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你的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哪个阶段?

你的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哪个阶段?那么不妨对照一下,你的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哪个阶段?从宏观经济看,初级阶段时,国家主要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人均GDP水平从很低逐步增长到接近中等水平;直接投资总体处于净流入阶段,但经历了“几乎没有直接投资输出、

你的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哪个阶段?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它相应具备哪些阶段性特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永胜向《国资报告》撰文,从走出去模式、国际投资体系、国家政策、走出去产业、走出去区域等六个维度做出具体分析。

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来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搞清楚自身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企业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个问题。

基于国际化战略相关理论、结合企业全球化发展实践,笔者从宏观经济、走出去模式、国际投资体系、国家政策、走出去产业、走出去区域等六个维度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总体上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相应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那么不妨对照一下,你的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哪个阶段?

初级阶段1低端、单一、粗放、成长慢

从宏观经济看,初级阶段时,国家主要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人均GDP水平从很低逐步增长到接近中等水平;直接投资总体处于净流入阶段,但经历了“几乎没有直接投资输出、少量直接投资流入—外资大量流入、对外资本输出有限—对外投资大幅度上升但净对外投资仍为负值”这样的波动历程。

此时,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和鼓励下,发挥劳动力、资源等单一的比较优势,进行相关产品、劳务或资本的输出。在海外市场发展中,企业主要是单打独斗,竞争多合作少,整体竞争优势显现不足。工程承包的业务领域主要是传统业务,且承包方式较为单一,对外劳务派出主要领域是传统的低端领域,属于简单体力型和粗放型。随着企业的资金、技术、竞争力等的增强,一些新的业务领域逐步发展,开始进入国际中高端劳务市场,积极拓宽经营渠道,但整体仍然占比较小。

国家在国际投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扮演角色,与国家对外合作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密切联系。初级阶段,国家在国际投资体系中往往是参与者的身份,缺乏主导权和话语权,在体系中处于相对较为被动的位置。在现阶段,以WTO为代表的全球统一的投资框架体系逐渐弱化和碎片化,显现出以双边投资协定(BITs)为主要趋势的国际投资规则体系。

国家政策的重心一般已经从单纯促进经济总量增长,逐步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渡,开始为企业自主产权的积累创造条件,支持技术开发、鼓励并购;开始制定“走出去”战略和规划,对于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逐渐具体化,投资审批程序开始简化,外汇管制逐步放宽,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系列信息服务陆续提供,政府间的互利合作协定增多,开始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境外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全国外派劳务援助机构。

然而,由于具备的资金、管理和技术等比较优势的企业成长缓慢,企业对外投资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产业结构层级较低,主要流向低附加值、低收益的初级产业层,科技含量高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不利于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无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两种:一是发展水平比本国低的邻国,以寻求市场、输出资本;二是发展水平比本国高的发达国家,以并购战略性资产,获取技术。受产品生产周期和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影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多在周边国家和发展水平比本国低的国家,投资区位选择相对集中。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派出的市场开拓路线相似,从周边国家开始,辐射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

中级阶段 2

转移、变化、升级、多元化

在这一阶段,国家流出外商直接投资(FDI)赶上并超过流入FDI,对外直接投资净额(NOI)变为正数。同时,流出FDI增长率继续高于流入FDI增长率,NOI正值扩大。FDI的流出量大于流入量,NOI正值快速增加。

此时,企业走出去的模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引领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行业企业间主动开展合作,不断创新模式,更好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而又有序地走出去。

处于中级阶段的国家在国际投资体系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参与度逐渐提升,对规则的制定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虽然并不能完全处于主导地位,但份额的提升和立场的变化,也将促使国际投资体系发生结构性转变。双边协定不再是国际投资体系的主要规则,国际社会建立起了一套综合性的多边投资体制。发展中国家从初级阶段的强调东道国管理外资的权利,到开始注重投资的保护,不仅将国际投资协定看作是从发达国家吸引外资的工具,同样也开始视其为鼓励和保护自身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手段。这样就使得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立场逐渐趋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公共利益的谈判也达成了共识,为多边投资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开始注重对外投资的规划引领,对外投资的立法较为完善,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发起国际投资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充分发挥了企业对外投资后盾的作用。在战略层面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明确战略目标,重点支持能够实现价值链延伸的投资,相关政策法规、资金的支持推动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在全球分工中可获得最大化利益。

在战略实施手段上,强调企业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明确和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服务体系、支持体系和监管体系均已比较完善。鼓励措施包括补贴等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外交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外汇管制放松等。

产业结构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从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向了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产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企业建立起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产业的技术输出、标准输出。

工程承包的业务主要领域发生变化,新的业务领域发展壮大,所占份额与传统领域相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走出去的模式也由单一转为多样,鼓励以工程承包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深度 | 你的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哪个阶段?

