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许有壬,延祐首科进士,历经七朝,担任集贤大学士、中书左丞等职,是元代中后期位居显位的汉人之一。幼年聪慧,“一目五行”,而立之年,又高中进士,历朝四十余年,在政事文学方面均有声名,受到同时代和后人的高度赞扬。

踏入官场

大德十一年,许有壬至京。因无人举荐,不得以“落魄京华”三年。三年内,接触新知识大都文化圈),结交新朋友,扩展社会网络,对其曰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重要帮助,此外,还结识了发展为亲家的朋友。至大二年,终因元武宗修建中都之机,有幸被荐为开宁路学官。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学正三年期间,许有壬不仅适应了塞北环境,且能安心教阅经书,为延祐首科高中进士奠定了基础。在京师好友的引荐下,任职山北书吏。在山北,许有壬结婚构室,处理公务,并摸索出与蒙古贵族等人相交的方法。这一方法,对日后与朝中蒙古上层人士相交,稳定其政治地位有所帮助。

许有壬“英翘之士,被乡荐而会试南宫者,百三十五人”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殿试的资格。据《廷对贴黄引》载:“乙卯科进士,廷对誊录卷首,有读卷官考第甲乙语。文将梭,乙览所仅存者凡二十九帖。护都沓儿等二十七卷,乃集贤直学士臣赵孟所批;张起岩、许有壬二卷则翰林侍讲学士谥文敏元明善笔也。”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许有壬的作文,应得到考试官及赞卷官元明善认可的理想人才标准,而给予很高评价。殿试不識落举子,只决定名次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阅卷完毕,“监试官同读卷官,以所对策第其高下,分为三甲进奏。”

许有壬殿试名次的评定,曾让知贡举平章政事李孟、读卷官参知政事赵世延、集贤学士赵孟议论不一,争执不下。最后达成一致,“乃从之”,置许有壬第二甲,得授正七品同知辽州事,赐进士出身。延祐首科是许有壬政治舞台的转折点。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为官政绩

延祐二年,许有壬擢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三年任职间,其“闭城稳民”、“驳吏抑豪”之事,见于史载,为人所详,但其上任的具体时间及其他施政情况,却知之甚少。本节通过对许有壬上任辽州时间和其施政内容的分析,以了解许有壬在辽州为官期间的行治事功,从而试图探讨进士出身之人在施政地方时所表现出的儒家政治思想和儒治行为。

许有壬1316年上任直到1319年被召命新职,在辽州行事三年。期间关心百姓疾苦,政绩显著,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他至文庙释典行礼,举行殿谒。待其拜谒后,对辽州文庙常年失修,倾圮之伤感,难以按捺于心,乃与张思义知州商议,试举一州之力修缮庙学,最后得张君应赞,后由辽山县尹李行简董其役。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进士出身的许有壬在辽州建学事迹,对于北方其他州郡来说,能起到激励作用。在皇庆二年,恢复久废的科举考试,刺激庙学的兴建;皇庆延佑年间,出现人们相互激助,文治兴盛的局面。科举恢复的前提下,进士出身的地方官更多为激励学者上进,兴建庙学,同时对地方来说,又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作为地方官的许有壬,在“劝农桑”方面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面对长时不雨的情况下,应极力减少天灾所造成的损失,组织人力幵渠挖沟,引水灌溉,保障现有的田地庄稼恢复牛机,似“辽州地处太行绝顶,山川险峻地少平夷”的实际情况,午有壬根本就不能与其他州郡,修渠引水,以保及时灌溉粮田,无力可施救,但又不能不作为。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在面对山多地少的情况下,也只能“呼吁祷神”。在祷雨仪式上,他抱着“心诚则灵“的心理去谨慎处理每个细节,久违的甘霖终于降临。但这次的雨水量并不大,不足一犁深,对于旱情的缓解作用并不大。许有壬不得不与同僚继续为民求“神”,奔波地方。

许有壬为民请命的决心彰显无遗,其奔波于祷雨之事更凸显他恤民的一面。终于在许有壬等人的祷告下,暴雨降落,乡间各地,普沾恩泽。为纪念此事,许有壬欣喜之至,不仅如此,他还深入田里,体察民众疾苦。面对豪霸,许有壬颇有惩罚力度,“右族贪虐者惩之”。

在辽州三年,施展了自己的才干,体现出其经世济民的思想。始终以关心民众疾苦,维持州郡治安稳定为己任,廉洁清省,深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的功绩,在辽州大成门外东立祠堂祭祀,一直到清代,香火不断。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许有壬任南台御史,出巡时间大致在八月终至次年四月;在出巡省部,除奏劾贪墨官员外,还关注贪吏、民生问题,惜无权申诉。

