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饮料,伪装的很健康

,在中国,能量饮料应属于软饮料中的特殊用途饮料。商业营销将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定位为想要保持水分和提高运动表现的人士的首选(某牛的广告真的很牛!过量的咖啡因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能量饮料中的许多成分尚未在儿童身上进行过研究,

周二的文章《湿哒哒,黏糊糊,孩子却更容易中暑了》推送后,很多朋友留言问:

运动饮料可以代替口服补液盐吗?

小孩出汗多,

喝运动饮料补水更有优势吗?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

我们都知道补水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思考用什么补水最有效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喝错了饮料,延长了补水所需要的时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运动的重视,广告的宣传,越来越多人会选择运动饮料来补充水分。

但是,这些饮料并不是补水的最佳选择,也不能在轻中度脱水时取代口服补液盐。

许多人在锻炼期间或户外运动饮料补充水分。这些饮料通常含有多种糖类,包括果糖和蔗糖以及人造香料和人造甜味剂。

比如很多朋友提到的某动的成分是:水,白砂糖,果葡糖浆,苹果汁,维生素(VC, 烟酰胺、B6,B12)食用香精、柠檬酸、冰醋酸,柠檬酸钠、蔗糖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如果运动时间在一小时内,喝一瓶*动差不多就可以抵消之前运动消耗的卡路里了。每100 毫升某动中含糖量是4.8克,一瓶600 mL就是28.8g,约等于6.4块方糖。

其中还含有大多数饮料都添加了的果葡糖浆,它被认为是儿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罪魁祸首。(相关阅读:《警惕!这类儿童饮料对肝脏的损害不亚于酒精》)

还有蔗糖素,这是一种高甜代糖,甜度是蔗糖的600-800倍。它实际的甜度比直接添加蔗糖更高。强烈的甜味可能让人更加喜爱甜味,并增加对高糖食物的渴望。

28.8克糖还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世卫组织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给出的建议:成人和儿童(≥4岁)每日游离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

按不同年龄段的总量换算下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建议,成年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并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一瓶某动含糖28.8克了,其中还含有对肝脏非常不友好的果葡糖浆,其配方离医学电解质水十万八千里,它的本质还是甜饮料。

除了大家比较熟知的某动,还有一些更专业的运动饮料,电解质配比会更好一些,可以用于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补水。但仍然要注意,它们的含糖量往往不低。比如佳*乐,一瓶含糖36克,相当于8块方糖。

平均而言,一瓶运动饮料含有8勺糖,和一听可乐相当。

并且,和其他饮料一样,很多运动饮料都有添加了对肝脏不友好的果葡糖浆。

比如尖*的配料表:水、果葡糖浆、白砂糖、低聚异麦芽糖(双岐因子)、膳食纤维、柠檬酸、柠檬酸钠、氯化钾、氯化钠、维生素C、烟酰胺(维生素PP)、维生素B6、食用香精。

你可能还会发现无糖、无麸质、低热量和零热量的配方以及含有支链氨基酸 (BCAA) 的选项,比如下面这款,添加了多种代糖,赤藓糖醇、甜菊糖苷、安赛蜜、蔗糖素。

其中,安赛蜜甜度为蔗糖的200~250倍;蔗糖素的甜度是蔗糖的600-800倍。即便没有能量,即便对牙齿比蔗糖友好,这些添加了代糖甜饮料也非常不适合日常给儿童饮用。

有研究发现,吃代糖可能容易增加食欲,反而让我们最终摄取更多的热量。比如圣安东尼奥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零卡“减肥饮料”非但不利于减重,反而可能会让人越来越胖——总喝“零糖”饮料的人比喝含糖饮料的人更容易增重。

动物实验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零卡的人造甜味剂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吃下食物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能量,也希望通过进食产生满足感和愉快感(食物奖励通路)。虽然代糖也是甜的,为我们的味觉提供了甜味,但是缺乏热量的甜味并不能完全激活食物奖励通路,这就让我们希望通过吃更多的东西来获得进食后的满足感。

另外,高甜饮品很容易改变你的口味喜好怎样开家伪股票咨询公司怎样开家伪股票咨询公司,导致对糖的渴望和依赖。

总结下来就是:在合理的配比下,一些专业运动饮料的确可确保身体迅速吸收水分并迅速补充水分。但是,作为“饮料”,它们还添加了糖、果汁、香精等以增强这些饮料的风味。这些成分会增加运动饮料的能量, 可能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和体重增加。并且绝大部分运动饮料也是对牙齿非常不友好的酸性饮料,会腐蚀牙釉质。

△美国儿科学会对儿童青少年饮用运动和能量饮料的观点:

不要喝能量饮料;长期大量喝运动饮料增加超重和肥胖风险。

(运动员合理饮用运动饮料例外)

除了运动饮料,还有一类能量饮料,更要引起警惕。

国际运动营养学会对能量饮料的定义是:能量饮料是成分除了水、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糊精等)、维生素、矿物质以外,还包括各种营养物质的混合体(如咖啡因、牛磺酸、氨基酸、瓜拉那、葡萄糖醛酸内酯、肌糖、烟酸、泛醇、人参、银杏萃取液等)的一种饮料 。

在美国,能量饮料属于含糖软饮料(sugar soft ) ,在中国,能量饮料应属于软饮料中的特殊用途饮料。

商业营销将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定位为想要保持水分和提高运动表现的人士的首选(某牛的广告真的很牛!)

