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交警拦下陈赓要求蹭车,陈赓下令开到市政府:把吕其恩叫下来

“别愣着了,送我去警察局。”

1953年6月的一天,在哈尔滨的街头,陈赓将军的专车被一名交警拦下了。

司机和陈赓开始都一头雾水,还以为是开车出了什么问题,结果这个交警娴熟的钻进了车里,趾高气昂的下了命令。

哈尔滨街头旧照

陈赓将军一直以作风简朴出名,很显然,这名交警并没有看出他的身份,而是把他当成了普通人,而他这个“蹭车”举动显然也不是第一次了。

陈赓的脸色立马变得难看起来,他没有声张,而是让司机接着按原路开车,来到了市政府门口,让警卫员下车,把市长吕其恩叫了下来。

这名交警这时候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他哪里能想到,自己拦的是开国大将,国防部副部长的车呢?

那么,原本这时候应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陈赓为何会出现在哈尔滨?这件事又引起了什么风波呢?

陈赓

陈赓创办“哈军工”

要想知道陈赓为何出现在哈尔滨街头,那就要从他被毛主席委托的重任说起了。

1952年6月,正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陈赓突然收到了调令,在战争胶着的状态下,居然要让他这个代司令员回国,这让众人都很不理解。

等陈赓回国见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之后,很快就得知了原因,他也被吓了一跳。

“让我这个行伍出身地去办学校?我肯定不行啊!”

毛主席听了这话并不赞同,他笑呵呵地说:“你陈赓办不好,还有谁能办好?再说了,还有苏联顾问的帮助,有总理给你支持,凭你的才智和干劲,一准能干好。”

毛主席

主席看人的眼光我们都是清楚的,既然他如此有信心,想来这个任务的确是适合陈赓,那么,这个办学校到底是如何回事?

其实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件事就一直悬在主席的心上,我国的战士们虽然英勇无畏,但在专业性上,的确要落后于苏联、美国等国家。

当时中苏关系还很友好,所以斯大林也给出建议,中国应该抓紧办一所军事学院,来培养专业的人才。

等到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军队的短板就更突出了,当时我们的战士拿手榴弹打榴弹炮,用燃烧弹打坦克车,有时缴获了一些先进的武器,也没人会用。

陈赓作为战场上的一员,自然对这一点很是清楚,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军缺少现代化设备,缺少科技人才……炮上坏了个螺丝,三个连队还找不到一个会修的!”

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毛主席自然也早就在一次次报告中发现了,所以培养军事人才就成了主席心中不能拖延的大事。

1952年3月,聂帅和粟裕将军提交了《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毛主席随即在上面批示了同意,而经过党中央的仔细商讨,创办的任务就落在了陈赓身上。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诞生了,因为选址在哈尔滨,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它是“哈军工”,这个叫法也就这样传开了。

但其实这个名字并没有正式被用过,除了它本来的名称,为了保密,在上世纪50、60年代,它又被称为“103部队”,直到1966年才被撤销了军队建制。

而被任命为院长的陈赓说是为建校呕心沥血也不为过,当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别说校址、校舍了,连老师和学生都没有。

但陈赓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哈军工”建成了强国兴军的现代化大学,连钱学森参观时都不由得赞叹这是个奇迹。

那么,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也能明白,为何陈赓会出现在哈尔滨街头,那这件“交警拦车”的事情又引起了什么波澜呢?

哈军工

改变哈尔滨的陈赓将军

1953年6月,虽然是夏天,但哈尔滨的天气却不算热,但站在市政府大楼前的这个交警却早就吓得一身汗了。

他看着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如何也没想到,对方竟然是陈赓将军,平时借着职位占百姓便宜的事情他早就习惯了,可这次真是撞着铁板了。

吕其恩市长这时候也下楼了,他想到刚才警卫员的通报,心里也直泛嘀咕,陈赓将军来很正常,如何说还带了个交警过来,还不上楼呢?

等到吕其恩来到门口,看到陈赓的第一眼就觉得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果然,下一秒陈赓就开口:“你的这个兵,大马路上拦车,让把他送公安局,我给你把人送过来了。”

吕其恩

吕其恩一听,脸色立马也难看起来,这可真是丢人丢大了,要知道,吕其恩也是在1952年才到哈尔滨上任,这位老革命战士,对这种“官僚作风”也是不能容忍的。

原本吕其恩就一直在想办法整治机关风气,但总是没有切入点,这下好了,有人送上门了。

于是很快,吕其恩就在哈尔滨掀起了一场“整风运动”,坚决杜绝这种歪风邪气,绝不允许有人“披着虎皮吓人”。

而这背后也少不了陈赓的支持,在他们这些老革命的眼里,当年从腥风血雨中拼杀出来,为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陈赓

所以,如果自己手下的这些干部,反而成了剥削压迫百姓的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而吕其恩在“交警拦车”这件事之后,更是明白了如何抓这些“小事”上的问题,从此一直没有放松对哈尔滨各单位的监督,他在哈尔滨的27年,将这里彻底建成了新型工业化城市。

这位吕市长,最后也在哈尔滨去世,这个他贡献了大半生的城市,那些过上幸福生活的人民,都忘不了他的付出。

而陈赓在这里面做出的贡献,就没那么“显眼”了,其实如果没有他的努力,哈尔滨也不会发展得那么快,比起吕其恩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简直算是呕心沥血了。

