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宝藏:土茯苓的四大妙用

探索农村宝藏:土茯苓的四大妙用

农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大山之中孕育了无数珍贵的草本植物。每逢秋冬季节,农民朋友们在忙碌之余,也会抽空挖掘出不少珍稀食材,比如冬笋和野山药,它们都是烹饪佳肴的上佳选择。然而,在这片土地上,除了上述两种野生珍品外,还有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宝贝——土茯苓。

对于经常上山劳作的农民朋友们来说,土茯苓并不陌生。这种植物在山中随处可见,但要找到大小适中的土茯苓并非易事。传说中,土茯苓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禹余粮”。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期,食物短缺之际,他发现了这种植物的块茎,并以此充饥,因此得名。

土茯苓,又名冷饭团、冷饭头、过冈龙、毛尾薯等,但它的正式中文学名是光叶菝葜。我们常说的土茯苓,实际上指的是光叶菝葜的地下块茎。土茯苓属于菝葜科、菝葜属,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攀援灌木。其地下块茎肥大,呈近圆柱形或不规则条块状,有结节状隆起,质地坚硬,且有多数须根。茎部光滑无毛,带有清晰的斑点;叶片革质,呈狭椭圆状披针形。花期在夏秋两季(5月至11月),花为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呈绿白色;果期则在春冬两季,结出球形浆果,成熟时为黑色,表面覆有白色粉霜。

据《草本述》记载:“土茯苓,俗名冷饭团。楚蜀山峰中甚多,蔓生如纯,茎有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菠萋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有赤白二种”。如今,土茯苓遍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南方为主。在湖南深山的林中或灌木丛中,这种植物随处可见。

尽管土茯苓在南方较为普遍,但其价值不可小觑。它具备以下四大作用,值得农民朋友深入了解:

  1. 食用价值:土茯苓的地下块茎富含淀粉,可作为救饥时的口粮。上世纪60年代,当地居民在粮食匮乏时,会挖掘其块茎充饥。古籍《本草拾遗》和《救荒本草》均有相关记载。

  2. 烹饪价值:土茯苓是煲汤的极品野货,深受南方人喜爱。常见的汤品包括土茯苓绿豆老鸭汤、土茯苓红豆莲子汤等,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功效。

  3. 药用价值:土茯苓既是食材,也是药材,具有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等功效。《本草正义》和《本草纲目》等典籍均有记载。

  4. 泡酒价值:农民朋友们还会将土茯苓用于泡酒,搭配当归、白芍、黄芪等中草药,泡制半个月至一个月后饮用。适量饮用可提高免疫力,发挥解毒、除湿的作用。

综上所述,土茯苓在农村地区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农民朋友在野外发现土茯苓时,不妨将其挖掘回家,无论是煲汤、泡酒还是作为药材,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671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