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一生怀孕一次,产后“萝莉变大叔”,为何在农田越来越少见?

黄鳝做成美食人人都喜欢,以前在农村稻田十分常见,晚上打手电筒就可以抓到很多。但现在黄鳝却越来越少见,甚至夏天晚上都不见它们活动,这是为何?

黄鳝一生怀孕一次,产后“萝莉变大叔”,为何在农田越来越少见?

先来了解一下黄鳝。

黄鳝又叫鳝鱼,主要栖息在河流、稻田、池塘等淤泥里,除了西北和东北北部,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鳝鱼以水中有机物、其它小鱼小虾、水蛭等动物为食,体长大约在20到60厘米,最大可以长到1米左右。

黄鳝有非常独特的性别和繁殖方式。

它们在出生时都是雌性,一生只怀孕一次,分成三批次产卵,产后性别逆转,从“萝莉变成大叔”。

这是因为鳝鱼出生时有两套生殖系统,但是幼体会优先发育卵巢,等到发育成型并产卵后,卵巢又会退化发育成精巢,黄鳝就完成性别的转换。

这种性别转换是不可逆的,所以鳝鱼一生只可以当一次妈妈,不过这不是鳝鱼越来越少的原因。

因为鳝鱼受孕之后,会分成三批次产卵,每次数量在300到800枚,繁殖能力比大多数动物都要强。而且黄鳝6个月性成熟,就可以加入恐怖的繁殖大军。

农田黄鳝数量减少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人为过度捕捞,第二是生态环境的恶化。

鳝鱼的肉质非常鲜嫩,经过烹饪可制成特色美食。鳝鱼还是一种食补药材,具有补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所以鳝鱼非常受食客的欢迎。

养殖的鳝鱼近40元一斤,即便如此市场仍供不应求。而且人们更钟爱野生鳝鱼,一斤野生鳝鱼是养殖鳝鱼的两倍以上。

有市场需求就会有捕捞,大量人员到乡下捕捞鳝鱼,甚至还带火抓鳝鱼的直播,一场直播多达几十万人观看,抓鳝鱼的视频的播放量,一条就可达100多万甚至更高。

这些是比较文明的捕捞方式,而有的人却进行“断子绝孙式”捕捞,比如电捕、下地笼、甚至是药渔。

电捕非常好理解,就是利用高压电流将水里的鱼电晕,这种方式非常高效,但对电捕人员也非常危险。

2019年,在安徽肥东县马湖乡,一名村民电鱼时触电身亡,留下孤儿寡母极其可怜。

什么是药渔呢?简单说来就是用农药毒鱼,农药里面的鱼藤酮和甲氰菊酯,可以损害鱼类的神经系统。

投入一定浓度的农药,基本上连鱼苗也一锅端,比电捕的效率更高,同时危害性也更大,该水域的所有鱼类都不能幸免,人食用后也会有一定危害。

所以不管是电捕还是药渔,在我国都是违法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判刑几年,但有的人偏偏不信邪。

2021年,安徽省舒城县一男子嘴馋,带着自制设备到田沟电鳝鱼,刚电到5条鳝鱼就被警察抓个正着,最后被没收工具被罚款2000元。

无独有偶,2019年,贵州省德江县的田某某,他向当地某河流投放3瓶甲氰菊酯,共毒死105条河鱼,最后被判处拘役三个月。

过度捕捞只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

前面讲的电捕和药渔,因为有法律的约束,只是小打小闹。而农田鳝鱼数量减少,罪魁祸首是农药化肥的滥用。

除了前面讲到的鱼藤酮和甲氰菊酯,其实化肥的危害也不小。化肥富含氮元素,使水里的藻类植物快速生长,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让水质恶化,大量水生物因此死亡。

氮离子在水里会形成硝酸盐,它会让水的口感变得干涩,水垢也特别多,大量摄入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总之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百害而无一利,所谓的提高粮食产量,也只是短期内的效果,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地盐渍化,过几年就会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62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