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寒门才女写《卖米》感动中国,病逝后北大追悼,葬于八宝山

2003年9月,知名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在八宝山菊厅参加一个人的追悼会。

这个人就是撒贝宁北大法律系的学妹,名为张培祥。同样也是那个写出《卖米》这部小说的的北大才女。

北大的学长与导师们穿着黑衣拿着白花,送了张培祥最后一程。

为他充满苦难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那么这位优秀的北大才女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心路历程,催生出了《卖米》这部优秀的小说?

一部小说感动数万中国人

在《卖米》这部小说没有出版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这样悲惨的故事只会发生在吃不饱饭的时代。

然而书中的故事就是出生在1979年的北大才女张培祥真实的人生经历。

书中张培祥担着大米走的那几十里路不仅仅是陪伴母亲卖米的路,也是张培祥奋力从走完苦难的路。

这样一位才女不仅创作过《卖米》这篇令人潸然泪下的小说,《大话红楼》也是这位24岁姑娘笔下的小说。

为什么说出生于1979年的张培祥是一位24岁的姑娘呢?因为2003年就永远的离开了人间。

2003年9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菊厅,张培祥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

前来送她最后一程的老师和同学一个个泪如雨下,知名主持人撒贝宁念着给这位24岁才女的悼词。

上天收走了她的生命,只在人间留下了一段她的故事。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张培祥的童年,只能用苦难这一个词来形容。

1979年出生于湖南偏远山村的她,从小就尝到了贫苦的滋味。

黄土的房子,昏暗的灯光以及日日吃不饱的生活都在证明着张培祥家中的贫穷。

张培祥的母亲从小就有小儿麻痹症,一手瘫痪,根本就干不了重活。

与此同时,张培强的父亲也是个药罐子,体弱多病日日离不开药品。

但张培祥就是像是从苦难中开出的花,即便困苦,即便难过,她还是微笑面对。

当时的张培想白天去学校上学,放学回来,立刻就赶到地里帮母亲干活。

对于当时的张培祥来说,上学是唯一的快乐时光。

可就在10岁那年,她的亲生父母竟然想要剥夺他最后的快乐。

当天张培祥背着书包赶回家中,却看到老父亲满面愁容的坐着。

“要不就不上了吧?”这是当天父亲开口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虽然年幼的张培祥是山里没有见识的小孩,但她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能够改变人生。

但现在她即将失去唯一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年幼的张培祥本想反驳。

但她想到了家里的农田需要有人干活,父亲的病需要药物来维持,自己的弟弟也需要照顾。

因此,即便是心里不愿意,张培祥也把头点了下去。

对她来说当时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在夜晚十分,蒙在被子里大哭一场。

可眼泪对于穷人来说一点用都没有,第二天张张培祥依旧像个没事人一样,和父母一同出门干活。

几天后,张培祥的老师发现她已经好久没有来上学,随后就联系了她的家人。

张培祥的姑姑知道以后,立刻赶去了张培祥的家中,这才知道张培祥被迫辍了学。

张培祥的姑姑可以说张培祥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姑姑也知道自己的哥哥十分困难,随后便带走了张培祥,继续供她上学。

努力的孩子后续遇到了许多人生中的贵人。

北大才女的风雨求学路

或许是失而复得的喜悦一直激励着张培祥,或许是对于读书的渴望一直激励着张培祥。

被姑姑带走后,张培祥努力学习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醴陵一中。

这个学校虽好,但是对于张培祥这个家庭来说,又多了一笔开销。

最后辗转反侧,张培祥到了醴陵四中上学。

可能是见识到了自己的家里究竟多么需要钱,张培祥在上中学这件事上又打起了退堂鼓。

成绩很好的张培祥,居然想直接去上中专。

在她看来,当时随便考个中专可以尽快去找工作,赚钱养家。

或许当张培祥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时,她也曾犹豫,毕竟上学对他来说是最快乐的事情。

但残酷的现实却一直告诉他,这样美好的事,她不配拥有。

但如果张培祥当初真的这样做了,我们就可能看不到《卖米》这部优秀的小说。

纵观在张培祥人生中帮助他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可惜他的才华,可怜这个小女孩的处境。

张培祥的初中校长罗定中就是如此,早在张培祥上,初中是罗校长就看出了这是个好苗子。

现在这个好苗子居然想去上中专,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于是,罗校长悬崖勒马把中专考场上的张培祥拉了回来。

在了解了张培祥的顾虑之后,罗校长告诉他让他放心,他考高中上大学后面的学费由他一人承担。

罗校长的这番话,让张培祥看到了最后一丝曙光,但张培祥没有想到,就在她认为自己转运时,噩耗来袭。

初中校长改变改变张培祥的一生

在高二那年张培祥的父母病了,母亲患上了乳腺癌,父亲得上了肾结石。

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张培祥会不会产生第一次恶意,她对生活报之以歌,生活却处处针对他。

