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上毛主席像已挂73年,还会挂多久?早在1980年邓小平便解答

北京天安门

大家都知道北京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挂着毛主席画像,这俨然已经成为天安门城楼的标志。长久以来,无数外地人来到北京后,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到天安门看看,更会拍摄一些跟天安门合影的照片。

每当看到天安门毛主席画像,总感觉他老人家没有离我们远去,至今已经挂了73年。不过,也有很多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有一些不理解。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换了多位领导人,但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从来没有撤掉或者更换其他人画像。

事实上,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回答。当年8月,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国际政治采访之母奥莉娅娜·法拉奇奥莉娅娜·法拉奇来华专访邓小平。双方一坐下,法拉奇就抛出一个火辣辣的问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

一旁中国翻译员立即感到现场气氛紧张起来,那么邓小平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毛主席画像何时挂上天安门的。事实上,建国前夕毛主席画像就挂上了天安门。

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有20多万军民参加,叶剑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军民惊喜地发现,天安门上挂着毛主席、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的画像。

毛主席、朱德等人画像挂在天安门上

这是毛主席画像首次挂上天安门。不过,天安门一次挂如此之多人的画像,也是历史上首次。这次挂的画像很快被撤下,1949年7月7日,中共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七七抗战十二周年,毛主席首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这天,天安门上挂着毛主席和朱德的画像,这两幅画像中间还挂着一颗五角星。这是天安门毛主席画像的第二个版本,绘制者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毛主席对董希文非常熟悉,盛赞他是“油画大师”。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为北京。为了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决定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筹备工作非常重视,早在当年7月1日便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如此重要的庆典,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场地。

大家在研究场地时,最开始考虑天安门广场和西苑机场两个地方,又经过周密对比研究,最终选定了天安门广场。从8月初开始,北平市政府迅速制定天安门广场和城楼修整计划,主要任务包括整修广场共群众集会用、整修东西长安街道路、修缮天安门城楼等。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和朱德画像

在这里有一项工作是重新绘制一幅毛主席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开国大典委员会给出了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血肉铺就了新中国诞生的道路,胜利来之不易,人民终于推倒“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了主人,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可喜可贺、普天同庆的盛事。举行盛大的庆典,要庄严、隆重、热烈、喜庆,大典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主题。人民的心中有一杆秤,没有共产党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悬挂主席像正是人民的愿望。

周恩来非常重视这件事,他将绘制毛主席画像这项任务交给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周令钊当时只有30岁,他深知这项任务意义非凡,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周令钊曾参加抗战,他加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湖南抗敌画会,以画笔为枪,绘制了大量抗战题材的作品,一度在抗战前线广为流传。

周令钊能接到这项任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1949年4月,国共和谈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会前需要布置会场,周令钊参加这项任务,于是画了一张毛主席画像。周令钊晚年回忆时说:

“我画的毛主席像,不是彩色的,是黑白的,画得很精细。我当然尽心地画,也是用的这张照片—戴八角帽、面露笑容,特别把毛主席笑的感觉画出来。背景用大红,当时开会没有现在的灯光这么亮,灯光淡一点,红底子、黑白像,显得很亮堂。会开完了之后,组织会议的人告诉我说:大家对我的会场布置,还有毛主席像非常满意。”

周令钊和陈若菊

有了这次经历后,周恩来便提名由周令钊负责绘制用于开国大典时用的毛主席画像。周令钊也坦言:“后来人家问我说:你们美术学院还有油画系,还有那么多油画家,天安门开国大典的毛主席像如何选了你来画呢?我也想不出个道理来,我说那可能跟那个黑白颜色的毛主席像有点关系吧。”

当周令钊接到绘制毛主席画像任务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20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周令钊跟新婚妻子陈若菊带着工具来到天安门。北平美术工作室根据天安门规格,按照比例设计的毛主席画像尺寸(包括相框)为高6.4米、宽5米。

当时条件简陋,首先要考虑这幅画像要挂在城墙上,如果是用布来绘制这样巨幅画像,很容易被风吹坏,于是就用铁皮。可一时没有如此大的整张铁皮,周令钊的办法是把小块铁皮拼接在一起,然后用打格放大的方法,以毛主席照片为参照,绘制成巨幅的画像。

