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不同的年龄段,孩子成长的敏感期都不一样,家长都知道吗?

孩子的一些行动和反应有时会让爸爸妈妈感到不知所措,其实,这些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敏感期悄然来临。认识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蒙台梭利在对儿童的成长进行观察和研究过程中,以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0-6岁的

做父母的,当孩子从呱呱坠地到一天天长大,父母在感受着孩子成长带来的喜悦,也在承受着各种烦恼:

为什么孩子不管是家里或者外面看到什么东西,第一件事情都是往嘴巴塞?为什么孩子看到桌子上的任何东西,都会故意扔到垃圾桶或地下?为什么孩子突然间变得那么的倔和任性,你说什么他都是回复“不”,唱反调对着干?为什么孩子会变得那么的好奇,一直在问为什么,成了好奇宝宝呢?

孩子的一些行动和反应有时会让爸爸妈妈感到不知所措,其实,这些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敏感期悄然来临。

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敏在《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一书中提到:

孩子的敏感期,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注身边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比如,为什么某个阶段孩子总是爱吃手? 为什么孩子在学步期,特别喜欢老爬楼梯,上下来回爬个没完? 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得爱打人和骂人?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对于父母而言,是直接阻止他们还是默认和鼓励呢?

在书中,孙瑞敏专家提到,作为父母,我们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孩子的许多行为被家长不理解并强行压制,抹杀或者用爱的名义禁锢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这是我们现在教育最大的误区,也容易错过孩子敏感期开发成长潜能的最佳时机。

认识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

0-3岁幼儿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奠基阶段。

蒙台梭利在对儿童的成长进行观察和研究过程中,以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0-6岁的成长阶段。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总结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指出,早期童年非常重要,因为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年,每秒钟大脑会产生700个神经元连接。

神经元连接受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环境、经历共同影响,尤其受与成年人之间的“一来一回”亲子交互影响,神经元连接构成了大脑的基本结构,是未来学习、行为、健康的基石。

3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快速成长期,大脑发育完成率约80%-90%。人们常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实际上并不是随口说说。

研究显示,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学习、发育等过程,都影响着其未来的整个人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岁定八十”。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也提到,3岁前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能正确进行引导,可决定孩子这一生情感的起点。

而对于父母而言,了解孩子0-3岁敏感期特点,并学会正确的引导变得至关的重要。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书中,将孩子在0-3岁的敏感期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0-2.5岁、2.5-3岁,我们来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重点阐述。

一、0-2.5岁:

在这个时期,视觉是大脑主要的信息来源,也是最早进行发育的,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视觉的形象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其他的综合能力。

在这个阶段,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在宝宝6个月之前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宝宝对准备黑白图片引起宝宝的兴趣,在1岁左右父母要懂的儿童心理学,父母可以让宝宝进行玩具的玩耍、小串珠的游戏等,跟宝宝进行互动,来提升宝宝视觉发展。

对于宝宝而言,并不是越安静的环境多好,多接触各种声音,对宝宝并无坏处。

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在家里,可以给宝宝听优美的音乐,也可以带着宝宝外出,让宝宝接触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而父母对宝宝说话时,也需要注意语音语调,尽量发音清晰、语速略慢。可以适度重复、说话简短一些。

不要用一些所谓的“娃娃音”跟宝宝说话,例如:“是呀”说成“系呀”。

父母要知道,口腔和手都是孩子用来感知和探索这个世界的,他们想认识这个世界,他们用吃手、吃各种看到的东西来表达自己,而大一些的孩子,还会选择咬父母和其他家人,还会打人等动作出现。

对于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1、不要直接制止孩子吃手和品尝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注意力,比如:孩子从地上看到废纸,拾起来就要往嘴里放。

父母不要大声的训斥孩子,也不要硬生生的夺过来。可以跟孩子一起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跟孩子说:“宝宝,这个是扔到垃圾桶里的,你来扔一下。”

2、这个阶段的打人和咬人,都不是宝宝的故意为之,也并非是恶意攻击,要知道幼儿从两岁起就渐渐有惊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多时候是孩子表达能力不强,或者想要表现亲密但没有控制好力度,父母可以淡化或给宝宝一下啃咬物品,当宝宝觉得无趣,自然就忘记了。

3、乱扔东西,这是随着手的功能逐渐被唤醒带来的,孩子对学到的新本领充满好奇。家长大可不必太过担心,随着孩子长大,通过大人的引导,这个习惯也会慢慢改正。

0-3岁不同的年龄段,孩子成长的敏感期都不一样,家长都知道吗?

