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刘源与李讷重逢,谈及三峡工程:让两位老主席的愿望成为现实

“这不是百年大计,是千年大计,200年太少了。”

1953年2月19日,被戏称为“长江王”的林一山收到了中共中央中南分局的通知:毛主席点名要他陪同视察长江并汇报工作。

林一山激动不已,他带着备齐资料登上了“长江号”军舰,来到了毛主席的卧舱,看着面前态度亲切的主席,他慢慢镇定下来开始汇报。

此时汇报的他还没有意识到,今天的这场谈话将正式掀开三峡工程的帷幕,在多年之后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工程竟然真的成为了现实!

可惜的是,极力推进三峡工程的毛主席和刘少奇却都没能看到这一工程的成功,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两人的后代却再次在三峡工程相遇。

1966年10月18日,来到三峡工地参观的李讷却发现,刘源正带着武警水电部队在这里工作,许久未见的两人激动地握手拥抱,感慨不已…..

畅聊之后,刘源看着眼前的滔滔江水高声说道:

“等我们建成这个世界第一大坝,就写上毛伯伯的诗‘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李讷听了也十分动容,没想到当初小小的男孩竟然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继续为三峡工程奋战。

当初两位领导人为何都如此看重三峡工程?

关系匪浅的两家后人又是怎么传承遗志的呢?

这项举国之力的壮举到底是否真的值得?

毛主席对三峡工程的看重

1953年2月19日,严寒的冬日风雪中,毛主席来到了武汉,登上了“长江舰”,准备向南京出发。

在出发之前,他点名让当时有“长江王”之称的杰出治水专家林一山陪同视察,他打趣道:“视察长江自然还是要有长江王的陪同嘛。”

很快,带着汇报资料的林一山就来到了船舱,毛主席十分亲切地和他开始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

听完林一山汇报的毛主席对他赞赏不已,但当聊到长江建设问题时,毛主席的表情又严肃了起来。

林一山痛心疾首地表示:长江湖北段自古就是长江的“豆腐腰”,每次汛期都很危险,一旦决堤,就是无数人民的噩梦。

要知道长江沿岸百年发生过三次特大洪灾,仅是1935年的洪水中,就淹死了15万民众,损失的财产价值数以万计。

长江流域的问题,一直都是毛主席心头的一块石头,此次视察便是为了到长江流域亲自查看情况,他问道:“你刚才汇报说要解除洪水的威胁,可以建设支流水库,那它们能抵上三峡建个大水库吗?”

林一山听了心里敬佩不已,主席一句话就说在了点子上,可这是他原本根本不敢说出口的愿望。

“这些加起来确实也比不过一个三峡水库的防洪效益大,我们也很希望能修三峡大坝,但现在还不敢想。”

毛主席自然也明白这个工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将是一件需要举国之力才能完成的壮举,而且涉及到大量地区和民众的规划。

再加上此时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抓紧进行,所以只好暂且放下三峡工程,但主席的心里却开始计划起来。

1954年长江流域突然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因此沿岸处处告急,江汉平原一片汪洋,无数民众流离失所,几万人失去了生命……

一份份电报被送到了毛主席的书桌上,这让他忍不住湿了眼眶,果断决定再艰难也要开启三峡工程。

当年11月的一个晚上,毛主席来到了汉口火车站,随后再次和林一山谈话,在专列里,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都严肃地坐着,气氛十分紧张。

林一山也不敢耽搁,迅速汇报了相关的问题,毛主席直接问道:

“我们现在能不能建成三峡工程?”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使不考虑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经济上十分紧张,单单是技术层面,也是非常难做到的。

因此他只好坦白:“如果有苏联专家的帮助,我们先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上积累经验,应该是可以修建三峡工程的。”

这个答案似乎并不能让毛主席满意,必须要有更靠谱的依据才能做这个决策,于是主席继续仔细地询问了这个猜测的依据。

在听到林一山有理有据的选址方式和参考工程后,毛主席总算舒了一口气,似乎终于有了把握。

这次会见结束后,毛主席迅速提出了研究三峡工程的要求,周总理也立即和苏联联系,经过协商后,苏联派出了12名专家来我国协助。

这么快的速度让林一山十分吃惊,他也意识到,主席对三峡工程的看重,于是也更加投入到了对三峡河段的研究中。

排除众议,千年大计

但这个决定却不是人人都看好的,在毛主席提出要修建三峡工程后,很快就出现了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人表示:

三峡工程不应该这么着急,眼下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也都不成熟,毛主席曾经也说过,不能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计划,不能勉强去做实在做不到的事情!

1956年,反对和支持三峡工程的两种声音公开论争,此后一段时间都闹得沸沸扬扬,主席也并没有忽视这些不同的声音,决定在合适的场合进行沟通。

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毛主席亲自和两种意见的代表进行了纤细的讨论,并且分析了三峡工程的利弊,尽管没有否定弊端,但一句“积极慎重,充分可靠”依然表露出了决定修建的结论。

因此在1958年年底,三峡工程不仅设计完毕,甚至连报告书的文印本都出来了,但当毛主席再次和林一山会面时,却对他提出的方案心存疑虑。

林一山在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发现长江的含沙量还是很高的,因此按照目前的泥沙量,三峡水库至少在200年后才会被泥沙淤死。

听到这个结论,毛主席没有说话,许久才说:“200年太少了,这不是百年大计,是千年大计。”

在此也不得不再次被毛主席的眼界和深谋远虑折服,如果要决定动工这项举世罕见的大工程,那就一定要为遥远的未来打算,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假如举国之力修建出了三峡大坝,却留给后人一个没有办法治理的难题,那该如何办呢?