镜头转向从事高强度体育活动的运动员。他们汗流浃背,在太阳下山时征服一座高耸的山峰,或者穿着滑雪板和降落伞在空中起飞,N次腾空翻转滑翔,最后降落在雪道上激起满屏雪花。最后一帧,他们在喝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和能量。

有一种饮料,伪装的很健康

虽然这些视觉效果实在强大,但并不能说明运动饮料的补水效果。

大多数能量饮料都含有大量的糖和咖啡因——有时咖啡因含量相当于 1 到 3 杯咖啡。过多的糖分会伤害孩子的牙齿,也会导致体重增加。过量的咖啡因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

咖啡因过多会导致:

咖啡因导致的频繁排便可能会加重脱水。这类饮料在脱水的情况下,尤其需要避免。

在一些孩子中,大量咖啡因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心跳加快或不规则、高血压、幻觉和癫痫发作。

这些饮料中的许多还含有其他成分,比如草药、不同的咖啡因来源(如瓜拉那)和提高咖啡因效果的成分(如牛磺酸),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儿童中进行过测试。

△应警惕能量饮料对孩子的副作用。

为了对抗脱水,我们的身体会启动一种叫做钠-葡萄糖协同转运系统的程序来快速补充丢失的电解质。葡萄糖的摄取有助于减少肠道中的细胞屏障,使身体更容易吸收水和钠等电解质。另一方面,钠会触发口渴反应并增加保水性,有助于快速纠正脱水。

而运动饮料,并不能提供能医学比例的葡萄糖和钠。

为了起到迅速补水的目的,我们需要精确平衡电解质,这是为什么运动饮料不能取代口服补液盐。研究表明由精确量的电解质比例配制而成的口服补液盐对脱水最有效。

身体需要钠和葡萄糖的完美平衡来帮助吸收水分。但是运动饮料是用不平衡的配方制成的,含有太多的糖和没有足够的钠。如果喝运动饮料,身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除脱水。

当处于脱水状态时,仅喝水也是不够的。水里没有许多电解质,如钠、钾和镁来解决脱水问题。

最有效的脱水工具是口服补液盐溶液。

口服补液盐是国家基本药物,可以在极端情况下挽救命,对于日常生活来说也足够安全。口服补液盐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经过验证的静脉注射(输液)疗法替代方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都推荐口服补液盐来快速治疗轻度至中度脱水。

不过,生活中很多人遇到的情况是,虽然有腹泻/呕吐/出汗,但是并没有真的带来脱水。在这种情况下,身体补充水分的最关键要素是喝下去的水(H2O)量。

日常休闲运动不需要运动饮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都只需要白水。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喝水会让他们保持水分。

△对大多数运动员和个人来说,

运动饮料都并不比白水更具优势。

相反,还可能带来蛀牙风险。

一些长时间锻炼,或在非常炎热的天气中锻炼的运动员可以从含有糖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中受益。

因为运动饮料含有碳水化合物(糖),当身体的储备用完时,它可以提供直接的能量来源;运动饮料还含有身体会通过汗液流失的钠和钾等电解质(尽管配比没有口服补液盐专业),仍然可能帮助保持身体的体液水平平衡和肌肉正常工作。

如果一定要给孩子喝,建议仅在持续一个小时以上的持续剧烈活动中提供。比如,如果孩子运动时间超过 90 分钟,和/或在炎热潮湿的条件下,可以将运动饮料与白水交替使用,以确保他们保持水分,同时也不会摄入大量不必要能量。

运动饮料可能对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有帮助:

此外,还要注意区分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很多能量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和咖啡因(有些甚至是咖啡的几倍),不应该给孩子喝。能量饮料中的许多成分尚未在儿童身上进行过研究,可能有害。进行体育运动的孩子可以通过努力练习来提高竞技水平。这样的价值观和来自运动本身的经验教训,无论是在场上场下,都对他们更具意义。

由于玩耍的兴奋和儿童出汗率较高, 在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期间脱水的风险会增加。 儿童需要注意的一些可能表明脱水的迹象包括头痛、恶心、尿色深、头晕以及口干和喉咙干燥。

可以这样做来预防脱水:

//

参考资料,向上滑动阅览

1. et al. of on , , and Young . . 2011;127(3):511–528

2. Beth , Holly J. , on and the on and ; and for and : Are They ?. June 2011; 127 (6): 1182–1189.

3. M B, H J, on and the on and . and for and : are they ?[J]. , 2011, 127(6): 1182-1189.

4. Amy W. , MD. and .

5. kids. .

警惕!这类儿童饮料对肝脏的损害不亚于酒精

0-5岁权威机构只推荐两种饮料,

一种适量,六种不推荐

湿哒哒,黏糊糊,孩子却更容易中暑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12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