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太爷爷开始说起,简谈百年国人家装变迁史

生活离不开的就是“衣食住行”,而这四个字里,“住”则是国人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除了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住房环境也在悄然改变。从民国时的小楼和洋房到60年代的苏式公寓,再到80年代中国特色小区,直到新世纪城市面积的扩张,城市化建设高度发展,各种高层拔地而起,我们的住房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

而说到不同年代的住房环境,我们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在不同年代背景下,人们对自家装修陈设的品味也随之变化,既与上一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饱含着当下独有的鲜明特色。

今天这篇文章,小编会带领大家,从黑白照片时期开始,到60年代,再到80年代,最后回到现在,分别介绍这四个时间点上,中国人家里的装潢,陈设的独特风格。

#A:20世纪初

中国终于摆脱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一切都百废待兴,大量受过西方教育或在早已被西化的日本留学的中国学子纷纷归国建设。

他们既带回了先进知识,又将西方文化领入了中国,西方的音乐,电影,生活习惯与此同时也悄然发展。

同时,由于殖民影响,大量西式建筑也在中国开始兴起,于是,中国人的家里开始出现了带有鲜明西方特色的陈设。

△民国老照片

接受西方教育的青年人已经换上了西装,而出生在清朝的老人和传统的中国妇女小孩依旧身着旧式中装,这在民国初年的影像里随处可见。

△民国老照片

一张照片几乎涵盖了民国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家庭的影响:播放黑胶碟的留声机、墙上的美人照、风景照、吊灯、油画、西式沙发、钟表、台灯、门边的衣架还有门上的电影海报。

无不体现出一个生活在城市,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家庭会选择怎么装点自己的家。

#B: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的生活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时代的转变,中国家庭的装修陈设也从之前的西方化和中国本土的相结合,变成了向苏联老大哥看齐,一切以务实,简练,单色调为主。

典型地沿袭了苏联风格的筒子楼,是我们的父辈儿时的记忆。

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墙上伟人的画像也是那个时期的特色之一。

70年代让人引以为豪的“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是那时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八、九十年代

对于中国来说,是朝气蓬勃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更多舶来的新事物又重新回归中国人的生活。

在六、七十年代遗留的筒子楼和新建造的中式公寓里,中国人家里又重新焕发色彩,也侧面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我爱我家》剧照

94年出品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如实反映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家庭的生活。

△《我爱我家》剧照

傅老书桌上的黄色电话,小台灯,书柜上的播放机,都展现出8、9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爱我家》剧照

墙上挂着的吉他,侧面反映出多样化的音乐又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掩盖不住的“小资”情调也体现出经济富足的中国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D:走进21世纪

中国人,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离了中西结合的复古,摆脱了苏式筒子楼的逼仄,新一代年轻人搬进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他们的生活态度更自由,对于装修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有的依旧保留传统的风格,有的则偏重于欧式,日式或是北欧风。

数据显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追求的幸福无非就是:一人一房,一猫一狗。

众多的新兴家饰也成为爆品,比如猫爬架,任何猫奴都希望在自己的空间里,有这么一个物件,看到猫主子爬上爬下好不快乐。

还有最近兴起的“秘密空间”,就是在房间的一个角落,开辟一个空间放进喜欢的东西,并且把这个方寸之地隐蔽起来,让这个地方只属于自己。

中国的城市化不知从何时开始,悄然起航。这种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同时得益于上一个时代人们的努力。人口在经过了爆炸式增长后的今天也渐渐趋于平缓。

并且随着教育的普及,人口素质不断上升,当前人们的审美水平随着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也逐渐提高。

从人们对家装品味的变化和细节上的要求也不难看出,有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又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不管在哪个年代,人们都希望家的感觉是,一进门就可以放下心来顺其自然的”葛优瘫”。

这可能一家是最有温度的地产媒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