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说不会画,画画没兴趣?其实是父母总用”像不像”评价的恶果

说到这里,父母可能会问:如果不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绘画,那儿童绘画如何来评价好坏呢?这种认真的态度就是对孩子绘画最大的表扬,孩子会激发更大的兴趣去创作更多的绘画。避免打击孩子自信心,使得孩子为刻意迎合父母而创作,这就失去来儿童画的本意了。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喜欢画画,每当孩子兴高采烈的拿自己画的画过来给父母看时,作为父母,你们是怎么评价的呢?

我相信,这两种话语大概是父母用的最多的“很好,画的挺像的”父母打击孩子自信,或者“画的这是啥,一点也不像啊”。甚至这还不算完,父母大显身手,要教孩子怎么画的像。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评价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像不像”。“像”就是好画,“不像”就不是好画。所以他们面对孩子的绘画作品时,就只能发出“像不像”的评价。

那么是不是像不像就是评价绘画作品的唯一标准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这几幅画:

多拉·马尔与猫

毕加索的《多拉·马尔与猫》,售价9520万美元,

1948年第5号

美国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1948年第5号》,售价1.4亿美元。

女人iii

威廉姆·德·库宁的《女人iii》,2006年成交价1亿3750万美元。

是不是没有一幅画符合我们“像不像”的标准。甚至不仅不像的问题,而是我们感觉画的乱七八糟,自己可能随便画画都比他们画的好。

但就是这些在我们看来乱七八糟,一点也不像的绘画,却受到人们的追捧,屡创天价。这其中可能有资本炒作的嫌疑,但不能否认的是这肯定是绘画大师的作品,人们在评价他们的作品时也肯定用的不是“像不像”的标准。也就是,绘画的好坏评判标准时多方面的,我们在评价绘画时,单单依靠“像不像”来评价绘画的好坏肯定是错误的。

对于儿童画同样如此,“像不像”也不是衡量儿童绘画的唯一标准。甚至对于儿童画来说,坚决不能用“像不像”来评价。

为什么不能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绘画

我们之所以不能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绘画,是因为儿童绘画与成人绘画在绘画角度上有很大不同。

儿童绘画不像成人,成人绘画还要顾虑别人,思考用什么技法、表现手法,既能表现自己的思想,别人还要能看的懂,因此成人绘画可能就需要长久的设计构思。

但儿童绘画就不一样了,儿童绘画是儿童完全自我化的产物,儿童通过绘画表现的是完全自我内在的思维、情绪、感受。他们才不会管别人看不看的懂呢。

儿童绘画的这种自我表现是儿童初期认知发展的结果。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孩子属于前运算阶段,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儿童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皮亚杰曾经设计过一个经典的“三山实验”来验证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皮亚杰准备了三座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假山模型。让儿童坐在桌子一面观察,另一面放一个玩具娃娃。然后给儿童四个角度的假山图片,让儿童从中选出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的样子。

结果皮亚杰发现,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不能从图片中正确的选出。

正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使得儿童在绘画时依赖的是他们从自我角度对于事物的感知,而不是客观事物的真实样子。

比如当儿童去动物园参观了大象,然后他们回来画大象。参观大象时哪一部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就会强化突出这部分,而简化其它的部位。比如有的儿童会画的大象的鼻子又大又突出,特别细致,因为他摸了大象鼻子,因此他对鼻子记忆深刻;而有的孩子可能画的象牙比价细致突出,因为象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儿童这种基于对于事物认知来绘画的特点,使得儿童在绘画时创作的作品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区别。

太阳会跑到水里去,因为它想游泳;天空变成红色了,因为它生气了;雨滴变成了乐符,因为它很开心……这些富有想象力的独特绘画表现,都源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于事物的认知感受。

孩子总说不会画,画画没兴趣?其实是父母总用"像不像"评价的恶果

而我们父母用来判断儿童绘画好坏的“像不像”,依据的是客观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样子:大象就应该是大象的正常样子,怎么能把鼻子的特别大特别突出呢?这种以客观事实的评判角度跟儿童绘画“以自我为中心”的绘画角度完全对立。因此,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绘画是完全错误的。

“像不像”评价的不良影响

“像不像”不仅用错误的标准评价儿童绘画,而且对儿童绘画也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首先,限制了孩子想象力

当父母总是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绘画时,儿童为了迎合父母获得高评价,他们必然会抛弃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认知,而刻意的使自己画的更像。

比如本来孩子想画给太阳画个笑脸,表达天气很好,但是为了符合现实,儿童就不能这么画,他们就只能规规矩矩的画个标准的太阳。

孩子倒是画的挺像了,但是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极具个性化的对事物的感知都消失了。

其次,影响了儿童绘画的创作兴趣

当儿童总被评价“像不像”时,孩子会刻意的使自己画的更像。但是受制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他不可能做到跟现实中画的特别像。因此,他们也会不喜欢自己的绘画作品,觉得画的不好。

人人都不喜欢被否定,所以为了避免被父母批评画的不好,既然他做不到画的更好,那么只有一个办法父母打击孩子自信,就是少画,甚至不画。不画当然也就没有了批评。久而久之,儿童的绘画兴趣就消失了。

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去那些教模仿的绘画培训班,本来打算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喜欢画了,就是因为这类培训班老师主要让他们模仿别人的绘画。儿童即使再模仿也很难达到老师画的水平。因此,他们很那从这模仿画中获得成就感,日子久了,他们当然也就不喜欢再画了。

不用“像不像”,那应该如何评价

说到这里,父母可能会问:如果不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绘画,那儿童绘画如何来评价好坏呢?

其实,儿童画完全可以不需要父母来评价

因为儿童绘画是一种完全自我化的表现,他们是在表现自我的内在感受,并不是讨好别人而绘画。所以父母完全可以不用评价,只是问问孩子“画的什么,这是干什么”,听孩子讲述绘画的内容,感受孩子的表达。这种认真的态度就是对孩子绘画最大的表扬,孩子会激发更大的兴趣去创作更多的绘画。

所以,对于儿童绘画,仔细聆听即可。

那么,如果父母真的想评价儿童绘画的话,那么可以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多肯定,少批评

因为儿童绘画是一种完全自我的表现,我们不能用旁观者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画的不好,哪怕画的再简陋,再难看。因为从他们的角度,这些绘画都可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在想法,所以都是好的。

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绘画时,多肯定,少批评。避免打击孩子自信心,使得孩子为刻意迎合父母而创作,这就失去来儿童画的本意了。

2、从具体细节着手

肯定要具体,而不是大而化之。

比如有的孩子问父母自己画的怎样,父母就随口应付,画的很好,很漂亮。但具体哪里好,哪里漂亮,孩子却不知道。久而久之,这种话说多了,孩子就知道父母其实在应付他们。

所以,父母在表扬孩子的作品时,要具体细致。

比如下面这幅画,父母可以表扬色彩搭配的比较漂亮,蚂蚁画的很认真,排列的也很整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真的观察他们的画。如果父母的话正好说道孩子心坎里,孩子会迫不及待的向父母陈述他是如何创作的。

3、注意评价的角度

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评价对于儿童绘画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表扬了孩子画的像,孩子就会往“像”的方向发展;我们表扬了孩子想象力,孩子就会追求“想象力”……因此父母的评价对于孩子绘画很重要。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让孩子画画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画家,而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父母在评价儿童绘画时需要注意多从这几个角度评价,进而才能正确引导儿童的相关能力的发展,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父母想了解更多的儿童绘画知识,可以订购我绘画专栏《儿童9岁前各年龄段绘画教育》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61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