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军费哪里来?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哪一年,朱元璋根据刘基建立军卫法?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哪一年,朱元璋根据刘基建立军卫法?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国内推行卫所制度,在地方上设立百户所,辖区大致与乡镇差不多,下辖总旗与小旗,合并数所为一卫,在卫设卫城及千户所,一省之内的卫所归属于都指挥使司,全国的所有卫所又全归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管辖。

因为明初经过元末的乱世大战,卫所多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卫所军户们种的是国家的田地,除了直接向朱元璋缴租之外没有别的付出,所以一年到头不但不用付军费,甚至还有收入,所以朱元璋自豪的说道“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但凡事都要发展的来看,明朝初期人口较少这种屯田制度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和平几代人之后,屯田制度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了,由于朱元璋限制的太死,军户与民户之间不可以自由流通,再加上那个时代又没有节良措施,老百姓生养的又多,导致卫所根本没有那么多田地可以分配。

人均的田地少了,再加上卫所长官缺乏足够的上升通道,只有把心思都放在挣钱与剥削军户身上了,导致普通军户的日子比佃农过得更惨,而边关地区种的粮食根本不能自给自足,军户们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力气上阵杀敌?再加上军官们吃空饷,所以卫所军队的战斗力之低可想而知。

军官们为了在战场上能够保住自己的小命,不得不培养一部分充当护卫的军户,结果形成了畸形的家丁制度,而家丁投入的巨大消耗使得军官们又加倍的剥削军户以求收支平衡,最后是家丁的日子越过越好而军户的日子越过越惨。

卫所军战斗力不行,但是边疆还是要防御的,于是明朝又不得不征兵以充九边,在那个时期,军和兵是有区别的,军指的是卫所的部队,只有兵才是招募的部队,当兵吃得是军饷,虽然也有军官克扣喝兵血的事情,但是比之军户多少还是要好一点的,毕竟打仗之前还是要发开拨钱的。

到了崇祯年间,国库入不敷出,以往每年解递进京城的四百万石漕粮最后也只有一百万石,其余皆被沿途大小官吏瓜分,即使朝廷拨付给九边的军费,也最多只有半数能够到达边关就不错了,除了皇帝之外,朝中经手的大小官员都从中分润好处,而囊中羞涩的崇祯也不得不向老百姓伸手要钱,加征“辽饷”、“剿饷”、“练饷”,三饷合计共两千万两白银,而农民付出的可能是四千万两甚至更多,可最终能有一千万两用于边防就不错了。

当然崇祯的穷全赖到九边军费上也言过其实,毕竟冗官、藩王、漕运这几项支出就已经要产生财政赤字了,而加饷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就明朝末年的士大夫阶层的节操来看的话,真当得起崇祯临死前的那句话,“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哪一年,朱元璋根据刘基建立军卫法

1368年,朱元璋根据刘基意见建立军卫法

洪武元年,刘基总结古代的军屯法和府兵制的经验,创立了军卫法,建议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建立卫所、常驻军队,士兵平时屯田,战时出征。这一制度的好处是兵农结合,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又增加了兵源。

朱元璋采纳后,全国建卫所400多个,军队有120多万人。朱元璋高兴地说:“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粟。”

三种兵制是什么意思

明朝实行三种兵役制度:世兵制、募兵制和征兵制。

明初没有募兵制和征兵制,只有世兵制。世兵制的军士编制在卫所中,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守卫地方,一是屯田生产。守卫地方城池的称守军,进行屯田生产的称屯军。屯军以屯田生产的收获供给自己也供给守军。整个军队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武装集团。因此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注:《续文献通考》卷一二二,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世兵制和自给制是明初军队的两大特点,有其价值。但这两种制度本身的弊端则决定了卫所军必然走向衰败。

明代在设立卫所的原因

明代的卫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军户即户籍种类属军籍之户,初期的来源有二,一是元代原本的军户,二是现役军人之户,这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黄册编造之後更加以确立。军户为世袭,且管理颇严格,除籍十分困难,大致上除非丁尽户绝、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是无法除军籍的。尽管如此,日久军户仍日渐减少,庞尚鹏主张:“清查隐占,均平粮额,开垦抛荒最为目前急务”,因此後来有使因犯罪而充军者

