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感染者持续上升,如何认识猴痘病毒?怎样预防及护理?

近日猴痘病毒确诊病例高发,引发全球,其对感染者造成的毁容效果令人恐怖。感染后又该如何治疗和护理?猴痘又被称作“小天花”,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手部显示的猴痘病毒症状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

警惕猴痘病毒!

近日猴痘病毒确诊病例高发,引发全球,其对感染者造成的毁容效果令人恐怖。防患于未然的第一步是加强认识,什么是猴痘病毒?感染后又该如何治疗和护理?接下来,让我们揭开猴痘病毒的面纱。

探明真身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引起。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

图1 猴痘病毒结构

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

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 30分钟或60℃ 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动物传人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

(2)人际传播

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不常见,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可能被感染,包括:

直接接触: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

飞沫传播:长时间面对面接触可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

母婴传播: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可能发生母婴传播;

性传播:世卫组织近日指出,现有信息显示,与有症状的患者发生密切身体接触也会传播。

图2 猴痘部分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猴痘又被称作“小天花”,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皮疹数量不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处理不当易造成“毁容”。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图3 手部显示的猴痘病毒症状

猴痘病毒感染者持续上升,如何认识猴痘病毒?怎样预防及护理?

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时,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2.并发症治疗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3.心理支持治疗

患者心理状况,必要时根据病情及时请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并参与疾病诊治,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辅助治疗。

4.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审因论治” “三因制宜”原则辨证施治。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症见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

护理是关键

1.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及水分艾滋病皮疹有什么特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2.发热护理

密切患者生命体征,对低热者,指导其采用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时予退热药物;大量出汗时观察有无虚脱症状,及时补充液体、更换汗湿衣服。

3.皮肤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勤通风,衣服宽大柔软干燥艾滋病皮疹有什么特点,被褥整洁勤换洗;保持手卫生,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皮肤瘙痒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

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或碘伏,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支持、疏导和相关解释工作,使用心情温度计等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关心患者,多沟通,勤交流,夜间加强巡视。

5.家庭护理

一般无并发症者可在家治疗护理。护士应上门做好隔离消毒、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以及病情观察的指导,并提醒家属,病程中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6.预防感染的传播

采取呼吸道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采用紫外线消毒。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来免疫易感者。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在无个人防护措施情况下与患病或死亡的动物接触。

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对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血液污染物,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猴痘离我们既遥远,又时时潜伏在身边,掌握应对之策,便不再望“痘”生畏!

参考文献:

[1]黄蔷如,贾萌萌,冯录召,等.国外猴痘疫情暴发近况及我国防控建议[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2,12(4):241-244.

[2]唐黎明.猴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预防医学论坛,2022,28(6):477-480.

作者简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9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