱼唇工艺渐渐鲜为人知,对鱼唇的认识也就几乎剩下粤菜一脉了。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唇”。

在粤菜厨师的意识中,唇即嫩肉。

所以在涨发鱼翅时,鱼翅中呈现白色的嫩肉,粤菜厨师就惯称为“鱼唇”或“唇肉”,只不过那是鱼翅的嫩肉。

曾有一段时间,真正的鱼唇缺货,适逢有人要食鱼唇时,粤菜老前辈会迫于无奈,退而求其次,用作为廉价鱼翅货色的“裙翅皮”及“牙拣翅”顶替,这些货色的质感与真正的鱼唇几乎接近,况且,也没有多少人真正品尝过货真价实的鱼唇。

一代人过去后,尤其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粤菜厨师出现了断层,后辈厨师依稀目睹过前辈们用裙翅皮及牙拣翅做鱼唇,便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些食材就是传说中的鱼唇。

这并不是匪夷所思的事,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街市烧腊档为了图利,常常以烧鸭冒充烧鹅出售,没有多少年,虽然卖的全都是烧鸭,但是所有烧腊档都宣称只有烧鹅而没有烧鸭,因为已没有多少外行人真正知道烧鹅是什么样子了。

有趣的是,一本叫《广州旅游百科》的书,在讲到烧鹅时刊出了烧鸭的图片。

如此指鹿为马的例子在食材中真是数不胜数。

1980年代,香港一本叫《饮食天地》的权威饮食杂志有涉及鱼唇的知识.

它说:“一般人对鱼唇认识不多,往往顾名思义,以为那是‘巨鱼的口唇’,其实大谬不然。所谓鱼唇是鲨鱼身体一部分,即鲨鱼尾的皮。

书中还补充说:“当然,鲨鱼皮不独尾部存在,但现今香港人喜把鳍、翅上的皮称‘翅裙’,藉以抬高身价,卖取更好价钱,而‘鱼唇’便都是来自鲨鱼尾了。

连极具权威性的《饮食天地》杂志都被断层后厨师的“指鹿为马”给蒙骗了。

鱼唇在粤菜菜单术语中还有“红唇”或“香唇”等别称,传统真正定义是指以鲟鱼[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Huso dauricus(Georgi)]、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赤魟[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nle)]、犁头鳐[Rhinobatos schlegeli]及另一些鲨鱼的脸部的皮或带鼻、眼、鳃的皮的干制品,通常是将脸皮从鱼头骨中割出,分两片左右相连,并带有俗称“花刺”的薄片软骨,因肉质细嫩而称“唇”。

鱼唇成品呈三角形,片状,黄褐色,以犁头鳐所产最佳。

简单来说,鱼唇虽然涨发之后亦如“裙翅皮”及“牙拣翅”等都有唇般色白嫩肉,但是它皮质下应有一层软骨才是正货。

否则皆为讹货、次货、廉价货。

全文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6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