至治三年八月,英宗自上都南还大都。当晚,御史大夫铁失、蒙古诸王及臣僚等人以铁失所领阿速卫为外应,杀死英宗和中书右丞相拜住。这次事件发生在元英宗驻辟的南坡,故史称“南坡之变”。“南坡之变”发生后,铁失等人严密封锁,留职京师之人都不知英宗已被試杀的事实。

“三年秋,御史大夫铁失等自上都来,夜扣国北门,径入中书,称遽矫制,夺执符引,莫知其端,久之,稍有知上暴崩于南坡者。”对于许有壬来说,他此时在上都准备乡试,并不知政坛发生怎样的变数。待乡试完,时己是九月初旬,返回大都后,才察觉朝中变动,于是积极上报,行使自己“司耳目之寄,任刺举之事”的职责。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至治三年末,泰定帝即位不久,政权尚未稳固,为争取汉族士人的支持,积极广开言路。许有壬作为对新政府极力拥护的一员,极力劝说泰定帝应努力解决的十件大事,对新政府的施政方向,提供了一个理想、实用兼备的具体建言。获得了泰定帝的首肯和采纳。

三月,在泰定帝设立詹事院后,许有壬被选为詹事中议,“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离开监察职位。在英宗被献,泰定帝初立,能够守正不阿,检举长官董守庸等的依违附逆,以后又奏劾贼党,表章受祸的大臣赵世延等,能够表现台谏的风骨。而在泰定即位之初,能够上言十事,针泛时弊,更表现出不俗的政治能力。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至元废科

科举自延祐二年以来,经过顺利举行七次后,因至元元年十一月元顺帝的废科举诏,而被中止。其实,在此以前,反科举之音就不曾断绝,但都能在儒臣们竭力保护下得以维持。元顺帝至元元年废科,许有壬与其他儒臣们仍共同努力维护科举,惜力荐观点未被采纳。

科举废止对曾努力维护的儒臣带来不小的打击,而许有壬时身居高位,自然所受冲击更大,特别是事后的屈辱,对许有壬的心理和政治生活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元顺帝至元元年十一月,废科举诏下。宣读废科之日,许有壬被放置班首,“翌日,崇天门宣诏,特令有壬为班首以折辱之。有壬惧及祸,勉从之。”待宣告结束,“治书侍御史普化诮有壬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可以说,在至元废科的当日,许有壬就经受了较大的屈辱。面对这样的局势,许有壬选择暂时退隐,“以为大耻,遂移疾不出。”从而遭遇了其官途中的第一次重创。但心理的伤害相比其他方面来说,或许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多少,特别是在面遇好友和阅读有关科举诗文时,因自己不能保护科举持续进行,其愧疚之心,遗责自己未尽全力之意,便会流露无遗。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至元二年,许有壬遇到参加会试的好友陈季和,他在临别时,说:“天下之知季和者莫予若,而予又执政,乃处之若是,其愧于车车笠之语多矣,尚欲胶荣以妨贤路乎?”

在给好友杨廷镇题《所藏首科策题》时,他说,“而不才适在政府,封檄不武,匡救无术,有愧于七科五百三十七者多矣!”感觉有愧于学子,并说自己现在还有何面目来观览“圣策”呢?“亦何面目复观圣策耶?”不仅哀伤“岁月之飘忽,君臣之奄弃,世事之多变也。”而觉有愧,“臣有壬则兼之矣”。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同时代的人对执政的许有壬,因没能保护科举,都会表现出斥责之意。亦师亦友的刘岳申事后在与许有壬的书中写到:“参预大政之时不能保有其举之莫敢废,今明公为御史大夫之戴,又岂可谓有其废之莫敢举哉?”可见许有壬在执政时期,因为发生“废科”,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现在“过河拆桥”一词的流传,也成为指责许有壬最为痛骨的故事。

结语

对于元代科举,许有壬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后至元元年,许有壬坚持恢复科举,与权臣辩论公堂,力陈科举取士之利,后因势单力薄,失败受辱后不得不辞官隐退。由此可见,许有壬作为元代汉族士人的代表,不计个人荣辱,而竭力保护科举制度。至正二年,元朝恢复科举,许有壬在新政之始,被诏至京师,担任知贡举一职,从而获取主持科举的机会。

许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

其后因开河问题与丞相脱脱意见相左,被上章弹劾,辞退归里,虽然他出任中书左丞的时间较短,但维护科举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许有壬打破了狭隘的民族观念。因其丰富的游学与常年仕宦的经历,许有壬一生交友广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士绅。特别是在元朝民族隔阂严重的情况之下,许有壬同蒙古、色目人都有交往,甚至继室都出自色目贵族之家,—此举充分体现其民族平等的思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7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