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早恋”!

那么,当然要珍惜这份信任,别因为对所谓“早恋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其转化为隔膜。更有甚者,面对这类莫须有的谴责,索性叛逆彻底,真的谈起恋爱来。中国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学生时代谈恋爱,甚至读大学了还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家长们担心的不是孩子早恋,而是早

家长wxy:孩子刚上初一,对女同学有好感,并似懂非懂的,咋引导?班里班风不大好,孩子没有想很多,只是对女孩子有好感,可是班里的同学就传两人是在搞对象,我儿子现在还啥话都告诉我,我不知道咋引导他。他和那个女生每天一起玩,放学一起走。

一、“囚犯”的报复

曾有这么件事:一位长辈朋友的女儿出落得非常水灵,小小年纪神似香港明星邱淑贞。朋友们都调侃他是韩寒前的“国民岳父”。但他对此十分忌惮,因为他偏执地觉得女儿漂亮,肯定会遭受男孩子的勾搭,心智不坚定就会“学坏”。

于是,他对女儿采取斯巴达式管教——不给她买漂亮衣服,只能穿又丑又肥的校服;不让她自己出去玩儿,每天必须两点一线按时往返于学校和家;不准用手机,只有1小时“放风(《红岩》中囚犯对休息的别称)时间”才能玩儿,其他时候都锁在家里学习。他本以为这样女儿能够远离外界纷扰,静下心读书。

意料之外,孩子高考前夕怀孕了,只能休学。而朋友是在医院看到女儿强烈的妊娠反应时,才最后知道的。

这事儿当然震惊全家。面对声泪俱下的家长,孩子怎么说的呢?

小姑娘非常淡定,说:“不让我带手机,我可以借同学的;不给我买漂亮衣服,我就用同学手机上淘宝美国家长如何看待早恋问题,买情趣内衣藏书桌里;把我当囚犯管,也得给我家门钥匙吧!你们一不在家我就用借的手机联系男友,等他过来,我从楼上把钥匙丢下去,他再开咱们家门,我就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我怀孕,就是对你们的报复!”

这无疑是一出荒唐而悲哀的闹剧。但它折射出许多中国家长本末倒置,在没认清摆正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时,就对孩子进行毫无信任、矫枉过正的防范监管,却疏于就孩子心理状态进行及时沟通,最终酿成苦果。

二、偏见亵渎友谊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写过:“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此类怪状的根源是什么?中国文化本身既讲“食色性也”,但同时又将“色”视为“秽事”,从骨子里到制度上均推崇黄宗羲、王夫之的“经世致用之学”,功利仕途至上,反对人在情感、恋爱和支配身体上的自由。进而导致全民情感和生理的双重压抑。

基于人性的正常情感需求被“礼数规矩”遏止,且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突破这层观念障壁时,基于偏见,对情感与性的想象力就会恶毒地蓬勃而发,这对每个个体而言,其实是特别糟糕的状态。而这种糟糕的偏见,还侵扰到了你孩子的正常生活和交友。

孩子目前仍能跟家长无话不谈,其实是大好事。证明他对家长尚抱有无条件的信任。那么,当然要珍惜这份信任,别因为对所谓“早恋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其转化为隔膜。

刚上初中,正是青春期前期,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好感的年纪,这是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必经的身心发育阶段。他和那个女孩子上学放学同行,一起玩觉得开心。有这样的缘分和友谊,本是十分平常,还很美好的事。但到了不明就里的旁观者口中,却给原本单纯干净,两小无猜的友谊涂抹上一层莫须有的阴影。众口铄金,想必你跟孩子都感受到不少的压力。

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固然要考虑及反思,但并非只要有人说三道四,就认定是自身的错。在与儿子彼此信任的同时,家长也要相信自身判断力:孩子之间纯洁的友情,何错之有?

所以不该怪罪孩子,这件事说明他们班风确实非常不好,那些同学年纪尚轻,却受相对迂腐的传统观念影响严重,无法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善意的友谊,惯以狭隘的目光,猜度审视与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他人行为美国家长如何看待早恋问题,还妄自随意评判。他们自己都未必知道什么叫“搞对象”,却可以轻率地以此为“罪名”伤害贬损他人。因此,这些孩子的言论非但毫无逻辑、不负责任,甚至很可能是充满嫉妒与恶意的。

僵化的中国教育体系下,有的老师在这方面也没能做到正确的引导,一贯采取粗暴呵斥禁止的态度,致使很多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有甚者,面对这类莫须有的谴责,索性叛逆彻底,真的谈起恋爱来。如那位长辈朋友的女儿一样,因为与家长无法沟通,以及情感教育和性教育途径的匮乏,在环环相扣的教育疏失之下,酿成悲剧。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人的流言呢?如果你想让孩子自信坚强,拥有独立意识和健康人格。正确的引导方式当然是让他明白: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所以更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跟朋友该怎么相处就怎么相处。不影响俩人学习的前提下,坦荡真诚的友谊,毫无问题。

三、恋就是恋,没有早晚

退一步说,未来两个人真的关系升温,从朋友到恋人,那又如何?

恋就是恋,没有早晚。中国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学生时代谈恋爱,甚至读大学了还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但大学一毕业,所有家长都希望马上从天上掉下一个各方面优秀,而且最好有房有车的人和自家孩子恋爱,还要结婚。想的真美啊!

