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齐上阵,为何袁绍袁术却是阋于墙?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间若是勠力同心,极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即使彼此有什么矛盾,也应该在外患消除后去清算。

好比唐太祖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老大和老三交好,跟老二不对付,可他们在打天下时还是摒弃前嫌,通力合作。待到建立王朝后,三人的矛盾才爆发,这才有了玄武门之变。

东汉末年的袁绍与袁术,是隔海的亲兄弟,在那个诸侯混战的乱世,如若两人能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

彼时董卓都说:“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袁家就占了三路,分别是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山阳太守袁遗。

其中袁绍的实力最为强劲,因此他是讨董联盟的“话事人”,袁术的实力也不弱,兄弟二人完全可以结为联盟,如果他们合二为一的打天下,其难度要远低于其他诸侯。

兄弟相争,甚于外人

汝南袁氏乃东汉年间人尽皆知的名门望族,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正因如此在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起兵时,才能一呼百应,迅速吸引来各路谋士和将领投奔。

在那个“上品无寒门”的年代,一个人的出身能决定其这一生的命运,袁家兄弟仰仗着家族的先天优势,可谓是如鱼得水,远比“奋斗者”曹操和“翻族谱”的刘备要实力强劲的多。

正如《后汉书》所载:“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袁绍与袁术曾经有过几次合作,当年袁绍在洛阳当游侠,府邸中养了不少死士。后来,袁绍让死士们去捕杀宦官,袁术也曾出过力气。

袁绍与袁术兄弟的冲突爆发是在关东联军解散以后,两人都想拥有各自的派系。因此兄弟间争斗不断,互相轻视,即便外人不给其使绊子,本家的兄弟也要为其挖坑。

袁家兄弟似乎已经忘了,天下还没有归于他袁家,各路诸侯都在虎视眈眈的窥望着中原。与自家兄弟争斗胜利,并不意味着就能稳坐皇位,君临天下。

袁术与刘表不和,所以联合了北面的公孙瓒;而袁绍为了制衡袁术,联合了南面的刘表。

当时有很多袁家的门人投了袁绍,这令袁术气愤不已,质问那些投绍之人为何跟了自家的“奴才(袁绍)”。

袁术破口大骂道:“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袁术的这番表现,伤了袁家门人的心,也让袁绍对他更为厌恶。

自此,兄弟俩开始处处作对。

袁绍希望立刘虞为皇帝,但袁术竭力反对,还讽刺袁绍没有远见;袁术让孙坚下江东,结果死在了袁绍的盟友,刘表的手中。倘若此时兄弟俩没有互相攻伐,是极有希望篡汉自立的。

袁绍与袁术两人皆是心高气傲且极度自负之辈,袁术与兄长相比,还多了几分愚蠢。袁术总是锋芒毕露,丝毫不知遮掩,在那个满是人精的年代,他的智商似乎很不够用。

袁术曾做了一个令其坠入深渊的决定–称帝自立。在他得到传国玉玺以后,就萌生出了这种想法,还借着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为自己宣传造势。

后来袁术因为一个卦象,而在建安二年于寿春称帝,自此成为众矢之的。

在那个年代,虽然汉室衰微,各路诸侯也都有自立的野心,但忠于汉室,仍旧为政治正确。袁术直接称帝,意味着他要与汉室进行割裂,这是与全天下的诸侯为敌。

各路军阀以讨逆之名,对袁术轮番攻之,可袁术骄奢淫逸,沉迷于酒色之中,而不顾军务。孙策宣布自立,袁术痛失江东与广陵;吕布入淮北,大肆劫掠;曹操亲征袁术,斩其数位大将。

屋漏偏逢连夜雨,恰逢冬季大旱,民不聊生,军中粮草也断了供应,袁术无路可退。

他想过去投奔原先的老部下,却都被人拒绝。

走投无路的袁术想到了自己那位同父异母的兄长袁绍,他乃彼时群雄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方,两人虽有隔阂,却也不至于见死不救。

袁术手中有传国玉玺且已经称帝,他给袁绍修书一封,表示愿意把帝号让给袁绍,并将传国玉玺奉上。

袁术写道:“禄去汉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与周末七国无异,唯强者兼之耳。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人户百万,以强则莫与争大,以位则无所比高。曹操虽欲扶衰奖微,安能续绝运,起已灭乎!谨归大命,君其兴之。”

大体的意思是汉朝颓败,群雄逐鹿,情形类似于春秋战国,只有强者才配拥有天下。

江山应该归于袁家,而袁绍坐拥四州管辖百万人口,再无比此规模大的诸侯。曹操虽然有心要争霸图强,却也不能把断掉的天命续上。因此,自己要把天命送给袁绍,希望他能够接纳。

可以看出,袁术十分了解袁绍。他知道袁绍也想称王称霸,也明白袁绍乐于见人吹捧,所有的话都捡好听的说。

此时的袁术,已经不是那个敢破口大骂袁绍是袁家奴才的袁公路,他迫切的希望袁绍能够接纳自己。

至于袁绍在接到袁术的信后,同意了他的请求。两人身上毕竟有血脉亲情,打断骨头连着筋。

何况,袁术早已经成了丧家之犬,不再对自己构成任何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袁术的手中有象征着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等到时机成熟之时,袁绍即可称帝自立。

袁术欣然前往青州,去投奔袁绍的长子袁谭。可曹操怎会让袁家兄弟相逢,他派遣刘备在半路拦截。

袁术一路退到江亭,此时他身边的侍卫所剩无几,粮草也只剩下一些麦屑。正值酷暑之际,口渴难耐的袁术只想喝口蜂蜜水,但荒郊野岭去何处给他淘换。

袁术悲从心来,他未曾想过自己风光一世,到头来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于是呕血斗馀而死。

