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后卫团神秘失踪,中央三次调查无果,70年后山村民俗还原真相

贵州龙塘镇有一座困牛山,这里的人们每年清明节都会在困牛山祭拜,这样的习俗他们保持了几十年,但却没人知道他们在祭拜谁。

2001年,杨又铸到石阡县党史研究工作室上任,在整理史料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资料记载,1934年,红52团在困牛山地区执行掩护任务,之后就彻底消失了。

两者一联系,大家才意识到,那些村民祭拜的人应该就是红六军中的红52团,这800余名战士,在68年前,意外消失在困牛山地区,中央派人多次寻找都没有结果。

一个团,如此多的红军人数,可是在史料上的体现却只有只言片语,对整件事情的经过都不甚了了,如今总算有了突破口。

杨又铸对这件事产生了莫大的好奇和兴趣,于是他决定亲自去一趟困牛山,走访当地的居民,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下定决心,要找出当年红52团失踪的真相。

走访困牛山

困牛山村坐落在石阡县与思南县的交界处,两个县城对于这段历史都没有记载,导致后来杨又铸想找到具体的位置变得很困难,没有人能说清楚在哪儿。

为了把这件事搞清楚,杨又铸特地去了贵阳,找来资历很老的党史专家帮忙搜集资料,幸运的是,杨又铸托了很多熟人终于找到了困牛山脚下,顺利的见到了当时幸存下来的红军。

“大家都觉得这件事特别有意义,都想到当地亲自来看看,可惜这里离贵阳太远了。”杨又铸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调查起来也更加感觉责任重大。

困牛山的真面目也因此揭开,因为三面都被河谷包绕,地势凶险,连牛到这儿都会时常迷路,也因此得名。

20多年来,杨又铸为了探寻真相,四处寻觅相关的战士,一共访问近800人,写成了100多份近上百万份的资料记录。

当时的经历者蔡应举老人,尽管已经白发苍苍,90岁高龄了,提起当年往事依旧热泪盈眶,历历在目,他将当年往事缓缓地在众人面前铺陈开来……

那是1934年,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正在被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围剿,我军许多战士都因此牺牲,但战士们都依然斗志昂扬,与对方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中央派出的先遣队接到任务配合主力军队进行战略转移,作为长征队的先锋,他们将披荆斩棘而在黔东地区和红三方面军会合。

红六军团一路上跟敌军纠缠斗争了许久,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石阡县的甘溪,此时已经是10月,长途跋涉和途中斗争的辛苦已经让红军们精疲力尽。

而祸不单行,当时在甘溪,他们再一次遭受了黔、湘、桂军的围剿,战斗很惨烈,敌军兵强马壮,很快他们就伤亡惨重。

此次围剿历经了十余天,红六军团已经弹尽粮绝,只能避免正面对抗,转而隐蔽在山林里,然而一直躲避在山林中也不是长久之计。

困牛山地势艰险,又有敌军不断地缩小包围圈,如果再不作出决定,他们都会被困死在这里,最终红六军团决定突围。

于是师长龙云和团长共同率52团的800余红军以守为攻,将后方的防守方突然转变为供给方,从后狙击敌人,打算杀出一条血路为红军的主力开辟逃生的通道。

可是现在主力不凝聚,被敌军冲成了三段,实在很难完成突围,恰好这时一个名叫刘光荣的打猎的农民给红军指了一条隐蔽的山路。

困牛山的路线盘根错节,不是经常在这山上行走的人根本不会知道这里还有一条如此狭窄的小路。

在刘光荣的带领下,红军很顺利的将后方围堵的敌人全部被52团拖住了,前方的大主力部队得以顺利的转移前往与红三军会合。

红军作为感谢,还送了他一把马刀。刘光荣后来很珍重的将马刀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并嘱咐他一定要好好保存。

后来,红六军的大部队顺利地和红三军会合,完成掩护任务的红52团也打算继续跟上大部队的步伐,而大家都没想到的是,一场灾难正在发生。

敌军面对主力部队的转移成功气急败坏,决心将在后的红52团尽数消灭。

他们提前堵住了红52团向南的道路,且后方也没有停止追赶,就这样,红52团陷入了前有追兵、后有围堵的困境之中。

52团一共有800多人,经过这一路的打打杀杀,已经所剩无几,只剩下400多人,如果加快速度追上大部队,那么好不容易转移的红军就会面临再一次被困住的风险。

无奈之下,红2团只能再次将敌军引进了困牛山,红52团都被困在了困牛山,前面和右边是悬崖和山谷,四周的高地都已经被敌军占领,这次,没有其他团为他们打掩护了。

师长龙云硬是率领200人突出重围,可是由于长途跋涉再加上水土不服,剩下的红军战士又长期都饥寒交迫,很多人都因为劳累还有食物的问题得了腹泻疾病,战斗力所剩无几。

敌人更是抓住了这一点,甚至逼迫山下的老百姓不能给红军供应食物,可是已经如此境地,也再无路可退了。

宁死不屈

陈世荣老人是当年从困牛山上幸存下来的红军之一,他从小因为父母双亡,12岁就参加了游击队,在红六军团52团当职。当时年仅19岁的陈世荣也跟随军队一起来到了贵州。

陈世荣对孙女陈向梅经常提起当年的场景,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山上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打杀、喊叫声。