更何况眼下的中国,在成立之后由于战争的遗留问题,资金并不充裕,毛主席也不想把重担压在人民身上。

还有修建工程后产生的移民安置,也是不能忽视的一笔花费,这样的代价却只能得到200年的安稳,真的值得吗?

在多重的顾虑下,毛主席决定暂缓三峡工程的进展,但依然放心不下的他在1958年再次来到三峡考察。

在湍急的河水中,毛主席站在“江峡号”的甲板上,忍不住感叹:“在三峡修建一个大水闸,又能防洪,又方便航运,又能发电,你们赞成不赞成?”

随行人员听了都纷纷点头,毛主席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句。

但这项工作的进展实在是屡屡受挫,1960年随着经济困难和中苏关系的变化,三峡工程又一次被耽搁了下来,就这样一直到到了70年代。

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77岁生日的那天,收到了周总理的信和关于葛洲坝的修建方案,此时病重的主席明白,自己已经没办法等到三峡工程的建成之日。

于是便玩笑般的建议:“将来我死了,三峡大坝修成可别忘了在纪念文章里提到我啊。”

虽然是一句戏言,但这些年来,身边和主席亲近的人却都明白他对三峡工程的期盼,其中一直陪着毛主席为这个任务努力的就有刘少奇。

刘少奇推进三峡工程

刘少奇和毛主席有着多年的友谊,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2年的夏天,有着共同信仰和革命理想的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直陪伴在毛主席左右,两人在处理事务上十足的默契。

1960年,刘少奇和夫人一起来到三峡考察,坐的船也是毛主席曾经当年乘坐过的“江峡号”,真是缘分不浅。

看着眼前的滔滔江水,刘少奇也十分担忧,他担忧的是三峡工程开展后,沿途的城镇和人民需要如何搬迁,之后的移民该如何安排心得经济来源。

这些问题始终在他的脑海里转个不停,因此他仔细地询问了工程建成后的水位线,结果也让他很吃惊。

经过计算,将近百万的移民和要被淹没的无数城镇,意味着一笔天文数字,我国目前显然是无法负担的。

刘少奇默默地在心中算着一笔账,他明白眼下不行不代表永远不行,一旦三峡工程成功,带来的效益是造福无数国人得到。

因此他忍不住和身边人感慨“三峡的事情如果成了,我们就能摆脱一穷二白了啊!”

这话一出,大家的眼里都多了一丝憧憬,都在心里期待着那一日早点到来。

1960年5月,刘少奇在长江三峡察看地形

而后刘少奇一行人来到了三斗坪的回水沱,也正是林一山和毛主席说过的三峡水利枢纽的中心地带,刘少奇决定去勘探队亲自看一看。

毕竟要想修建三峡大坝,考虑的方面是非常多的,其中地质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要仔细了解当地的岩芯情况和板块运动情况。

刘少奇认真地看了看堆在一旁的花岗岩问道:“这些石头的抗风化能力如何样?会发生地震吗?”

负责的专家连忙解释,这里几百年来,地震都没有超过0.6级的,而且地质也没有问题,是经过仔细勘察过的。

听到这话刘少奇才算放了心,但他还是再次叮嘱了几次:一定要把技术问题解决好,不要急功近利,要万无一失,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代!

不得不说两位领导人的想法很契合,正是因为有这样对三峡工程的重视,本着造福后代的出发点,这才能将前所未有的大工程成功变成了现实。

但可惜的是,刘少奇同志于1969年逝世,没能等到三峡工程动工的那一天,不过他的幼子刘源却继承了他的遗愿。

两家后人的重逢

刘少奇对子女们的管理一直十分严格,刚刚14岁的刘源就被送进了野战军当兵,之后多年也只是默默地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往上走,但也正因这些经历,他也很早就变得成熟起来。

1994年三峡水电站正式动工兴建,这距离当年毛主席和刘少奇关注这项工程,已经过去了40多年。

也许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时任武警水电部队政委的刘源被派到了三峡工程的工地上,他激动不已,从这天开始便日夜奋战,只想早日替父辈们圆梦。

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1966年10月18日,一个许久未见的亲人也来到了这里——毛主席最疼爱的女儿李讷。

上文说过,毛主席和刘少奇两家人有着多年的缘分,而且当初住在中南海时还是邻居,闲时经常互相串门。

正因为这样,两家人的孩子也从小就建立了友谊,李讷就非常喜欢刘源这个漂亮又精神的弟弟,这段姐弟缘分也始终埋在两人心中。

这天李讷本是来到三峡工程参观,但却无意间得知,当年那个刘源弟弟就在这里工作,她马上写了一封信让人送过去,表示希望可以见上一面。

收到信件的刘源也是万分惊喜,抓紧完成了自己手上的工作,来到西陵长江大桥桥头焦急地等待着。

当李讷从车上下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看到了他,连忙走上前,两人激动地握手拥抱,在场人也都激动不已。

一番交谈后,李讷也终于平静了下来,她笑着说:“小时候的源源长得多漂亮啊,现在都长成威风的大将军了!”

刘源听了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亲人面前,他依然显得有些羞涩,但等看向建设工地时,他的眼神又坚毅了起来。

他激动地对李讷说:“我们一定会建成这个世界第一大坝,到时候就写上毛伯伯的诗‘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李讷眼眶也湿了,两位曾经的领导人没有看到的三峡工程,两人的后代却都得以见证,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也被记录了下来,报道之后再次引起了许多人对伟人的怀念和敬仰。

2006年5月20日,长约2335米、海拔高程185米,耗时12年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不仅是给伟人的一份答卷,更是送给中国人民的一份礼物。

直到2022年的今天,三峡水电站依然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这背后不只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几代人的付出。

伟人已逝,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却不会被遗忘,正如三峡工程护卫着长江流域的安宁一样,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也始终保护着中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18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