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护士节,简单回顾一下吉林市培育护士的“摇篮”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护士节由国际护士理事会于1912年设立,旨在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并以此倡导、继承、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说起护士这个职业,在吉林市最初是由西方传教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护士节由国际护士理事会于1912年设立,旨在留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并以此提倡、继承、宏扬治病救人的人性主义精神。

说起护士这个职业,在吉林市最初是由西方传教人员带入。19世纪末以前,吉林市没有西医,传统中医主导的医疗体系,并没有护士这个职业(也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住院医治)。直到清光绪年间,基督教传教士高积善来到吉林,建起免费收治病患的“赠医院”(俗称高大夫病院),吉林市才开始呈现了现代医疗,护士也随之呈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初期的护士一般由修女担任,后来高大夫病院不按期招收医护学员,不收学费,半工半读,经由考试合格,成为正式护士,并在当时的中华护理学会注册。

九一八事变后,高大夫病院专门附设了高档助产职业学校。这所学校的学员也是不收学费,半工半读,每个月还会发放一笔补贴金。三年学习后,经由考试合格,发给护士文凭。第四年修习产科知识,再经考试合格,发给助产士文凭。

其实早在高大夫病院开设助产职业学校以前,1928年,当时的希天病院院长孙宗尧就在吉林市边业银行原址,开设了私立济仁助产学校。1929年,学校迁址尚仪街。以后校址又因故阅历了屡次搬迁。

虽然说是私立学校,然而这所学校的学费其实不高,对家贫者乃至免费,因而在市民中名誉日高。815收复后,学校由珲春街迁至大东门(原吉林市服装厂),一度险些被国民党接管大员梁华盛的老婆赖兰英吞掉。后来,因国民党统治下,城市经济几乎崩溃,为坚持培育医护人员,1947年12月,在当时国民党教育厅长胡体乾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济仁助产学校由私立改成公立。

吉林市解放后,人民政府抉择将济仁助产学校以及华英助产学校合并(华英学校是赖兰英办的学校),改名为吉林省立助产学校,并将校址迁往珲春街原址。1961年6月,吉林省立助产学校以及市护校合并创建吉林卫生学校(《船营区志》记载为1962年,此处以付宝岩、姜玉英的回想文章为准),校址设在珲春街53号,原朝鲜儿童福利院原址(《船营区志》),由何文、李春久任正副校长。

1985年后,吉林卫校与吉林职工医科大学(1979年成立)曾经数次分合,直至1999年再次合并——一所学校,两块牌子。前不久,学校总体搬迁到大蓝旗。

不论学校在解放后有过怎么样的变迁,护士专业始终都是该校设置的重要专业。如果从从1928年孙宗尧先生开设学校算起,培育护士的事业在吉林市已延续近百年之久。不管是私立济仁助产学校,还是高大夫病院的培训学校,及至后来的吉林卫校、北华大学医学院、吉林医药学院,都可谓培育护士的“摇篮”。从这些学校走出来的护士们辛苦工作在医护岗位上,她(他)们不畏艰险,为吉林市的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并成为受社会尊敬的“白衣天使”!

时值国际护士节,谨祝白衣天使们节日快活!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赞成

以上就是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关于“512护士节,简单回顾一下吉林市培育护士的“摇篮””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14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