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时间虽短,成果却也显著,其中三大贡献影响深远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达“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由此拉开序幕。同一天,光绪帝又下谕申明了变法的决心,并斥责守旧大臣:“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了了,众喙哓哓,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达“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由此拉开序幕。同一天,光绪帝又下谕声名了变法的决心,并斥责保守大臣:

“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了,众喙哓哓,纸上谈兵。试问本日时局如斯,国势如斯,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自此日起,光绪帝在维新派的辅佐下,屡颁谕旨,行使新政。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如今,回顾百余年前的这段戊戌维新,它的历史贡献在哪里?它的局限性又在哪里?

戊戌变法是一场旨在图强御侮的变法远动,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希望中国大变、快变。虽然动身点是好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戊戌变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少措施其实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它失败的命运是不可防止的。退一步说,就算没有慈禧的干预,这场维新运动也不会走得过久、太远。

但是要是将戊戌变法一棍子打死显然也是不公平的,短短103天的维新运动还是给中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贡献也是巨大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戊戌维新在政治上请求扭转封建独裁君主轨制,树立近代的君主立宪国家。

中国原本是个封建国家,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上是绝对的封建独裁君主统治,文化教育上崇尚儒家的纲常伦理,履行科举八股的教育考试轨制。这样的体制和英、法等国在飞速发展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比起来已经大大后进。

后进就要挨打,因而,自雅片战争之后,中国抵御外国侵犯,屡战屡败。事实证明:传统的封建轨制在近代世界中已经不能生存下去。洋务派已经意想到外国的先进性,他们用西法制炮造船,动工厂、筑铁路,但洋务派不想根本扭转旧轨制,只想在器物的层面上学习西方的长处,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际含意。

维新派的先进的地方,在于认识到器物层面的某些扭转根本没法挽救中国,必需从根本轨制上进行改革,把传统的封建独裁农业国,扭转为近代君主立宪的工业国。所以他们主意要“大变”、“速变”、“全变”,大大突破了洋务派认可的变革规模。

在封建独裁轨制下,皇帝君临万民,独揽一切,权利不容分割,不受制约,排挤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力,是造成不公正、不同等以及暴政、骚乱、腐败的本源。因而,维新派强烈请求扭转独裁轨制,他们借用法国启蒙思想将卢梭的“民约论”思想,谭嗣同就尖利指出: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先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这类言论在当时是十分斗胆而别致的,而且他们纵情揭示了君主轨制下的悲惨现实,直斥清代的统治“如黑暗地狱,直无一法一政足备记录,徒滋人愤懑而已”。

虽然维新派的主意客观上只能为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

​光绪帝百日维新所下的新政诏谕,保守派不执行,不办理,推委拖延。而他们对维新派人士则忌恨怨妒,公开为敌,积不相容。故慈禧太后一声令下,光绪帝便束手就擒,六正人坐待诛戮,变法维新的大厦,骤然倾倒,土崩瓦解。因而,戊戌变法的失败惨剧有其深入的本源,也是历史的必定。

以上就是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关于“戊戌变法时间虽短,成果却也显著,其中三大贡献影响深远”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20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