嫡庶之争,袁家兄弟相阋之根源

袁绍与袁术不能联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袁绍的身份是两人矛盾的根源。

中国古代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家中的夫人掌管着后院,只有她生的孩子才有资格继承家族的官职或爵位。小妾生的孩子,即使比夫人的孩子年长,也终究会被视作“下人”。

汝南袁氏从袁安那代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是赫赫有名的望族。各路官员和各方诸侯,有不少人都受过袁家的恩惠。袁家势力如此之大,嫡庶之分自然会根深蒂固。

袁绍的生母身份很低微,低微到史书都无从记载。她有可能是袁家的婢女,也可能是袁逢的小妾,还可能是袁氏家族里的某位女性。

总而言之,袁绍虽然是袁家人,可他的身份很是卑微。《典略》中提到:“忝污王爵,损辱袁宗,绍罪九也。”意思是袁绍的出生,玷污了袁家的名声。后来,袁逢又把袁绍过继给了自己的哥哥袁成。

至于袁术,他的袁逢的嫡次子,是正儿八经的袁家门楣。尽管袁绍比袁术大几岁,可袁术自始至终没有瞧得起过这个同父异母的兄长。

不过袁绍长相魁梧且威风凛凛,从小深得父亲袁逢、养父袁成和叔父袁隗的喜爱,在其二十岁那年就当了濮阳县长。

得到长辈宠爱,对于袁绍而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坏处也比较明显。像袁术这样的嫡子,本就轻视袁绍,可袁绍又仰仗着家族的势力平步青云,所以袁术对他的妒忌心更甚。

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身为实力最盛的一方,袁术自然看不下去。心如针鼻的他,怎么会容忍自家的“下人”,抢了自己的风头。所以,他必须处处与袁绍作对,才能彰显出自己的能力。

对于袁绍而言也是如此,他自幼在袁家,没少吃过袁术的苦头。

待到长大成人,定要做出一番超越袁术的事业,才能让世人刮目相看,也可以让自己一雪前耻。

袁术开始是十分不屑与袁绍为伍的,尤其是当他看见袁家的大半门人都投入袁绍麾下后,更是气急败坏。袁术的短视,也是他最终断送自己的导火索。

其实袁术早早的急着称帝,他贪图权力和虚名是一方面,彰显自己比袁绍强也是一方面。

兄弟二人一个庶出,一个嫡出,出生的身份决定他们不可能和睦相处。

在袁术眼中,哥哥袁绍永远低自己一等。可袁绍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家族的熏陶,使其心中总是怀有一股傲气,他不会愿意郁郁久居人下。

袁绍跟袁术的个性都很强,再加上身份的差异,注定两人不能长期合作。

即便他们曾一同征讨过董卓,可两人也是各怀鬼胎,面和心不和。袁家兄弟太急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比对方强。

别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齐上阵,为何袁绍袁术却是阋于墙?
权力面前无兄弟

纵观历史,兄弟二人合力取天下的不在少数。就说曹操,他能成为三国时期实力作为强大的一方,其弟弟们功不可没。

比如曹仁、曹纯、曹洪等等,这些人并非曹操的亲弟弟,只是其从弟,却也帮他出生入死,披肝沥胆。

好比赵匡胤和赵匡义两兄弟,在陈桥兵变的前一夜,赵匡义就在军中散布传闻,表示周世宗柴荣去世,七岁的柴宗训在位主少国疑,百姓不服,不如大家起兵谋反,拥立大将军赵匡胤为皇帝。

在黄袍加身时,也是赵匡义帮哥哥演了那出不情愿上位的戏。

别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齐上阵,为何袁绍袁术却是阋于墙?

但袁绍和他的弟弟袁术,都是个性极强之人,他们本身也没有太多兄弟感情,其关系密切程度还不如外人。

由于其家世原因,彼此都养成了心高气傲的性格,谁也不服谁,就更不存在谁辅佐谁的问题。

袁家兄弟错就错在想当然的认为,皇帝必出在袁家,把对方视作最为强劲且唯一的敌手。是兄弟间的矛盾,间接导致了他们的灭亡。

尤其是袁术,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经几近疯狂。在称帝时他说:“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於诸君意如何?”“众莫敢对”。

袁术的手下也有一帮能人,那些人谁不知道称帝等同于谋反,等同于与天下为敌,可他们没有出言劝阻,因为大家都知道袁术已经疯了。

袁术是被袁绍“逼疯”的。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袁术身居后将军一职,乃官位最高者。

他和渤海太守袁绍之间,还差着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等一众州级长官,但大家推举袁绍为盟主,却未推他。这对于一向孤傲的袁术而言,产生了极大的刺激。

袁术当然知道袁绍有称帝的想法,所以当年袁绍欲立刘虞为帝时,袁术竭力反对。

袁术明白,一旦刘虞当了皇帝,那袁绍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待其仗着天子的威名,荡平四方,就会称帝自立,堂堂袁家嫡子,怎会允许家里的“奴才”凌驾于头上,这种感觉对袁术而言,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袁绍与袁术虽然都不是智商绝顶之人,可他们的实力都不容小觑,双方若是联合,定然能成就一番霸业。

他们可以争,但争的不是时候。待到天下大定,各路诸侯都被收服殆尽,彼此再关起门来打的头破血流或者直接划江而治,这种结局要远比尽死于曹操之手要好的多。

的确,袁家兄弟的身份都高于曹操,前期的实力也绝非曹操能比。

可曹操既懂得礼贤下士,收买人心,自身又谋略过人,这份智慧是袁家兄弟加起来都无法比拟的。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但袁绍和袁术,只顾着自我争斗,全然不顾抵御外侮,最终自食其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1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