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临死前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灭。这是秦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被秦朝吞噬殆尽时的彻底覆灭,楚国却留下一句困扰世人的宣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燕临死前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图源网络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这句话是由楚国“阴阳家”——楚南公提出。大致意思是:即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

然而,世人却围绕着这句话,表达出各种各样的猜测。特别是秦朝末期,分别由楚人陈胜、项羽、刘邦起义所导致其最后的落败,更给这句话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三户”到底有什么样的含义?为何楚国在灭国后,依旧嘴硬地说出反抗的话呢?

一番信任,换来接二连三地背叛

秦朝的强大,是从“商鞅变法”开始,而在此之前,它也不是诸侯国中的无名小国。但楚国的历史不同,与之相比也更加悠长。

商朝时期,楚国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部落,后来西周开国之际,楚国直接作为一个政权,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楚、燕、齐是被周王室亲自册封的诸侯国。由此可见,楚国的历史之长。但是,它的实力却不在其他诸侯,或周王室的忌惮范围内。

原来,那时的中原文明都集中在黄河流域,而楚国不过是蛮夷之地的小国,不被其他诸侯国承认与尊重。甚至中原诸侯国举行会盟时,都不会邀请楚国国军,只能负责“守燎”。

不过,楚国也没有自轻自贱,守着偌大的南方境域,开始了野蛮生长,迅速形成一方势力,俨然变成“南方大国”。而周王室也终于意识到这个被忽略已久的小国日益兵强马壮的发展。

但是,由于双方的利益牵扯,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可是,这般“和谐”的景象,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动,特别是“烽火戏诸侯”的这一逆天大事的发生。

项燕临死前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图源网络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致使诸侯国多次千里跋涉,赶来相救,却发现是一场骗局。最后,西周首都号井(今陕西西安)遭到犬戎攻击时,无一人出兵迎战。

虽然类似“狼来了”,被世人质疑其事件的真假,但不可否认的是,西周末年的统治者昏庸无能,致使周王室不得不东迁保命,建立东周。

那时,楚国的地位称得上空前绝后,特别是与晋国的纷争,组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国争霸中最大的内斗。但是,这也间接导致两个国家大伤元气,陷入一段很长时间的停滞期。

值得一提的是,晋国在后来被韩、赵、魏平分,另立为三个国家。

与此同时,秦国在缓慢建立中。

早在周孝王时期,秦人祖先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赐予一块土地。而周平王继位东周国君后,直接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分给秦非子的五世孙秦襄公,并正式将秦国列为诸侯国。

其实,周平王此举并非大发善心,而是希望借由秦国的建立,能抵挡些许其他诸侯国的群起而攻之。但是,他想不到自己竟然亲手“养虎为患”,成了一个强盛帝国的垫脚石。

项燕临死前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图源网络

起初,秦人争夺虽被赐给自己的土地,但却掌握在戎狄的手中。不断地发展军队,并与戎狄开战,其电视剧中“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是这群他们血性的证明。

经历过长达数十年的失败,秦人终于摸索出一套对付戎狄的方案。在战场上,秦君更是身先士卒,鼓舞时期,终于拿回应得的土地。

项燕临死前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指的是哪三户?

图源网络

秦穆公时期,秦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策,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与晋国交战后夺得河西五城,更是为秦国的强大奠定基础,甚至有了图谋天下的底蕴。

然权力与领土,永远是诸侯国相争的不变旋律,而楚国与秦国之间的冲突,也不例外。

公元前356年,秦朝内部进行“商鞅变法”,一跃成了诸侯国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为了防止它一家独大,其他六国使用“合纵之法”,不断向其开战,一时陷入僵持局面。

此时,秦国出现一个有名的谋士,叫张仪,向秦惠王献出良策,破解合纵之术,并将七国的矛头,指向齐国。并且,他还主动请缨,去往楚国,劝说楚怀王:

“若大王与齐国断交,我愿奉上六百里土地,秦、楚两国娶妻嫁女,永为兄弟。”

楚国积贫积弱许久,若一味地争斗下去,结局如何无法预料。而秦国的和谈条件相当优厚,令楚怀王禁不住心动,最后同意,关闭城关,彻底与齐国断交,但他想不到自己竟然落入他人的圈套中。