孩子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复、进行模仿的一个过程。

可能孩子会变得爱骂人,比如说出“打死你”这样的诅咒字眼,或者表达不出来,就大声的哭泣。

这种情况,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首先,家长不要紧张,孩子在这个阶段,很多时候是还没真正理解话语的意思。很多时候只是好奇而已。

家长要做的就是漠视孩子的话语,找找孩子是如何学会说这类话语,找到源头所在,用其他的话语进行代替,也鼓励孩子进行其他语言尝试。

其次,当孩子总是哭泣,家长第一时间是找到与孩子的共情,拥抱孩子,并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读绘本、做游戏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清楚,遇到事情可以怎么去做。

2.5-3岁:

孩子会经常的说“这是我的,谁也不给”,还有脾气变得特别的倔强,什么时候都喜欢说“不”,跟父母对着干,稍不顺他的心意,就会用哭闹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一、明白孩子并不是自私的。两岁左右的孩子,什么都是“我的”,全都是“我的”。这么大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父母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二、对于孩子的“不”,父母需要坚定又温柔引导。因此,大人要用正面语言跟孩子进行沟通。

比如不吃饭,要吃零食,父母不要说 “你不能吃零食”,而是说“我们先去吃饭”。

在有些问题上,父母的态度必须有自己的坚持,不能跟随孩子的想法。

比如:规定在几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按时洗刷和睡觉等。

这个阶段,孩子喜欢爬上趴下,喜欢在家里各种插孔,还有玩捉迷藏等,也喜欢跟家人一起玩垒高游戏。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对于孩子的各种“恶作剧”式探索,家长不要过多干涉,不要设置那么多的限制,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在背后做到默默的保护,适当进行引导等。

而对孩子做迷藏和垒高等游戏,家长完全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互动,参与进去。增加了亲子感情,也促进了孩子成长的发育。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至关重要,只有一遍遍重复原有秩序,才能不断巩固安全感,在这个阶段,父母会发现孩子的各种要求:比如车子必须摆放整整齐齐的,如果一旦乱了,孩子就会哭闹。

父母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第一,了解孩子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的三个阶段:比如呈现呈螺旋式上升,首先会因为秩序受到破坏而哭闹,但秩序一旦恢复就能安静下来;

第二,支持和理解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提供有序的环境。

孩子会喜欢一些看似很小的物品,比如一片小树叶、一块小石头等,还喜欢模仿家里人或外面人的一言一行。

对于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可以先孩子正面的回应,帮助和引导孩子进行好坏行为的分辨,让孩子进行好的行为的模仿。

爱孩子,学会懂孩子是首要。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在《如何爱孩子》书中提到:“孩子并不是一块遗传所准备好的土地,等待我们播种、种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人格就已经成形,父母的工作只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支持他、帮助他。”

0-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其实对整个世界都是懵懂无知的。对于他们而言,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一切新奇事物的尝试,都与自己的父母息息相关,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如同孕育生命的太阳和水一样重要。

如果父母不懂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爱孩子,那么就会出现:

对孩子有了过高的期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干涉父母要懂的儿童心理学,或者担心孩子,变得小心翼翼,给予了太多的保护,还有的就是使用语言冷暴力对待孩子,这样错误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变得痛苦,让亲子关系变得距离越来越远。

在短片《孩子眼中的世界》里,短片中的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种爱已经成为一种枷锁。

对于父母而言,学会通过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家长给孩子足够爱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孩子选择权,聆听他们的声音。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学会如何去爱孩子,就需要父母的不断学习。

父母在孩子3岁之前,好的教育必定有着高质量的陪伴,而这个陪伴里需要有着对孩子的理解和全身心的信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7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