上面说过,陈赓一手把“哈军工”拉扯了起来,而这所院校的出现,给哈尔滨带来的改变绝对是巨大的。

我们就先从陈赓“求”众将军说起,当时在会议上,陈赓诚恳地和其他参会人员表示:“各位老总,还需要你们抬我一把,到时候咱们的子女们高中毕业了,带头报考军工。”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对于一个新学校来说,尽管他是主席等人支持的,但很多人在选择时,还是会倾向于更有名气的大学,如果没人带头,那些青年学生很难意识到这个学校的重要。

但如果领导们的孩子选择去读书,那就让很多学生看到,也能让大家意识到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重大意义,有了生源,一个学校也就扎下根了。

哈军工第一期毕业生

这番话得到了各个将军的一致认同,于是“哈军工”就此和新中国的高级干部结下了缘分。

据统计,当时“十大元帅”中7位元帅的子女,“十大将”中6位大将的子女,都在“哈军工”就读过。

因此,这所学校还有了“红色子弟学校”,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的称呼,产生的影响力有多巨大,大家可以想象。

“哈军工”就此起航,从1953年开始,办学的13年里,毕业生就有一万多名,百名将军和数十位两院院士,各行业精英都奔赴哈尔滨,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陈赓,大家都曾说,只要提起“哈军工”就不得不说陈赓,因为他实在是太让人敬佩了。

一个原本可以安稳度日的将军,为了这所学校,做到什么程度了呢?

呕心沥血的陈赓

1953年4月,陈赓亲自铲了哈军工的第一锹土,揭开了这个工程的序幕,校区的选择和建设,每一处都离不开他的规划和嘱咐。

因为想要更快更好地安排好每一项事情,陈赓在周总理面前也“不要面子”了,当时为了妥善安排前来援助的苏联专家,陈赓拿着报告去北京找总理。

当时周总理正巧在开会,他就一直等在外面,总理中途出来上厕所,结果就被陈赓堵住了。

周总理也是哭笑不得:“找到厕所里要我办公的,你是头一个,以后可以写到自传里。”

但也就是靠着这种争分夺秒的干劲,陈赓才会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建成了这所一流的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

而陈赓做出的更大贡献就是对人才的引入,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要想真的起步,好的老师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当时,这些知识分子和老干部何必要放弃原本的工作,来寒冷的哈尔滨重新适应呢?答案就藏在陈赓的一颗真心里。

其实最开始,对于一些老革命来说,他们觉得没必要对这些“文绉绉”的知识分子那么好,自己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干嘛要尊重这些人。

哈军工成立

这种“文武之争”也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但陈赓就很好地平息了封闭,他交代自己的将士们:

“咱们这个学校现在就像个食堂,人家学生要来吃饭,教授和干部就是炒菜和端盘子的,是不是少了他们不行?”

话音一转,他也表示:“咱们带过长征两万五的八角帽,人家带过十年寒窗苦的四角帽,我们都是国家的宝贝,大家团结到一块,才能完成党中央交代的这个任务!”

在这之后,哈军工上下一心,尊师重教的风气吸引了更多的教授前来,原本只是准备前来做客的一些老师也心甘情愿地留下,这也成了哈军工的立足之本。

也正是因为这些教授们留下,并夜以继日地研学,哈军工才得以有了闻名全国的五大教学建筑楼群,也就是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工程兵。

在当时科研试验设备奇缺的背景下,哈军工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实用性低速风洞,这样的成就比比皆是。

而这些教授之所以愿意在遥远的冰城苦心研究,很多都是因为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陈赓就是他们的得“知己者”。

虽说陈赓也不懂得那些研究,但他对这些知识分子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宁愿自己住在小平房里,也要把那些有暖气、煤气的房子让给教授们。

哈军工学校

陈赓将军身上旧伤很多,腿上也落下了毛病,但在大院里,总能看见他拄着拐到处看,只要哪个老师家有了问题,哪怕是水龙头坏了,暖气不热,都是他亲自监督解决的。

一位老教授就回忆过:“当时回国总担心自己的出身问题,但一到哈尔滨,我就被陈赓将军的一颗诚心打动了,他顶风冒雪来看我。”

这位教授从没想过一个将军会做到这种程度,但陈赓随后的话更是让他红了眼眶。

“我了解你的经历,早就认定你的心和党是一回事,我们现在都是国家的主人翁了,咱们一起干吧!”

听到这话,老教授哑口无言,自己也是主人翁?那还犹豫什么呢?他只觉得无以为报,只能就此扎根哈军工,来回馈这份信任。

其他教授自然也是一样,他们一个个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哈军工,只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正是靠着陈赓对人才的看重,哈军工才得以储备了大量人才,也培养出了更多的有生力量,为之后的“两弹一星”“银河计算机研发”都提供了大批人才。

陈赓对哈军工,对哈尔滨,对国家的贡献,实在是无法计算的。

结语

哈军工凝聚了当时国家对于军事现代化的所有梦想,直到1970年,哈军工南迁,被分拆为多所院校,这所奇迹般的学校也就“消失”了。

但它其实只是改头换面,奔赴到了国家的各个角落,如今的国防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重庆工业大学、长沙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都是它的“后代”。

而2011年,原本的“哈军工原址”上,建起了哈军工纪念馆,来宣传曾经那代人的精神。

2021年,哈军工纪念馆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也再次证明,那些伟大的人,伟大的事业永远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而是永远闪闪发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57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