当时,张仪称病不上朝,致使楚怀王联系不上,还以为自己诚意不足,竟然又借着宋国符节,大骂齐国,彻底断送楚、齐之间的情谊。而张仪见计划得逞,终于露面,却只给楚怀王六里。

楚怀王终于醒悟,意识到自己被愚弄,出兵攻打秦国。但是,“垂沙之战”中,楚军终不敌以秦为首的联军,败下阵来。

他虽不死心,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只能选择和谈。却料不到,又被张仪戏耍,最后因不同意割让城池,被囚禁而死。

“秦楚会盟,怀王被骗,武关遗悔,后世当鉴。”

对于楚人而言,国君楚怀王并未多大过错,甚至一心求和,却惨遭秦国的欺骗和虐杀。如此奇耻大辱给他们的心中留下无法抹灭的影响,也就此开始秦、楚之间的不解之仇。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围攻楚国城池,不到两年时间,攻破楚都城寿春(今安徽寿春)。楚军主帅项燕临死前,仰天高呼:“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虽然在当时看来,这句话对一心称霸齐国的秦国而言,不过是楚国灭国前的一句妄言。但是,秦朝如昙花一现般的凋零,却让这句话变得有迹可循……

“三户”的三种含义

要论述“三户”的意义,不得不说这句话的说起人“楚南公”。虽《史记》中记载是他所言,但是,由于相关历史记载较少,其是否存在也是个世间未解之谜。

因为在秦国大良造白起进攻楚国时,曾攻陷过一个叫做“南郡”的地方,而生活在当地的人,也被称作“南公”。另外,人们传言楚南公是楚国阴阳家,但预言如此精准,无法排除其由后人杜撰的可能。

不过,无论楚南公是否真的存在,这句话令世人费解却是实实在在的,而关于“三户”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种。

首先是地级市,在古代,“户”与“易”同音。因为口口相传,并无具体的书面流传记载,所以“三户”,也可读作“三易”,与“三夷”通用。而“夷”又有铲平之意。

因此,人们推测,杀神白起攻占南郡后,将所处楚国三户城、古丹阳城的先王陵墓,夷为平地,以此泄愤,最后流传于民间。

第二种则是楚国的三个大姓名,即“屈、景、昭”,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屈原、景差、昭阳”。

首先是屈原不仅是我国熟知的诗人,更是政治家,且赋有“芈”姓。即那位嫁给秦惠文王,后成为宣太后的楚国公主。但是,他因国破自沉于汨罗江,凄惨的下场令世人难以忘怀。

其次是景差,其背后的家族是楚平王的后代。虽从未涉足朝中政务,但却对沙场征战感兴趣。可是,一己之力,又如何能抵挡国家的衰败,最后只在诗词歌赋上留下传说。

最后是昭阳,是楚惠文王的后裔,也是楚国的令尹。其文武兼备,带兵拿下越国疆土,在攻打魏国上也立下汗马功劳。

这三个姓氏都是楚国的正统宗族,其底蕴深厚,势力也根深蒂固。所以楚国如想复国,必须倚仗他们的势力。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常见。

“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晋有八姓……楚之三户,亦其例也。”

因此才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言。

第三种,也是很多人较为认可的一种说法,即“陈胜、刘邦与项羽”。要知道,亡秦最大的功劳,在于这三人,

首先是陈胜发动的“大泽乡起义”,虽最后落败,却给了深受压迫的众人一个信号,彻底拉开反抗秦朝统治的序幕。而刘邦、项羽的先后带兵起义,更是给反秦大战注入源源不断的火力。

特别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带兵灭掉秦军大部分主力,整个战场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项羽自刎乌江,刘邦上位,西汉问世。

而这三人起义伐秦时,皆是打着“楚国”的旗号。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经过与结果相比照,称得上如出一辙。

这三种猜测孰真孰假,都留给世人自行研磨。但可以确定的是,楚国是“秦统一”大战中最无辜的角色。其在《史记》中也有展现: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另外,那句话也表现出楚被灭国时的倔强与不服输,不禁令人感慨先人的英勇无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6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