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顶天立地的毛主席,去世后李银桥却透露:毛主席曾有“三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8月李银桥来到毛主席身边担任主席卫士一职,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5年的时间,长时间的陪伴下使得李银桥跟毛主席之间的关系变得无比亲密,而李银桥对毛主席的了解也比常人要多得多。

若想更直观的了解到两人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从毛主席曾对李银桥讲的这句话中看出来:“银桥,我和我家里的事能瞒天瞒地,却都瞒不了你。”

李银桥之所以能够跟毛主席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银桥身上知分寸的优良品质,正是靠着这种品质才使得李银桥能够成为最了解毛主席的人之一。

若不是毛主席生前曾对李银桥讲:“我活着的时候你不要写我,等我死后可以写,并且要如实写。”那在毛主席逝世后李银桥怕是绝不会跟别人讲和毛主席有关的任何一件事。

而我们自然也没有机会能够从李银桥那了解到,一生顶天立地的毛主席却有“三怕”这件事了。

温情细致,怕流泪

毛主席怕落泪这件事情是李银桥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了解到的,因为在他的眼中毛主席胸怀博大、意志如钢,平常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或打击李银桥都未曾见过毛主席落泪,有一段时间李银桥甚至认为毛主席是个从不落泪的硬汉。

后来当李银桥听说这么一件事情后,他才知道毛主席是个极爱动感情的人,只是平常轻易不流泪罢了。

1947年是李银桥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那年,这个时间点能够成为李银桥一生当中重要的节点之一,对于毛主席来说,十年前的1937年也是他人生路上的重要节点,这年他没能留住自己的爱人。

李银桥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也了解到了这件事情,当年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坚定的要从毛主席身边离开并前往苏联,为了挽留贺子珍毛主席讲了这样一番动情的话语。

“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每当看到这些人受苦,我总是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舍不得我的通讯员离开,有的通讯员在战场上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三是在贵州,听说你受了重伤生命垂危,我掉了泪。”

这番动情话语不管谁听了都能感受到毛主席身上温情细致的一面,但当时的贺子珍心意已决,李银桥虽然不了解当时事情的经过,但是他知道最终贺子珍还是离开了毛主席去了苏联。

李银桥除了没见过贺子珍受重伤令毛主席难过的落泪一事外,战场上通讯员的牺牲令毛主席难过一事李银桥也未亲眼见证,但李银桥曾亲眼见过毛主席因为贫苦老百姓的哭声而感到难过一事。

这件事情发生在李银桥来到毛主席身边后的第二年,那是1948年5月份的一天,毛主席正乘坐吉普车沿着山路从城南庄到西柏坡,李银桥作为毛主席身边的卫士,自然一路陪同。

在这一路上李银桥丝毫不敢放松警惕,生怕有威胁到毛主席生命安全的事情发生,但好在前半程除了车辆因路况较差而一路颠簸之外没有什么意外发生,但当车辆行驶到平山县的一个村头附近时,距离路边不远处聚集的几个人引起了李银桥的注意。

李银桥自发现这群人之后便一直对他们进行观察,待车辆驶近后李银桥才搞清楚了这群人是在干嘛,行驶的车辆还没走到聚集的人群旁,李银桥便听到一位妇女的凄惨哭声,路过人群时李银桥才看到,哭泣的妇女面前躺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

李银桥很快就明白这是一户穷苦人家遇上难事了,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很多,因此虽然李银桥会感到心疼,但他也没有伸出援手的能力,正能看着这对母女从车窗里一闪而过。

然而就在这时李银桥突然听到毛主席喊了两个字:“停车!”正开着吉普车的司机第一时间听到并执行了毛主席的命令,一脚刹车就将吉普车停在了原地。

车子刚刚停稳李银桥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毛主席便已从车上下来并走向人群,车上的人看到毛主席这番举动纷纷从车上下来,尤其是李银桥,自从发现毛主席从车上下来后,李银桥便紧跟在毛主席身后,时刻注意着他的安全。

很快毛主席便走到了这对母女面前,待李银桥跟随毛主席走近之后,这对母女的情况也被更加清楚的看在眼里,躺在地上的女孩奄奄一息,脸色蜡黄,鼻子还在往外流血,看上去随时就有可能丢掉性命。

李银桥看到毛主席在走近之后便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并向哭泣的女人问道:“孩子如何了?”此时泪流满面的女人听到毛主席的询问后哽咽道:“病了,都有三四天了,起初还没这么严重,就这两天突然成这样了,连医生都来不及找,我可怜的孩子啊!”

一旁的李银桥在听到女人的话后心头一酸,心中不由得发出感慨,如今国内像女人这样的穷人有很多,若像女人一样生活在这深山僻壤当中,有了病也无法及时得到治疗,就算有医生不少人也出不起看病的钱,许多穷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离世。

当李银桥心中的思绪正在翻飞时,面前蹲着的毛主席突然猛地转过头来,往他们的车上看去,这一刻站在毛主席身后的众人都看到了毛主席发红的眼眶,虽然毛主席还未开口讲话,但不管是作为卫士的李银桥还是医生的朱仲丽都懂了毛主席心中所想。

正当李银桥准备回头寻找医生朱仲丽的时候,他便听到身后传来朱仲丽的声音:“我在这。”

随后朱仲丽快步走到毛主席身边,来到病重的孩子面前。

女孩的母亲本来已经绝望,可当她看到朱仲丽携带的医疗箱后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对着毛主席和朱仲丽就是磕头求道:“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一定会记得的。”