对外劳务派出的主要领域转向了国际中高端劳务市场,派出劳务多属于技能型和集约型。对外劳务派出企业依据国际高端劳务市场政策和需求,专注新兴市场和行业的拓展,并积极拓宽经营渠道。

企业的全面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形成,逐步形成行业协会、企业协会,形成了规模优势,投向发达国家的资金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占比减少,投资区域不再集中。

工程承包方式的区域选择仍然基于资源、国家关系以及地理位置的考虑,优先选择资源丰富、国家关系良好的区域,同时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是主要选择区位;劳务合作市场区域日趋多元化,由欠发达地区逐步向发达地区转移,劳务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高级阶段 3统一、平衡、成熟、一体化

这一阶段,国家经济和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进入较高阶段,企业凭借其自身的综合优势,主动且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国与国生产不同产品的贸易逐步被跨国公司内部化行为所替代。国家FDI的流出量和流入量差距不断缩小,NOI逐渐向0回归。国家间综合发展水平逐渐接近,在国际投资体系具有较为对等的话语权,国际社会达成全球统一的国际投资协议,国内投资体系与国际投资体系的内容逐渐统一。

届时,国家采取一种战略性姿态,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类似的团体组织或将成为对外投资、国际经营的重要主体。国家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跨国企业在地区或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或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结构和资产结构趋同,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最后将趋于平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寻求战略性资产的投资将持续增长。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相当成熟。企业积极开展跨国兼并、并购或建立战略联盟,其管理和股权结构实现国际化。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形成较少依赖本国的自然资源,而是更多地依靠自身获得资产的能力和有效组织、开发、利用境内外资源的能力。随着企业趋于全球化,企业的民族、国家属性变得模糊。当跨越地理和政治的分割而进行跨国一体化运作时,企业不再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来进行生产和贸易。跨国公司会强化自我评价功能,逐渐地使自身就像一个小市场。

中国建筑企业已处于面向高阶的转型期

比照上面的描述,你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所处的阶段有一定认识了吗?以笔者熟悉的建筑产业为例,先做一下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建筑业在吸纳和消化劳动人口增长、保障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即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而发展。在30多年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历了劳务输出、参与低端工程承包、成套技术与设备输出、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并输出标准等国际化合作模式。接下来,我们把各项指标对比来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4年GDP首破60万亿,同比增长7.4%,人均GDP约7485美元,全球排名90名左右(全球192国)。1991—2014年,伴随着FDI流入量逐年增加,FDI流出量也从无到有且逐年增加,但FDI流出量始终低于FDI流入量,NOI值持续为负数。2014年,我国流出FDI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实际使用外资(流入FDI)金额为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两者数值接近。

从“走出去”的模式看,多数企业还缺乏立足全球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国际化经营水平较低,企业间协同不足,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没有将我国产业的协同优势发挥出来。

而从国际投资体系看,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以WTO的标准改变国内体制,促进市场经济,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全球经济格局遇到了深刻的挑战,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困境,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自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最大的一轮重构,区域贸易安排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根据WTO的报告,特惠贸易协定(PTA,自由贸易协定)从1990年时的70个增加到2010年的近300个,而美国先后发起了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战略(TPP、TTIP)谈判以及“多边服务业协议”等规则,主导称为“立足于下一代”的贸易新体制,制造新话语权,控制美洲大陆两侧太平洋大西洋制海权,主导欧亚大陆政治经济秩序,刻意把中国边缘化。

面对新的国际游戏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中国也积极、有序地参与并探索国际规则和秩序。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已签署了12个自贸协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仍在谈判的还有6个,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实施,更是有利于增进沿途国家关系、地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将优势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真正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从国家政策看,自“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境外投资的支持逐渐具体化:开始简化对外投资审批,逐步放宽对外投资外汇管制,设立政府专项支持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安排“境外投资专项贷款”,提供保险支持,提供系列信息服务,完善境外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全国外派劳务援助机构等。

从走出去的产业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产业类别,投资流量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流向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超过了50%,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聚集产业,占据了绝对优势,在2013年达到689.9亿美元,占总流量的63.96%。第二产业的比重位居中间水平,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态势,2013年达到370.5亿美元,占总流量的34.35%。流向第一产业的流量总体稳定在较低水平,2013年仅为18.1亿美元,占总流量的1.68%。

工程承包的业务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业务领域,如房屋建筑、公路、水利等增长平稳;电力、通讯、石化工程业务领域增长比较迅速;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如新能源、农业综合开发、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全面快速发展,但整体占比仍然较小。

对外劳务合作全行业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传统行业人员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占比达86.4%,其中,建筑业增幅明显。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开始注重行业结构调整,着力中高端劳务市场的开发和劳动力资源培育。

区域选择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的全球覆盖率超过80%,其中,亚洲和拉丁美洲存量额超过80%,且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开放和避税区,区位选择集中。工程承包的区域分布广泛,但近年来,亚洲和非洲等传统市场增速下滑,拉美和欧洲等新兴市场业务增长明显,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热点开始发生变化。

对外劳务合作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合作的范围已扩展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数据,我国建筑企业已从最初只能实施经援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分包,发展到如今能进行工程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及融资总承包等多种形式。项目的规模逐渐增大、技术含量逐渐增加,承包工程地域范围从主要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发展到走向全球布局。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有良好的信誉。2015年,65家中国内地企业入选ENR全球最大承包商250强,其实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总体已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你的企业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802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