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并处理水稻细菌性病害?老专家包你一学就会!

稻细菌性病害是一类区域性、偶发性病害,包括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谷枯病等;其中部分病害在部分区域(如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江汉平原、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在信阳)年年可见其身影,部分病害(如细

稻细菌性病害是一类区域性、偶发性病害,包括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谷枯病等;其中部分病害在部分区域(如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江汉平原、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在信阳)年年可见其身影,部分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可能数年、十数年难觅其一次影踪。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病菌在种子、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下一个水稻生长季节病菌从水孔、气孔及叶片、叶鞘、根系的伤口侵入寄主,细菌在水中可存活20天以上,可借风、流水、动物(人、鼠、鸟等)的活动等途径传播蔓延;高温、高湿、连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淹水、漫灌区域蔓延迅速,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但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在抽穗期遇高温、干旱天气反而发病严重。

植物细菌性的病害需用专用杀细菌的农药进行防治,但水稻以上各种细菌性病害因为不常见且表现症状易与部分真菌性病害及虫害症状相混淆,加上其传播速度快,极易错失防治适期,故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区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由此可见,水稻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进行准确判断十分重要

田间诊断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有快、烂、臭、脓(或晶)等特点,可单独或综合以上特点进行田间诊断。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该病主要为害水稻的茎基部、根节部,多在分蘖期发病,孕穗至抽穗期亦可发病细菌性条斑病图片,形成死苗、 死孕穗、白穗和半白穗,与部分真菌性病害及螟虫为害症状十分接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分:

臭 ——连根拔起病、死植株,基部发出恶臭味的、无伤痕的是细菌性基腐病;基部发出恶臭味、有明显虫蛀孔(包括排泄物)的,是大龄螟虫为害所致;无恶臭味的应为真菌性的病害或低龄螟虫为害所致;

烂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感病植株近土表的基部叶鞘呈腐烂状,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色腐烂;真菌性的病害或螟虫为害的植株无此显著的特征;

快 ——水稻细雨菌性基腐病主要通过风媒和水媒的传播,传播速度极快,几乎无明显的发病中心;但真菌性病害因传播速度慢往往形成发病中心,螟虫为害则会形成枯心团;

脓 ——孕穗至抽穗期发病时,病株基部变色,有少量的短倒生根,易齐根拨断,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的、有恶臭味的菌脓溢出。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又称细菌性心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叶片感病时,中脉出现黄白色病斑,随后病斑迅速沿中脉上下拉长,扩展成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的褐色条斑,后全叶卷曲枯死;

叶鞘感病时,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最后腐烂,有臭味;

心叶发病后不能继续抽出并腐烂,已抽出部分呈细线状青枯、黄枯卷曲,其余部分死于心苞内,剥开心苞叶有恶臭味;

抽穗前后发病时,上部叶片及叶鞘出现褐色条斑,病穗提早3–4天抽穗,高于健穗显得“鹤立鸡群”,穗颈及穗颈上下成段变褐,严重时形成枯穗;

穗轴及小枝梗部分或全部变褐、弯曲形成畸形穗,出现谷粒变褐不实等症状;亦有半包穗和死胎的现象;

病株在湿度大时可产生黄白色菌脓,病重田发出腥臭味。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如何识别并处理水稻细菌性病害?老专家包你一学就会!

又称细菌性鞘腐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和穗部,是东北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区域直至长江流域稻区;

水稻自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秧苗发病初期,叶片或叶鞘上出现细小的褐色斑块,随后斑块数量迅速增多、连片成赤至灰褐色大斑细菌性条斑病图片,手指呈梳齿状从苗床梳过后,会带出大量因叶鞘腐烂而脱落的病叶,闻之有臭味;病苗呈垮秆状,易从根颈处断裂,根、颈部暂无腐烂现象;

成株期染病时叶片、叶鞘先出现赤褐色、黑褐色斑块,后迅速连成大斑,中间呈灰褐色;剥开受害叶鞘可见茎秆上有黑色条斑,部分剑叶叶鞘感病严重的植株,稻穗不能抽出;穗部感病后,颖壳、穗轴上出现褐色小斑点,严重时颖壳、米粒及小枝梗均感染变褐色。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白叶枯病

这两种病害在水稻的各个生长时期均可发病,但白叶枯病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较重,细菌性条斑病在分蘖至灌浆期发病较重;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这两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上,同时白叶枯病可感染水稻的各个器官;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症状有叶枯型、急性型(呈开水烫状)、凋萎型(较少见)、中脉型、黄叶型(新叶黄化或出现黄绿色条斑),各类型均从叶尖向下发展;除黄叶型外,其余各类型在湿度大时病部溢出黄色菌脓,湿度小时形成细小的黄色结晶颗粒;黄叶型病部不显现菌脓或结晶,在植株基部和病叶的着生节间有菌脓;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斑开始多出现在叶片的中上部,呈沿叶脉扩展的暗绿色或黄褐色条纹,随后迅速连成大斑,远看呈火红色;病部湿度大时溢出黄色菌脓,湿度小时形成细小的黄色结晶颗粒。

细菌性的谷枯病

乳熟期初染病谷粒出现苍白状枯萎,后变成灰白色至黄褐色;发病重的稻穗一半以上的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不能低头。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病区扩大;

2、选种抗病良种;

3、铲除田边杂草,减少部分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寄主;

4、搞好种子消毒处理,用50–60%的强氯精400–450倍液浸种12小时等;

5、搞好肥水管理,培育壮秧,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6、完善排灌体系,不漫排漫灌;

7、发现疑似植株要及时跟踪、鉴定;对已确认为水稻细菌性病害的植株要结合天气预报,及时喷药防治,4–5天一次,需连治2–3次;抽穗前5–7天和抽穗20%左右共喷药预防2次,可有效预防细菌对稻穗的侵染;

8、主要防治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100ml/亩,或20%噻唑锌悬浮剂100–125ml/亩,或20%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铜可湿性粉剂50–60g/亩等,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91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