《圣经.新约》中描述: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样,他们不再是两个人,而是一体了。

其实,所谓的“真爱“更像是彼此依恋的伙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沃尔斯特将伙伴之情定义为:一种我们对与自己的生活紧紧纠结在一起的人的感情。

什么意思呢?友爱仿如那不断生长、盘根错节的藤蔓,会将两个人渐渐联在一起,难以分离。那么,这种关系的缔结,当然越早越好。不影响正常学业生活的前提下,一段从总角垂髫到而立之年,还仍能坚守的感情又是多么可贵?

有的家长读到这里可能会担心地问:学生时代谈恋爱,怎么可能不分心不影响学习呢?

我们的社会对于“早恋”看法中,一直存在一个假想逻辑链条:学生恋爱—肯定分心—影响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前途—必须禁止。 可是,这逻辑链条的科学性何在?有什么可靠的理论依据?谁进行过科学论证并给出可靠结论?更何况,就算恋爱者成绩下降,又是否一定是恋爱导致?

相信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并非孩子大模大样地恋爱,而是一旦男女生关系稍微融洽,老师家长立马如惊弓之鸟,同学中更是谣言蜂起……在这种“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下,学生怎么会不分心?成绩怎么能不下降?按照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话来说:“那简直是一定的。”

很少人会认真思考一下,学生成绩下降跟恋爱到底有没有必然联系?几乎所有人都在过度敏感地琢磨“如何预防/禁止早恋”,仿佛禁止此事成了所有家长的条件反射,却压根儿没人去思考“如何引导/沟通,使良性的情感向健康方向发展!

四、无知的行动最危险

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初会,情愫萌动时均未满10岁;毛泽东主席正式结婚时年仅14(《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28页);我爷爷结婚时算大龄,17岁;父辈们婚龄虽稍晚,但18岁前恋爱者大有人在。

很多人把早婚称之为旧社会陋习。但事实上,陋习只是压抑恋爱婚姻自由的包办婚姻,“早恋早婚”压根儿不“早”,只是尊重人类正常生理发育(身体健康情况下,男遗精女初潮均为12-16岁)的体现。当然,现代社会在促进恋爱婚姻自由同时,也因为个人发展、追求真爱等因素致使年轻人普遍晚婚,但人类身体发育并不会因社会结构变化而延迟。因此,“早恋”虽非刚需,却仍是孩子身心发育中的必然需要。

又有家长会说:“那小小年纪恋爱,万一出点儿什么事儿怎么办呀?”这就对了!家长们担心的不是孩子早恋,而是早性。孩子在身心不成熟或发育成熟但心智仍幼稚前提下,贸然发生性关系当然会导致很多麻烦,甚至影响一生心态。而中国的性教育,在让孩子正确认知自身生理结构以及关于性的安全措施这方面,呵呵,也是空白。

那么,他们的“学习途径”是什么呢?——经过多次剪辑且有各种危险行为的日本爱情动作片。我们这样对人类最美好也最正常的欲求讳莫如深,导致孩子去模仿那些夸张的艺术作品,不“出事儿”,才怪了吧?

而且,像那个长辈朋友一样,靠“管”,靠“锁”,该发生的不还是会发生么?禁止创造了冲破限制的力量。显然,表面上的禁止,其实是一种诱惑。中国家长欠缺的,不是给孩子无尽的物质和“吃饭了吗”“何时睡觉”的嘘寒问暖,而是与孩子精神上的沟通和平等的对话!

还好,时代一直在进步,如今大学生都可以申请结婚了。而北大附中的王铮校长,更是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学生“早恋”。很多人说王校长哗众取宠,群起而攻之。这些我们先不管。且看王铮校长的观点:

他说:“学生谈恋爱是谈恋爱,学习是学习,我觉得这之间如果把握好,是没有影响的。就像是吃饭对睡觉有影响吗?”

他又说:“现在学生谈恋爱其实也是对恋爱经验的一种帮助,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认识他人,理解他人。”

他还说:“恋爱不是一件坏事,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如果想谈固然要往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个人认为恋爱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生经历。无知的行动才最可怕。”

王铮校长的观念只是常识,其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是因为大家觉得对“早恋”的禁止“从来如此,便是对的”。但事实上,所谓“禁止学生恋爱”的历史,在中国多说也不到50年。而且,人类从茹毛饮血到互联网时代,时代的每一次进步,总是会抛弃掉那些腐朽猥琐、戕害人性的老旧观念的,比如相亲。

被老一辈推崇的相亲之所以难成事,是因为一开始就怀着必须要结婚的目的,全盘考虑要家人满意、同事羡慕,考虑对方的外貌、身材、工作、前途、健康……考虑得看似周全,但关系也就难以开始。

这么考虑下去,不但无法找到结婚对象,甚至连朋友也难做!更糟的是,最后常会让人错失真爱。因为顾虑太多的关系并不自然,不会给彼此间的信任和依赖留下位置,更不用提亲密与依恋了。

很多人认为,爱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学习。其实不然,恋爱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人生中的重大环节,同样是需要学习的。如果情窦初开的年纪没有真正试过恋爱,一直处于无知状态,长时间得不到实践,没有爱的环境的刺激,孩子很可能会罹患爱无能。这也是现在大多“剩男剩女”缺少爱的抚慰,没有性的洗礼,活在恐惧与焦虑中的原因。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让“似懂非懂”的孩子认清自身需求与担当,锻炼爱人与被爱能力,将来做一个自尊有礼、自爱负责的“现充(事业情感双丰收)”,总比让孩子少时懵懂的春心被扼杀禁锢,成年后情商低下、不善交际、相亲失败、成为宅男剩男,然后对着硬盘里的岛国女老师们YY要健康得多。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51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