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权倾朝野的丞相史嵩之

史家本就是江南豪族,历代都有族人在朝为官,其中最出名的人物就要数著名的南宋权相臣史弥远,而史嵩之正是此人的侄子。

拥有这样的背景,史嵩之的从政之路可以称得上是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做了襄阳府通判,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副书记。

初入仕途的史嵩之年轻气盛,有着很大的政治抱负,此时的他也算得上一位有为青年。

南宋时期权倾朝野的丞相史嵩之

众所周知,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有金国虎视眈眈,内部政事糜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更是处在南宋和蒙古交界处,为了防备蒙古铁骑的骚扰,朝廷在此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人多了问题就多,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大军和百姓的粮食问题,而史嵩之负责的就是襄阳的屯田事务。

在这段时期,史嵩之确实制定了很多屯田良策,不但解决了当地宋军的吃饭问题,甚至还有不少余粮,大大充实了当地府库,也正因屯田有功,很快,史嵩之就升任了枣阳知州。

到任后,史嵩之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屯田之上,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了过人的政绩,再加上家族的运作,史嵩之的官位扶摇直上,很快就担任了刑部侍郎之职。

宋朝的刑部侍郎从职责上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副部级高官,彼时的史嵩之可谓是风光无两。

不久之后蒙军攻金,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消灭金国,蒙古派遣使者来到了南宋,打算与南宋联合,南北夹击共同灭金,为了表示诚意,蒙古承诺灭金后将河南归还给宋朝。

对于宋理宗和南宋诸臣来说,金国曾经给予大宋的耻辱是刻骨铭心的,而蒙古跟大宋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现在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宋理宗当然不会放过。

彼时的金国早已不复从前,单单抵挡蒙古大军都是力有未逮,再加上南宋从背后给这一刀,很快就分崩离析,意识到大势已去的金哀宗也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场久违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南宋君臣的信心,而灭了金国之后,蒙古似乎也没有遵守承诺归还河南的意思,群情激愤之下,宋理宗打算乘着大胜之势,出兵一举收复河南。

大部分南宋官员已经被胜利蒙蔽了双眼,认为蒙古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宋军所过之处,其必定望风而逃,而史嵩之却是少有的几位保持着清醒头脑的大臣之一。

为了避免宋军损失,史嵩之上书宋理宗,表示现在与蒙古军队作战恐怕败多胜少,一方面南宋经过金国多年压榨,朝廷早已疲惫不堪,境内百姓流离失所,此时朝廷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让利于民,提高军队战力,而不是对外用兵耗损国力。

再者说蒙古铁骑战斗力强悍,纵横北方几近无敌,大宋军队已多年未进行过战斗,无论是从装备上还是战斗力上都差蒙古远矣,匆忙开战恐无胜算。

史嵩之有理有据的分析虽得到了不少同僚的支持,奈何宋理宗在主战派的鼓吹下早已失去了理智,对朝中反对的声音根本就不加理睬,一意孤行地对蒙古发动了进攻。

这场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非但没能从蒙古手中夺回河南,反而给了蒙古入侵大宋的借口,在蒙古大军的疯狂反扑下,南宋军队接连失利,失去了大片领土。

事已至此,宋理宗悔之晚矣,对曾经的主战派也渐渐失去了信任,对敢于上书痛陈利害的史嵩之则越来越是器重。

为了扭转前方战势,宋理宗任命史嵩之为淮西制置使,统一指挥淮西一带的军事,抵挡蒙古军队的进攻。在他的调度下,宋蒙之战很快出现了转机。

宋军不但抵挡住了蒙古铁骑的兵峰,而且还逐步收复了大片失地,将两军的战线推到襄阳以外,随着宋军的捷报频传,史嵩之的官位也水涨船高,升任京西、荆湖安抚制置使一职。

随着双方战斗陷入胶着状态,蒙古方面便派遣使者前来南宋议和,面对大好形势绝大多数南宋官员是不愿意罢战的,唯独史嵩之看出了宋理宗的厌战情绪,力排众议主张与蒙古议和。

虽说宋蒙的这次议和最终并没有实现,但史嵩之的刻意逢迎,却使得龙颜大悦,从此后宋理宗对史嵩之可以说是信任有加言听计从,并很快将其升任为右丞相。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作为史弥远的侄子,揣摩上意,阿谀献媚也是史嵩之的拿手本事,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宋理宗对他越来越喜爱。

刚刚担任丞相时,因有着左丞相李宗勉的制衡,史嵩之表现的还是比较勤勉的,也制定了不少有利于国家,百姓的政策,提拔了一批真正的人才,南宋出现了昙花一现的盛世之景。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久居高位的史嵩之渐渐开始沉醉于权力带来的快感,尤其是李宗勉过世后,史嵩之更是成了独揽朝政的一代权相。

对上,史嵩之极尽谄媚,讨好宋理宗;对下,史嵩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几年时间,就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南宋的形势也随之急转直下。

就在史嵩之权力到达巅峰之时,有一件事却让他头痛万分,那就是朝廷的丁忧守制。

所谓的丁忧,就是一旦朝廷官员父母过世,该官员必须卸任回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再酌情启用。

说是三年后启用,可实际上守孝三年后,还能官复原职的人少之又少,还没有享受够权力的史嵩之自然不愿如此。

在其父亲病入膏肓之时,史嵩之突然力排众议,夺情启用了一位在家丁忧的大臣,不明就里的难免对史嵩之的做法感到一头雾水,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他在为自己日后的启复造势。

其父过世后,史嵩之便上下活动,希望宋理宗尽快让其官复原职,事实上宋理宗确实想这样做,但却受到了诸多大臣的反对,为避众怒,此事也只得作罢。

在之后的岁月里,史嵩之又多次通过关系企图回朝为官,但无一例外的,在群臣的抵制之下不了了之,直到公元1257年史嵩之病逝,也没能再次重返朝堂。

关于史嵩之的死,民间有一传言,说他根本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仇人刺杀身亡,且其首级也被仇家割走,下葬时家人只能用黄金制成人头代替,因此留下一桩千古迷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84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