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清高是贬义词?那是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

清高一词是指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的意思。在《孔丛子·抗志》中记载:“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译为:操行清高的人,是不让私心牵累自己,不让利益烦扰自己,选择天下

清高一词是指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的意思。

在《孔丛子·抗志》中记载:“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

译为:操行清高的人,是不让私心牵累自己,不让利益搅扰自己,选择天下最正确的道理,行天下正路。

然而在网络上时常有人用清高怪声怪气地来讲他人,比如:“你清高,你了不起”“装清高”,意思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顾自己逍遥不顾别人境遇。

还有就是“高傲”一词,它是清高的近义词,说到清高他人也会联想到高傲、自大妄为,所以联想发生的偏差常常就会让人也觉得清高一词是个贬义词了。

“清高”一词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份子使用频率最高的辞汇之一,在古代,也常常会用清高,有志气来称颂一个人的品行端正。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名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主要写有《桃花源记》《喝酒》《归园田居》等诗歌。说到陶渊明,大家应当不目生吧,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也被众人熟知。

年青时代的陶渊明胸襟大志,可是在国家骚乱的年月里,他的一腔抱负没法实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就是陶渊明的最后一次仕进。

那一年,本已经隐世的陶渊明,在朋友的挽劝下,再次“降生”,担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知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该穿着整齐、恭恭顺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三下四去向他人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无非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久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这一做法为政清廉,不向权贵低头,有铮铮傲骨,宁死不屈,坚取信念的品质,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昆裔有志之士的楷模。

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战国时代楚国贵族出生,少年时受过优良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弘远。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经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意改进内政,联齐抗秦。

然而,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以及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因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仅阻挠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程感到失望,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一句出自《渔夫》。

原文为: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问屈原,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沦落如斯,屈原说明自己被放逐的缘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让步,从而显示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当时发动义军抵御蒙古的侵犯,结果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此诗是押解他的船经由伶仃洋时留下的千古绝唱。从这之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逼利诱感动,终究慷慨赴义。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强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此诗表明了他忠于国家,酷爱故土,忠贞不二的志向以及为人极端虔诚的高尚品质。

李白

在古代,清高的诗人有不少,其中李白也是是清高诗人的代表,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很好地表达了李白的清高特征。

“仰天大笑”,十分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十分自傲、清高的心理,诗人踌蹰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就是典型的清高诗人,不畏权贵,无拘无束,自命非凡。

和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这些诗歌之中,咱们看到的是一个清高的、孤独的,乃至可以说是冰清玉洁的诗人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是:如何能低头哈腰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具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愿“折腰事权贵”的决绝态度,也抒发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鄙弃。

一般有气节的人,也经常使用这两句诗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自守,不向权贵低头。

咱们羡慕他的洒脱,敬重他的清高,赞美他的不媚俗,而这些,早已经以及他的诗篇一块儿,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入的印记。

包拯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年青时以致孝闻名,28岁考中进士,历任知州、知府、监察御史等职,后授龙图阁直学士,官拜三司使枢密副使,深受宋仁宗倚重。

包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忘我、嫉恶如仇的清官形象,砥砺无数士人廉正奉公,以民为先。

据《宋史》记载,因政绩卓著,包拯升任端州知州。

端州以产砚石闻名,按朝廷规定,每一年都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砚台作为贡品。

从前的端州处所官常常以此为由大肆搜刮,让工匠生产数十倍于贡品数量的砚台,以利便馈赠朝中权贵,民间百姓不堪重负。

包拯发现这一问题后当即进行整治,命令工匠只依照进贡数量来制作砚台。在任满离开时,包拯也没有带走一块砚台。

从此,“为官如清水,不持一砚归”传为佳话。

包拯为官的一辈子清廉,刚直敢言,断狱英明,不畏权贵,朝野咸服。最恨贪污腐化。他曾经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民间称他为“包青天”。

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

他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自许。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为: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感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然而不显得妖媚。

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

这首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宇、莲的风节,寄与了周敦颐对理想人格的确定以及寻求,也反射出他蔑视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以及自己寻求明哲保身的高洁人格以及美妙情操。

在周敦颐只任小吏的时候,他就勇于与跋扈的上司抗衡,说出了“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的千古名言。这一清高的品行反而受到了上面的选拔。

当周敦颐任职一省最高法官时,都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他不像大多数高官同样深居寓所,而是时常巡察偏僻地区,走访当地的百姓,讯问他们的冤情,并且亲身主持审讯当地多年无果的公案,使得当地冤案了结。

周敦颐尽管身为朝廷命官,然而他却从不摆官架、讲官腔,踏塌实实地为民办事,总以清廉朴素自律,每一到一地任官都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推戴。

所以说,一个人能够一生坚持正派、不受名利诱惑,那绝对是很难做到的,而周敦颐就做到了这点,他用他的一辈子论述了圣贤的风范。

看完以上的人物,你还觉得清高一词是贬义词吗?

以上就是简知网(www.jianzixun.com)关于“你以为清高是贬义词?那是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121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