对她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拿自己父母的命来换,她认为不值。

所以张培祥没有和任何人说,默默收拾了自己的东西,离开了学校。

或许他离开之前也有不舍吧,但这又能如何办呢?学生消失了几天,班主任将这件事告诉了校长罗定中。

自己好不容易劝回来的学生,如何会轻易放走。

他按照原来的地址,找到了张培祥的家,没想到却扑了个空。

原来张培祥为了给父母治病和父母一起到深圳打工去,人已经走了。

罗校长这样直接到了当地的电信局查从广东深圳打回来的电话,他将这些抄写下来的电话一个个拨了回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也可能是上天也不想看到这样一个人才被埋没。

本子上的电话竟然真的有一个是张培祥的。

联系到张培祥之后,罗校长劝她赶快回来参加高考。

电话那头的张培想似乎恍惚了,她犹犹豫豫,不敢回答。

罗校长亮出来最后的底牌,“只要你回来学费的事情不用担心,父母的事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句话戳中了张培祥的心,这个女孩又回到了她熟悉的学堂。

因为身上肩负着太多,张培祥一天比一天努力。

她再也没有了退缩的想法。

1997年,这个人生坎坷,且多次辍学的女孩以湖北省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法学系。

她的人生终于开启了逆袭的剧本。

在北大展露文学才华

家里出了这样一个状元,张培祥的父母东拼西凑的借来了1000元,当作状元女儿的盘缠。

张培祥带着这沉甸甸的1000元以及父母和老师的殷切期望走进了北大的校门。

她或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在这所高等学府里读书。

因为知道自己的不易,张培祥没有荒废大学里的一分一秒。

她半工半读几乎没有要家里一分钱,更重要的是在北大这所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张培祥的文学梦生根发芽。

火爆在各大高校网站上的《大话红楼》就出自张培祥之手。

不过后来让张培祥爆火的还是《卖米》这部小说,卖米发表出来后获得了北京大学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

人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卖米》之所以能够暴火或许就是因为融入了张培祥的个人情感。

因为这部小说就是张培祥最真实的童年写照。

书里描述,在炎热的夏天张培祥就要早起和母亲一起担着米到城里卖。赚回来的钱不能补贴家用,而是直接给父亲买药,因为考虑到母亲的身体,年幼的张培祥总是自告奋勇干更重的活。

当时留下来的汗水或许比张培祥这辈子的泪水都要多。

汗水流进张培祥的眼睛里,酸涩无比。

但她更担心的是没有人来买自家的米,如果米没有卖完了,就意味着张培祥又要掂着的沉甸甸的米袋回家去。

但是她就是在无奈与痛苦之下,过着自己的每一天。这部小说发表出来之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一颗文学界的星星冉冉升起,后来张培祥还写下了《七种乐器》、《红楼十日谈》等作品。

有了稿费与邀请费,张培祥再也不用为钱发愁,读书真的改变了她的命运。

可就当人们认为这个女孩开始转运的时候,上天却无情的收走了他的生命。

患白血病英年早逝

这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过日子熬到头了,生命却到了尽头,张培祥就是悲剧的主角。

2003年,张培祥感到身体不适,身上还莫名出现了红点和青紫色的斑。

由于当时非典肆虐,张培祥以为自己感染上了非典,刚开始没多在意。

5月份的时候,张培祥去了医院体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是医生给他的诊断。

普希金的诗中曾这样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不知道当时的张培祥有没有想到这句话。

但上天确实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拼尽全力获得的幸福生活即将逝去。

后来的张培祥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她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够挽回自己的生命。

曾经赚的钱也因为昂贵的医疗费打了水漂。

当张培祥的家人赶到北京之后,她已经是强弩之末。

张培祥告诉自己的家人,去世之后,就将他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留在北大的校园里,一半带回自己的故土。

因为这两个地方见证了她的黑暗时光与巅峰时刻。

安排后事之后,2003年8月27日,24岁的年轻女孩离开了人世。

北京大学在北京八宝山菊厅为他办理了追悼仪式,悼词的朗读,主持人就是张培翔的学长撒贝宁。

这也是北大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一个学生公开举行追悼仪式。

人们都在为这位天才作家的离世而不舍,她化作了一缕风,一朵花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进行她的文学创作。

小结

纵观张培祥的人生,要比她自己写的小说精彩得多。

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现如今一个普通学生得到的,就是曾经张培祥渴望的。

我们也要更爱惜自己的生命,才能不枉在这人世间走一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6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