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告诉所有孤独症家长:你的情绪,和孩子的病症同样重要

如果说孤独症是扼住孩子的手,那么负面情绪就是扼住父母的一双手。我们总是全身心地孩子的所有事,但对自己的情绪困扰却总是应付了事。今天我们想告诉你:你的情绪和孩子的病症同样重要!自从孩子确诊了“孤独症”之后,好像一切负面情绪都来自于它。非常直接

即使每天都在和上百组孤独症家庭打交道,有一位妈妈说过的话,至今都让我们难以忘怀:

“孩子刚确诊的时候,我真的有仔细考虑过。要不带孩子去一个没人认识我们的地方重新开始,我专心照顾他就好,等我哪天照顾不动他了,我就带着他一起走,这样我也可以不用担心他的未来……”

如果说孤独症是扼住孩子的手,那么负面情绪就是扼住父母的一双手。

我们总是全身心地孩子的所有事,但对自己的情绪困扰却总是应付了事。今天我们想告诉你:你的情绪和孩子的病症同样重要!

当你长期在负面情绪的漩涡中只会越来越疲惫,做什么都力不从心,做的事总是事倍功半,明明做了很多却远没有达到期望值,又因此更加焦虑。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时间和精力,偶尔你也需要把自己和孩子的绑定暂时放下,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

我们知道大家每天被四面八方涌来的负面情绪压得透不过气,要一身轻松地走出来谈何容易?

所以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悉尼大学硕士、三级心理咨询师,同样还是一位4岁孩子妈妈的家庭干预康复师——樱桃老师,从专业角度和同为妈妈的经验中,帮助大家排解自己的情绪困扰。

指导专家

樱桃老师

■悉尼大学硕士

■应用心理学专业

■三级心理咨询师

首先请你先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晚上六点,你刚踏上下班回家的地铁,今天的工作非常多,手头还有两个方案等着修改,但宝贝还在等自己,所以只能赶紧回家,等他睡了再赶工。

六点四十,你疲惫地踏入家门,从丈夫手里接过孩子,又招呼一家人坐下吃饭。饭桌上你一会儿要纠正孩子拿勺子的动作,一会儿要婉拒长辈给孩子夹的不合适的菜,自己的饭都顾不上吃两口。

而当孩子握着勺子想要舀起鸡蛋羹,却不小心把勺子连带鸡蛋羹一起掉在了地上时,你彻底爆发了:“用勺子这么简单的事情!教多少次了还拿不好!”孩子被突如其来的训斥吓了一跳,放声大哭。

孩子一哭,家里人的情绪好像也被点燃了,爸爸说:“就换个勺子多大点事!”奶奶也说:“哎呦怎么你一带就哭呢。”

“我教他自己吃饭难道还错了吗?你们管吗?”这句话到了你嘴边最终还是咽了下去,带着怒火和委屈收拾地上的残局。

晚上孩子睡下后,你打开电脑准备工作,脑海里却全是今天晚上的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就像在耳边,你心里的火瞬间被“自责”浇灭了。

“是啊,多大点事啊,我怎么冲孩子发这么大的火……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或许在你的生活中,这样的情景也曾发生过,只是可能当时并不是在“吃饭”。

自从孩子确诊了“孤独症”之后否认孩子的情绪,好像一切负面情绪都来自于它。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些情绪的出口只有“解决孤独症”这一条路吗?

现在请跟着我一起和自己的内心深入对话,重新回顾一遍这个情景:

这一天妈妈下班比平时晚,上班时肯定已经消耗了大量精力了,现在手上又有工作要等孩子睡了再处理,自然希望孩子能早点睡下。

换做平时,妈妈可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多花点时间辅助孩子用勺子,而这一天,时间对妈妈来说太宝贵了。

像这样来自工作的影响似乎没有出路,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无法控制工作量、工作压力等等。

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留在家门外呢?

我自己在用的一个非常实际的建议就是把工作与家庭分成两个世界: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双方互不干扰。

上班之前我会反复告诉自己:我现在是专业的职场人,专心工作,不想其他。

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及时转换心情,在打开家门前重复几遍: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现在不再是职场精英,只是孩子的妈妈。

我们想告诉所有孤独症家长:你的情绪,和孩子的病症同样重要

当妈妈看到孩子吃饭拿不稳勺子把食物洒的到处都是时,为什么会生气呢?是真的对孩子的表现忍无可忍吗?