有的战友浑身鲜血淋漓,有的战友断了手臂,却依然拼死在斗,他自己也浑身都是血,眼前一片模糊,可是耳边的军号却从没有中断。

他眼见着团长、营长、连长轮番作战,有一个人倒下了,总有人重新站起来,陈世荣说,军号吹响了,并不代表冲锋陷阵,而是代表准备牺牲。

眼看整个团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师长别无他法,只能借机突围。

可是在兵强马壮的敌人面前,敌众我寡,怎么突围?无奈之下,只能兵分两路,一路突围,一路打掩护。

连天的征战已经将红军掏空,现在也只是残留着一丝精气神奋力拼搏,不出意外的,团长牺牲了,整个团只剩下了100多人。

敌人听闻指挥员团长已经阵亡,立马带着一批老百姓逼近,让他们来做“盾牌”,红军面对老百姓组成的肉墙,也不敢激烈反抗,生怕伤及无辜。

陈向梅说,当时爷爷说,敌人实在是攻不下来,就只能抓住无辜的老百姓挡在前面受子弹,战友实在没有办法,都被逼的步步后退。

16日的16时左右,红军最终被敌军围困在了困牛山虎井沟的悬崖边上。

国民党军队表示,如果此时投降,归顺国民党军队,则还有一条生路,听到要成为敌军的一员,所有的红军都沉默了。

陈世荣的儿子陈德昌曾听闻父亲讲述起这一段当时的场景:“当时红军连长吹起了军号然后大喊,让他们把长枪都扔下河里,宁肯跳崖,也不能落在敌军手中!”

不成功便成仁,即便死也不要头像,红军不能成为俘虏。

百余名红军毅然决然丢掉了手里的长枪,脸上布满了泪水,转头纷纷纵身跳进了深渊,他们一个接一个,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

红军跳崖处

在跳崖的过程中,陈世荣等十余名红军被山崖上的树枝拦腰挂在树上,从此才死里逃生。

虎井沟的谷底流淌着的黑滩河水,都被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次战斗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在河边一带看见红军的尸骨。

蔡应举等老人回忆,等敌军走后,村民们还偷偷趁着夜晚没人的时候在河里寻找红军的尸骨,并将他们带回来好好安葬。

而突围的另一分路,只仅仅冲出了十几里,力量终究抵不过敌军,还是全部牺牲。师长龙云在岑巩中受伤,不幸被敌军关押在长沙的监狱中。

龙云在监狱里,也受尽了国民党军队的百般折磨,可共产党战士的气节是一样的,他死也不肯归降,最终支撑不住,被折磨致死,那一年他才33岁。

龙云铜像

10月24日,红六军与红三军顺利会师,先锋开路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可整个红52团就这样全军覆没,他们没有跟上红六军的大部队,而是消失在了困牛山里,他们拖住了敌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百姓的安全和大部队的胜利。

困牛山壮士

从此,每逢过年,陈世荣都会去困牛山和当地居民一起祭拜已故的战友。

直到2000年,陈世荣都已经走不动了,却还是依然坚持去祭拜,他一步一步在孙女的搀扶下走到了困牛山,整整走了3个小时才到。

他在战友的坟前拉着自己的孙女说,我们来看你们了,她是我的孙女,也是你们的家人。

次年,陈世荣怀着对战友的思念,带着困牛山那段血的记忆,溘然长逝。

其实党中央并没有放弃对红52团的寻找,可是因为当时红六军团处于最艰难的时候,且军团对于52团的信息也知之甚少。

52团掩护他们走后,红六军都在转移的过程中,没有人知道后来52团具体在哪儿,又发生了什么。

当时给中央的电报中只是提到了红52团受到敌军的包围而失去联系,具体情况怎么,牺牲怎么,也都不知道。

例如在当时的国民党资料里,也只保留了部分记载,其中说道,红六军团负隅顽抗,决不投降,以命相搏,从而跳河数人。

困牛山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可是,在困牛山人民的心中,从未将他们忘记过。

而这段尘封的历史,需要不断的挖掘、不断的深入,在杨又铸长达20余年的坚持不懈努力下,终于被重新擦亮了。

“这段历史不被人所知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太过惨烈,让人不愿意再次提起。”杨又铸发现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此事都不愿意再开口。

在他的坚持不懈的请求下,才让蔡应举老人还原了整个事件经过,也许这件事对于亲历的村民们来说太过残酷,但只有让大家都知道并且心怀感恩,他们的牺牲才有价值。

了解这段往事的来龙去脉以后,杨又铸心怀敬意,深受感动,立刻向上级部门汇报了此事,贵州省也立即启动了还原真相的史实调查小组,力求进一步完善史料,并保护战斗遗址。

杨又铸还自掏腰包花了10万块出版了《困牛山红军壮举》这一本书,现在已经第二版了。

这段历史是鲜活的,不应该并且永远不会被人忘记,这些红军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百姓的安宁,却连名字都没留下。

但党中央知道此事真相后,立即在那里立了石碑,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告诉后人,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有一场惊心动魄却不为人知的壮举。

如今,困牛山的精神也被传承了下来,所有人都会记着,当初那抹最鲜红的红色精神。

现在,困牛山已经成为了贵州省第一批美丽村庄建设项目的试点地,从石阡县到困牛山村也通了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捷。

一路上标语、宣传文案比比皆是,随处都可以感受到红军精神。

新时代,新战场也变了,困牛山村的经济发展也势头正盛,不断培养乡村人才,旅游业等行业也蓬勃发展。

“人民就是江山。”

困牛山战役是一场悲壮的战役,没有一个逃兵,没有一个叛军,红52军团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在这样的生死时刻,他们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63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