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时期,师级编制的诞生对于法国军事发展有何影响?

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对于军事组织而言最大的贡献之一,就在于把既可以独立运动又可以灵活集中的“军”、“师”两级编制完善并推广。

编制革新

师级编制的出现顺应的是军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在17世纪,军队的编制相对简单,由各常备团组成军团,军团由司令指挥,各团只是单纯的作战单位,不具备独立行动的功能,各团强烈地依附于军团的指挥。

这与17世纪的军队规模较小的情况相适应。至18世纪国家常备军成为欧洲各国建军的一种趋势,军队规模不断打大,过去的军团常备团的两级制因其灵活性的欠缺、指挥的困难和对补给的巨大压力便有了革新的必要。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在18世纪中期法军率先开始了“师”级编制的实验。

最初,师级编制只是一种临时性编制,并不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到了七年战争及以后,师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法军的行动中,且开始有军事思想家把师当作一种全新的可以寄予军队高度灵活行动能力的一种工具来对待。

布尔塞、吉贝尔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这种设想提了出来,在他们的设想中法军可以依靠一种新的编制来实现军队的高速机动。在布尔塞那里,师开始具备了独立作战、分别进军、互相支援、并可以迅速集中的功能。

吉贝尔在《战术通论》中则进一步将师级建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将军队分为不同的师级纵队,将他们分别派遣到不同的行军路线上,不仅可以获得更快的行军速度,还可以覆盖更广大的区域,更容易与敌军遭遇,而且也可以借此来迷惑敌军,让其难以分辨主攻方向。而一旦战斗打响,师还可以进行迅速的集中。

另外,分路行军再配以因地自给,大军的补给获得也相对容易些。吉贝尔的师级编制设计与其反对阵地战提倡运动战是相适应的。1776年陆军大臣圣日耳曼在法国开启了师级编制的实行,只是这种师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一种行政区。“行政师”下辖步兵的常备卫戍部队,其指挥官可以组织各师的对抗演习。行政师并非真正的现代军事意义的师,他不配备炮兵、骑兵等专业部队,因此不具备独立行军作战的能力。

师级编制的诞生

真正的师级编制诞生于法国革命,它是普遍兵役制带来的军队规模迅速扩大化的必然产物。1791年法国开始大规模扩军,夏天法军已有158个营。为了指挥的方便,法国革命政府将部队编为23个陆军师,这些师由两个以上的半旅组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包含了炮兵、骑兵的等专业兵种。

1792年,法军颁布的作战条令规定,各部队必须分成6支独立的纵队行进,这意味著旧军队行动必须以整体为单位的传统在法军中成为过去。1793年2月政府通过合并法,将正规军、志愿军、征募兵等所有武装力量合并为一支统一的军队,下设师、旅、团建制。法军作战用的永久常备师级及下辖的旅级建制至此确定。

至当年夏天因为全民皆兵政策,法军又由300个营扩张到543个营1794年,茹尔当进一步将师级建制明确化,他规定,每师下辖两个步兵旅、两个骑兵团、一支马拉炮兵队,共计8000-9000人这样的一支师级部队,因为配备了步、骑、炮三个兵种,而成为一个拥有综合功能、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军事单位。

当然,除了军队规模的增大和指挥的实际需要外,交通情况的改善、军事制图和参谋工作的改良,以及补给制度自给化的加深都是师级建制最终落实的条件。!为了增强作战单位内部的协调性,革命战争爆发两年以来的士兵内部不和的情况通过1794年的混编工作得到了解决。

混编工作法案在吉伦特政府时期就已经通过,但因为吉伦特政府的威权不足而拖延至雅各宾时期才得以实施。卡尔诺于1793年冬-1794年对75万大军进行大规模的混编工作,原先对立的老兵和新兵被混编在一起,一般是两营新兵与一营老兵混编在一起构成一个半旅,这样混编后的两个半旅组成一个旅,再由这样的两个及以上的旅组成一个陆军师。

这种混编并非一味地生拉硬拽,而是尽可能地考虑到士兵的主观士气因素。如尽可能地将来自同一地区的老兵和新兵混编在一起,及设计由老兵和新兵共同进餐的“餐站系统”和共睡一张床的“床伴制度”,保证老兵、新兵和指挥官能够一同生活、行军与作战,这有助于帮助新兵适应军旅生活和提高士气。

这一点从士兵们的信件就可以看得出来,如一名士兵在信件中就说“一位公民与他的朋友和亲人一起战斗,会产生出更大的热情。”另一位士兵则抱怨整编后自己为失去了和老战友在一起的机会而感到不适,“同以前从未见过的人一起作战没有一点乐趣,我的一些同志回了巴黎,另一些去了我们原单位。”

师级建制在革命战争时期对于提高部队灵活性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各条战线上,法军靠这种新的编制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如在意大利和德意志,法军的协同配合就与反法同盟联军的不普配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灵活配合的精神以师为发端,逐渐感染到军团间的配合上。1796年底-1797年桑布尔-默兹、莱茵-摩泽尔和意大利军团三个军团协同配合兵锋直指维也纳的作战,是法国革命战争时期最大规模的协同作战,1797年3月,意大利军团渡过伊松河进入奥地利,不想失去首都的奥地利人于4月初被迫接受了停火协议,6月法奥签订《坎波福米奥条约》,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即告结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