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因为写诗再次被贬连州,写下的这首《秋风引》,感人至深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开始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几个人在当时属于年轻人,这一场变法看上去像模像样,还获得了当时唐顺宗的支持,可是由于改革变法动作太大,涉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开始搞起了大张旗鼓的变法,几个人在当时属于年青人,这一场变法看上去像模像样,还取得了当时唐顺宗的支持,可是因为改革变法动作太大,涉及到了不少人的利益,再加之当时的唐顺宗身体不太好,没有多久就被人架空了,还拥立了太子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

李纯一继位立马打压改革派人士,主要是为了博得人心,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此外改革派也的确不够精明,办事不够老练,他们在对待太子的问题上,一直是左右扭捏,这件事情对于李纯来讲,那也是耿耿于怀,为此在他登上大位以后,自然是要拿那些人开刀,王叔文首当其冲被处死,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湖南。

湖南在当时属于偏僻之处,刘禹锡和柳宗元在那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并且总共生活了10年,直到公元815年才被召回长安,然而刘禹锡是个闲不住的主,刚刚回到长安,他就四周游玩,某一天与朋友去到郊外的玄都观,写下了带有讥刺象征的《游玄都观》一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裁。

这首诗写得很美,然而却很意思,也充沛说明了刘禹锡独特的个性,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禹锡这是在讥刺那些得势之人,特别是最后两句,写得很拥有讥刺象征,用现在的话来理解的话,玄都观里种上千棵的桃花,不过这些桃花都是我走后种下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我走了,不是我老刘当年离开了长安,你们这群人如何可能享受荣华富贵。

刘禹锡写下这首诗的次日,立马就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冷巷,那些人自然又是参了他一本,唐宪宗也是勃然大怒,把他贬到了更加偏僻的岭南(今天的广东省)连州;柳宗元也受到了被贬到了广西柳州,恰是在这一年刘禹锡真正开始思考人生,写下了一首很伤感的诗作《秋风引》,在这首诗中,他用一种悲哀的口吻道尽了思乡之苦,也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好像是在一晚上之间成熟了。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早闻。

其实我更为喜欢刘禹锡独特的个性,这也是他众多作品中独一一首让人伤感的诗,比起他其它的作品更拥有沾染力,也更为的凄美,恰是因为当时他处于悲哀当中,远离了长安,过着一种伶丁无依的生活,这也使得刘禹锡感慨万千,然而刘禹锡就是不同样,他在晚年回到长安以后,还写下了《再玄游都观》一诗,这类独特的个性,那在整个大唐也是唯一份。

咱们来看看这首《秋风引》,到底有着刘禹锡怎么样的情感变化,当时他刚刚到达了连州,那个处所更为荒凉,再加之又是秋季,毕竟古人有“悲春伤秋”一说,再加之他是被贬之人,这些都都使得他悲哀不已,为此在开篇的两句中,刘禹锡就直抒胸臆,把那种无奈,还有感伤之怀娓娓道来,“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不知道这秋风从哪里来?还送来了一群大雁,那潇潇的秋风,以及从天空飞过的大雁,让人看了生出了许多的忧虑。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早闻。”最后两句则是再次缭绕秋风来写,清代起来那秋风就来到了庭院里,那树枝就发出了很响的声音,对于我这么一名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讲,最早听到那秋风的声音,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这让人思念起了家乡。这两句与前面的两句,堪称是一唱一和,也使得整首诗更拥有沾染力,同时也充溢了无穷的感伤之怀。

刘禹锡的诗要末深沉,要末颇有个性,然而在这首《秋风引》一诗中,咱们却是感受到了他的悲哀之苦,还有对于家乡的思念。毕竟远离了家乡,生活中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这些都让刘禹锡感慨万千,为此在这首诗中,他也是道尽了思乡之苦。

以上就是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关于“刘禹锡因为写诗再次被贬连州,写下的这首《秋风引》,感人至深”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26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