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奉命治了个水,为什么就能得到天下?考古发现颠覆夏代树立始末

夏朝历史是我国上古文明探源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课题之一,夏朝既没有像商朝那样的甲骨文自证,也没有周朝那样的金文和古文献记载,可供参考的只有西周以后的只言片语追记和相互抵牾的传说流变。1.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夏代历史是我国上古文明探源过程当中难度最大的课题之一,夏代既没有像商代那样的甲骨文自证,也没有周代那样的金文和古文献记载,可供参考的只有西周之后的只言片语追记和互相抵触的传说流变。

1.夏代到底存不存在?

在所有传世文献之中,中国人对夏代的存在是坚信不疑的,包含《史记》在内的权威史书都将夏代视作中国第一王朝(少部份文献认为虞朝为第一王朝)。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以古史辨派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开始质疑夏代的存在,认为夏代极有多是周人编造出来的神话故事。

不过,随着《竹书记年》《清华简》等先秦时期竹简的陆续出土整顿,加之二里头遗迹的考古发现,二重证据早已充沛证明,在商代以前,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的确存在一个广域王权实体,上承尧舜时代下启殷商王朝。显然,夏代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

2.夏代到底如何树立的?

谈及夏代的树立,就不能不提到大禹治水。依据史书记载,尧舜时期华夏大地暴发洪水,夏后氏部落首级鲧奉命治水,九年过去无尺寸之功,舜帝将其殛死于羽山。尔后,舜帝任命鲧之子禹继续治理洪水,经由13年的努力,大禹终于完成为了治水的大业。

因治水有功,舜禅位于禹,在诸侯推戴之下,大禹树立夏代。禹死后,禹之子攻伯益得王位,部落共主时代最后一丝残留—禅让制被家天下终结,中国历史重新石器时代步入初期国家文明。

传统文献给咱们梳理出一个无比符合人们思惟逻辑的夏王朝创始过程:大禹顺天报命治理洪水,有功有德,取得各方推戴,终究成为夏王朝创始人。

后世学者在解读大禹治水时,也往往认为大禹在治水的过程当中通过调派各部落的人力、物力,树立起了崇高的声望,把握了公共权利,树立集权化的夏代也就顺理成章。

那么大禹奉命治了个水,真的就能得到天下吗?

这显然是战国之后多元归一思想影响下所作出的理想化推测。

首先,如《战国策》所载“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年龄时尚有千二百国,直到战国时,天下尚有方国十余个,大禹所处的时代,不管是技术条件还是社会组织能力,都不具备在黄河、淮河甚至长江这纵横数千里的九州规模内调动成百上千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力物力来治水,而只能集中在极少数几个毗邻而居且拥有超强政治地位的部族群体,反应在文献之中的就是商的始祖契、周的始祖后稷、秦的始祖伯益共同介入了治水,是大禹的左膀右臂。

大禹治水的功绩,也许可以帮助晋升夏后氏部落在天下方国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共主,却没法使夏后氏自但是然取得各部落方国的政治权力,从而树立集权统治式的夏代。

其次,考古发现等科学研究却其实不支持大禹通过治水树立夏代。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代的起始年定为公元前2070年,也就是说,大禹治水的年代应当在公元前2100年先后(大禹父子先后治水20余年)。

夏代树立年代是在商代始建年已经确立(公元前1600年)的基础上,根据《竹书记年》记载的夏代纪年471年结论上溯得出的。

但这个始建年份得不到考古支持。夏代树立先后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发展脉络是: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

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遗迹碳14测定年代上限为公元前1750年,加之二里头文化的前身新砦文化的100余年,也只能上推到前1900年左右,与公元前2070年尚有很多差距,于是,很多学者把龙山文化晚段也算作是初期夏文化。

但河南龙山文化其实不是新砦文化的前身,两者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从前者到后者产生了质变。所以,一样是夏后氏这个群体,却分别创造了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容貌,这显然是有违常理的。

另外,古环境科学研究发现,在公元前第Ⅲ千纪年,全世界性环境转折事件节点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前2500到前2300年全世界海平面立异高,第二次是前2000到前1800年气候骤然干冷致使旱涝交替。第一次气候突变时间过早,并未落入夏纪年,而第二次的气候突变,显然就是让上古居民刻骨铭心的大洪水。

国内学者在对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黄河流域聚落进行考古学察看后发现,在公元前1900年先后,黄河流域的人类聚落断崖式减少,显著特征是遗迹范围缩小,人口锐减。这一发现一样印证了上古大洪水的存在。

不但如斯,文献中曾明确提到“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天文学测定,在公元前1953年2月24日,的确出现了一次五千年来所罕见的五星集聚天象奇观,角度最小时仅为4.351°,持续时间长达21天。

以上证据,都将夏代的树立时间指向公元前1900年左右,这也与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上限基本吻合。

但这就带来一个没法解释的矛盾。

如果大禹是在公元前2100年完成为了治水,那么从治水胜利到夏代树立,中间至少间隔了200年之久,没法解释考古发现的上古大洪水暴发时间为什么反而晚于大禹治水时间,这跟先有洪水然后才能去治水的逻辑是矛盾的。

如果大禹是在公元前1900年先后完成为了治水,则与夏代树立时间正好衔接。但却没法解释禹为什么与尧舜是同时期的人,并受舜帝禅让(山西陶寺遗迹是尧都所在地,经碳14测定,其起止时间为前2300年至前2000年)。

3.夏代树立的真象

在仍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的先夏时期,人类还不具备抗衡超大范围洪灾的能力,这一点从公元前1900年黄河流域人类聚落断崖式减少便可证明。

但二里头文化却与此相反。在黄河流域聚落大幅减少以后,二里头文化却骤然昌盛,在北至晋南、南至湖北、西至陕西、东至豫东的规模内,都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超强辐射。

二里头文化刚好突起于气候转入温暖期,大洪水退去,洛阳盆地变为大片无人区的时间点上。这也就象征着,在多数部落氏族创造的文明被洪灾毁灭殆尽的时候,夏人胜利躲过了洪水的损害,进入了被洪水冲洗过后含有大量腐殖质的洛阳盆地,依托不乱的气候和肥饶的土壤,孕育出中央王朝。

所以,这才是夏代能够得以树立的真象。

4.大禹扮演什么角色?

大禹究竟治过水没有?谜底是治过。禹不是商族、周族的先人,却同时被商族、周族所称赞,西周青铜器遂公盨铭文上所刻“天命禹敷土,随山睿川”与《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的记载高度类似,表明在商周时期,大禹治水已经成为天下共鸣。

上文已述,大禹其实不具备在九州如斯庞大的规模内治理洪水,其治水胜利,只可能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在自然灾难频发的环境背景下,上古先民将治水胜利的禹宗教化了,把每一次洪灾退去的功勋都算在了一名英雄—禹的身上。

西周树立之后,无视了禹以后可能存在的数代继任者,而直接将禹描写为夏代的树立者,这就造成为了禹生存的现代与考古发现的夏代树立时间,中间相差了数百年之久。

夏代传14代17位君主,国祚却有471年,每一一名君主都是“长寿”在位,显然是不合理的。缘由就在于本来在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树立的夏代,被拉长到了大禹所在的年代。

关于“大禹奉命治了个水,为什么就能得到天下?考古发现颠覆夏代树立始末”的内容,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就分享到这里了,大家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呢?无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您的每一一个留言,和每一一个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分享给身旁的朋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17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