明朝卫所兵有粮饷吗

卫所制,在元朝时期由户部尚书张昶首先提出,朱元璋实行军民分籍制度,一部分人被编为军户,而一旦成为军户,将世世代代当兵。政府将这些军户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卫所,并从事屯田工作。屯田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类似于建设兵团,战时作战,平时则从事农业生产。在明朝初年,每名军士分配给五十亩农田和耕牛工具等。收获以后,军士留十二石粮食供自己家庭使用,其余的则上交卫所,作为军官俸禄,并储存起来供战时作战使用。

在卫所制度的初期,明朝的百万大军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为此,朱元璋十分得意,高兴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粟。”但是,任何好的政策,只要监督不力,也都会荒废,最终失去它的效用。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原本可以自给自足的卫所,到了明朝末年已经无法给士兵发军饷了,军饷都需要靠朝廷进行支援,即便如此,也出现了很多拖欠军饷、士兵哗变的现象

1406年明朝设立什么

1406年明朝设立了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明朝为了统治西域,1406年在新疆哈密设立卫。哈密卫是明朝在西域设立的行政、军事机构。明朝还册封西域各部首领为王,并任命各部头目为中部的都指挥、都渐签事等官,管理各部本部的行政事物。为开拓祖国边疆、发展西域经济做出重大贡献。

古代边界线有人守吗

一是派驻军队,屯田守边。

秦朝军队不仅北逐匈奴,而且南下开通“五尺道”,经营西南和岭南地区。

汉朝军队在击垮匈奴势力后,还驻守在长城沿线,守卫边疆。赵充国一面防御匈奴势力,一面利用军队屯田,保持战斗力。那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就是西汉政府驻守在西域的副都尉,这句话成为后世的名言,既有西汉边防的强大,也有守边者的雄心壮志。

宋朝在西北和北部地区驻扎有大量的军队,以抵御西夏和辽的进攻。范仲淹也曾在西北带兵与西夏作战,他还写出了边疆的景色与边防将士的生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朝的军队以卫所为基本地位,在北部的辽左、宣、大、甘肃及南部的滇、蜀、交趾等边防一线,都兴起了屯田,以保障军粮的供应,朱元璋曾宣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这里面自然包括了驻守边关的将士。

清朝在东北和西北等地实行军府制,驻军守边,且屯田节用。乾隆年间,为了西北边疆的稳定,他从东北抽调了满族、锡伯、汉族等,携带家眷,不远千里到新疆镇守,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军队驻守和屯田,既是稳定边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百姓负担,确保军队战斗力的办法。

二是修筑防御工事。

我国边防史上最著名的防御工事即是万里长城,她不但是秦朝至明朝北方的防御工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长城和她的附属设施如亭障烽燧等都成了边防的可靠工具。

秦朝大将蒙恬在带兵渡过黄河,攻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以后,“筑亭障以逐戎人”。汉朝在长城一线“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

明代中后期的“九边”即是长城沿线防御最为成型的时期。戚继光在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地时,提出对蒙古“须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方为完策”的综合防御主张。“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突出了他为国戍边的决心。

一直到康熙时期,清政府才放弃了修筑长城的办法,通过统一和安抚北部的蒙古族,让他们变成守卫边疆的真正长城。

明初设屯开卫的作用

“卫所制”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府兵制。

朱元璋起兵创建王朝的过程中,召募是其军队的主要来源。明洪武时期,天下已定。可是开国初期,国家财力有限,便不再采用召募的方法凑集军队了。为了满足壮大武力,扩充兵员的需要,朱元璋开始设置卫所,军民分籍,实施“卫所制”。

其实,卫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组织,卫所军户是世居一地的,并代代相传,基本上不再变动。“卫所制”规定军队士兵的主要来源为“籍选”,即从世袭的军户籍中抽丁而来,每户派一人为正丁去卫所服兵役。由于当时军户的主要义务是壮劳力出丁当兵,其家庭生活负担沉重,为保障生活,稳定军心,故政府多分给房屋、田地,有固定的口粮,并免除户丁徭役。而且正丁服役于卫所,必须携带家属,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因此,军户的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为了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军丁在卫所中轮流戊守、屯田。战争时期,则临时充军从征调发;和平年代,则归还卫所耕地种田。屯田耕作收获所得用来供给军户的生活和正军之所需。

卫所制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军士及官属军籍。每一卫所的驻地固定,军士数额固定,“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编制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但权力分散,兵将分离。明初,总兵、副总兵官均由公侯伯都督任职,参将、游击、把总等官由勋戚都督等担任,天顺开始总兵官皆由五军都督府官列衔领任。但景泰以后,兵部权力上升,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夺五府之权,五府官变动虚衔。明朝共有九卫十八所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462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