其实回想一下,孩子可能昨天也是这样、前天也是这样,他正在练习用勺子,能有什么表现妈妈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并非是对孩子的表现生气,只是担心孩子“如果到了20岁还是这样用不好勺子怎么办?”

在谱系圈子里有一句话广为流传: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非常直接地表达了我们对孤独症最大的恐惧就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

可既然是未来的事,那么它就还没有发生,甚至我们所想的也并不会发生。

当妈妈担心孩子到了20岁还用不好勺子时,她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孩子一个月前可能连拿起勺子都很费劲,可现在,他不仅能拿勺子还在主动用勺子吃饭。

可能我们的孩子掌握新技能所需的时间会有些长,但即使他一个月只能掌握一项新的生活技能,三年也能掌握三十六项生活技能。那么真到了孩子20岁时,掌握的技能或许足以让他生活自理了。

你对孩子的学习速度一定更了解,或许他根本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你的这些担忧就更不必要了!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表现没有达到你的期待时,一定要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中去看。可能今天吃饭时孩子勺子用得不太好,但是相比较一个月前你手把手教孩子用勺子的情况,现在的他太值得你的表扬和鼓励了!

当然了,要改变未来的前提是行动起来!只有坚持专业、科学的干预,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孩子的症状,帮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和融入集体。

当孩子开始哭,全家都把矛头直指妈妈,好像所有人都站在了妈妈的对立面。但假如今天是爸爸带孩子玩,孩子脑袋磕了一个包,无论是妈妈还是长辈,也一定都会忍不住说句“你怎么带孩子的啊!”

所以并不是大家站到了我们的对立面,而是我们和孩子相比,自然是孩子更需要帮助,而大家出于对孩子的爱,本能地站在了孩子这一边。

而妈妈作为照顾孩子最多的人,也就会更频繁地经历这样的“待遇”。

因此在和家人出现这种摩擦时,你可以直接告诉家人:“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吵,晚点再好好谈。”这样既给了双方冷静的时间,又能给家人一次深入沟通、理解对方的机会。

其次,在和家人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家人客观地了解你的情绪和需要他们做的事;不要妄加评判,像是“你对孩子的事不上心”等等,这样只会演变成更激烈的争吵。

这也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出的理念否认孩子的情绪,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读。

最后,大家也学过强化了,其实大人也是需要强化的。在平时也要适时地夸夸爸爸和长辈,让家庭成员都对带娃这件事更有信心、有动力,也就能够缓解独自带娃的压力。

一些方法我们已经在《爸爸怎么陪孩子中》分享过了,大家可以点击这里展开阅读哦~

几乎所有妈妈,在冲孩子发火之后都会陷入长时间的自责,觉得自己刚才实在不该发这么大火,甚至认为自己不是一位好妈妈。这种矛盾的心理其实非常普遍,相信每位妈妈都经历过。

生气是人的基本感情之一,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但当你成为了妈妈,生一次气,就会被认为是“坏行为”,久而久之,你自己都会觉得“做了妈妈就不该生气,生气了就不是好妈妈”。

如果你被“完美妈妈”这个词绑架了,不妨换个角度去想:难道做妈妈也有既定标准吗?必须不发火,必须永远温柔似水;难道这世界上有完美妈妈吗?对待生活能事事俱全、面面俱到。

当你承担起照顾一个谱系孩子的责任时,就已经是一位不平凡的妈妈了。你会面对孩子更多的问题,但你也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一些让别的妈妈犯愁的问题,在你这里可能手到擒来。

并且你的目标不是做完美的妈妈,而是做好孩子的妈妈,就够了。

回到最初的情景中,解决“自责”情绪的方法真的最简单了,我们平时都会教孩子:如果你做错了,那么你要道歉。忘记这个道理的往往是大人。

当我们觉得没有做好的时候,可以面对面地跟孩子道歉,比如告诉孩子:“刚才妈妈没有控制好脾气和你发火了,妈妈其实知道你在很努力地用勺子了,所以妈妈跟你道歉,对不起。”

同时还能帮孩子理解“道歉”这一抽象的社交概念。

生活从不像看上去的那么顺风顺水,但也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千难万阻。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希望通过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帮你找到抵御负面情绪的力量,照顾孩子的同时更要照顾好自己。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5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