毛主席一边伸手制止女人的磕头行为,一边对朱医生说道:“快去给这孩子看看病。”接到毛主席命令后的朱医生很快拿出了医疗器械,先是使用听诊器听了听孩子的情况,随后又给孩子量了量体温。

之后在询问过女人孩子生病的表现后,朱医生便已经有了治疗的方案,可这个治疗方案却让她迟疑了好一会,当毛主席询问孩子有救没时,朱医生只得将真实情况讲出来:“有救,只是这药就剩一支了。”

“那就快用啊!”毛主席在听到还有一只药后脸上紧张的神情也缓和了一点,可朱医生还是有些犹豫:“这药是盘尼西林,是现在买不到的进口药,之前你病的时候我都不舍得用,只有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

李银桥清楚的感受到当朱医生讲完这句话后毛主席的语气都略微有些生气了:“现在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了!你现在马上给孩子注射,人命要紧!”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朱医生这才拿出了盘尼西林给躺在地上的孩子注射,注射完毕并进行过其他治疗操作后没一会原本昏迷的女孩突然缓缓睁开了眼睛,还开口叫了一声:“娘。”

女孩的母亲见状再次给毛主席等人跪下,哭喊道:“菩萨,你们是救命的菩萨啊!”这时李银桥看到毛主席的眼中也充满了泪水,之后待毛主席稳定情绪后便安排了一辆车,让朱医生送这对母女回家,并让她观察女孩的治疗情况,安排妥当后众人这才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

心肠慈善,怕人喊饶命

李银桥后来在讲述毛主席“三怕”时提到了这么一件事情,来描述毛主席怕人喊饶命的情况。

“毙了他狗日的!”“给这龟儿子揍一顿!”本来毛主席正在窑洞中进行办公,见外面如此嘈杂便从窑洞中走了出来,出来一看才知道是逃跑的警卫战士被抓回来了。

不论在什么时候逃兵都是部队中不可饶恕的存在,毛主席自身也是个痛恨叛变的人,可当他看到这个逃兵后心头一软,甚至连眼眶都湿润了。

李银桥知道毛主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名逃兵不仅年龄小,而且他逃跑也不是为了投敌,而是过于思念家乡了,被抓回来后听闻自己要被枪毙,他原本煞白的娃娃脸更是多了无数泪珠,在地上哭喊道:“饶命!饶命啊!我不是投敌的,我是太想家了!求你们饶我一命!”

毛主席心肠慈善,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摆了摆手对着激愤的人群喊道:“放了,把他放了,他还是个娃娃,别把娃娃吓坏了。”

尽管毛主席在部队当中的威望高,可此举还是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这可是个逃兵,不严格遵守纪律,之后还如何带兵!”

毛主席面对这样的质问先是严肃的回问道:“只有你会带兵?”随后又讲道:“他年纪小,刚参加革命,吃不了什么苦,又不是投敌,再对他进行严惩不是让他更想家了。给他放了做点好吃的,就不那么想家了,就这么办吧。”

在得到毛主席的命令后这名喊饶命的逃兵也随即被释放,之后部队又按照命令给他做了几顿好吃的,之后这名警卫战士果然没再逃跑过,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处理方法是无比正确的。多情善感,怕见血

听到毛主席怕血许多人可能并不相信,毕竟毛主席参加过的战斗成千上百,战场上血流成河的情况毛主席见了不止一次,但李银桥知道毛主席确实是怕血,只不过这种怕血的情况是毛主席对生命的珍惜和爱护。

自从部队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和一众中央领导人住进了香山双清别墅,香山里的清净和曾经战场上的枪响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这样的日子十分宝贵,但有不少从战场上下来的人一时间无法适应这种毫无枪响的环境,于是不少人就开始以开枪打麻雀这种活动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起初打麻雀的是一些领导人,后来这些领导人下面的警卫干部也跟着打了起来,一次毛主席回到香山里时正好碰上了这么几名刚打完提着麻雀往回走的警卫干部。

当这几名警卫干部见到毛主席之后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当毛主席看到他们的时候也注意到了他们手中所提的东西,便询问道:“你们手里拿的什么?”

“是刚打的麻雀。”其中一名手提麻雀的警卫干部回答道,同时还伸手将自己手中沾满鲜血的麻雀展示给毛主席看。

李银桥注意到当毛主席看到这还在滴血的麻雀后脸上露出了悲戚的神色,脸上一阵抽搐后便伸手遮脸喊道:“快拿开,拿开!我不要看。”

这名警卫干部哪见过这种情况,吓得他赶忙将展示的麻雀藏到身后,过了一会缓过神来的毛主席对几名警卫干部责问道:“麻雀也是有生命的!它们本来活的好好地,你们如何忍心把它们都打死的!以后不许打,任何人都不许打!”

警卫干部对这种情况自然不敢说什么,跟在毛主席身边的卫士解释道:“起初是首长们打的,后来大家才跟着打。”

“以后任何人都不许打,不管是谁,告诉他们就说是我说的,任何人都不许打!”众人听到毛主席这样严肃的话后自然不敢再说些什么了,自此之后香山上打麻雀的情况也就此消失,在毛主席对生命的珍惜下,香山上的麻雀又获得了生存的空间。

毛主席的“三怕”不仅仅是讲述毛主席害怕这些情况,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了毛主席心肠慈善、富有感情、胸怀博大和多情善感的一面,毛主席的这些品质也使得更多人爱戴他并向他进行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6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