该选择哪张毛主席的照片呢?周恩来找了毛主席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他还请摄像师给毛主席拍摄了不少照片。当秘书将照片送给毛主席选择时,毛主席仔细看了一遍,他认为这里面绝大多数照片都是专门拍摄的,不太适合挂在天安门上。

毛主席和朱瑞

毛主席对秘书说:“这些一本正经的照片我都不喜欢,如果天安门上一定要挂我的像,最好从随便拍摄的照片中选择一张。”周恩来得知毛主席的想法后,便派人给周令钊送去几张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拍摄的照片。

周令钊选择了一张毛主席在延安时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毛主席和朱瑞沿着延河散步,摄影师郑景康准确把握住一个瞬间拍下。一切准备好后,每天天还没有亮,周令钊夫妇就带着几名学生来到天安门。

为了赶在开国大典前完成绘制任务,他们自备干粮,一画就是一整天。周令钊回忆说:“在没有升降机、望远镜等设备的情况下,要画这样巨幅的画像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每天要上下好多次,近看、远看,然后再进行修改、修饰。这主要是在作画时,看不到作品的全貌,是凭着经验和感觉来进行创作。”

经过两个多星期努力绘制,终于在开国大典前一天顺利完成。傍晚,时任北平市市长兼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聂荣臻来到现场检查,他仔细端详毛主席画像后说:“整体画得还可以,也像,气质也很符合。不过,明天就是开国大典了,主席的风纪扣还是扣起来好。”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

这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周令钊立即用画笔将风纪扣涂抹掉。晚上回去后,尽管一天很劳累,可周令钊一想到第二天就要去参加开国大典,便激动得不得了。然而,就在周令钊夫妇准备睡下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

来人很着急,他告知周令钊天安门毛主席画像需要修改,这是周恩来的要求。原来,毛主席画像最下方写了“为人民服务”5个字。周恩来事无巨细,他当晚专门抽出一点时间来到天安门检查,他看了毛主席画像后认为“为人民服务”字太小,跟画像整体不协调,字从远处也看不清,他的意见是立即涂抹掉。

周令钊夫妇赶回天安门时已经是深夜,因为原先搭建的架子已经拆除,只能临时搭建梯子,等把“为人民服务”涂抹掉看不出痕迹时,天已经快亮了。一夜未眠,周令钊夫妇丝毫没有困意,下午就跟妻子、学生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当开国大典举行时,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群众看着毛主席画像时都无比激动。画像中,毛主席戴着八角帽,他的脸部稍侧,目光仰视,脸上的笑容给人亲切之感,展现出开国领袖的气质。据资料,天安门毛主席画像先后有8个版本。

王国栋

在1967年之前,天安门毛主席画像不是常年挂着,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挂,时间前后大约一个星期左右。1966年8月,中央决定天安门毛主席画像常年挂着,并决定重新绘制一幅画像,而且每年国庆节前更换一幅新的画像,这项任务由北京市美术公司画师王国栋负责。

王国栋,1931年6月出生于北京,他的家族曾是老字号砂锅居饭店的经营者,故他一度被称为“砂锅居少掌柜”。新中国成立公司合营后,王国栋将自己名下17套房子作为党费,无偿交给了党组织。

之前绘制毛主席画像一般都是一名主画师,外加几名助手一起来完成。自王国栋开始,毛主席画像只有一名画师。为了保证画像的质量,相关部门在天安门后侧还搭建了一个高大的铁皮棚子,还成立了领袖肖像绘画组。

当时除了绘制天安门毛主席画像外,王国栋还需要绘制举行大型活动时所学的画像,为此他招收了一批学生。王国栋绘制的毛主席画像跟之前7个版本有很大不同,他非常注重眼神方面的表现,还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使得毛主席画像显示出领袖的风度和神采,让人看后难以忘怀。

天安门毛主席画像换新

如果大家去过天安门,就会发现站在毛主席画像前任何一个位置观看,总是会感觉被画像中毛主席的目光注视着。这是为何?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现象,这幅毛主席画像是一幅平面画像,眼神平视前方。如果画师的基本功到位,还能准确表达出人物的神态,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王国栋退休后,他的学生葛小光接手了毛主席画像的任务至今。葛小光绘制的毛主席还是王国栋的版本,每年绘制一幅,在国庆节前夕把旧的换掉。由于毛主席画像常年挂着,很多人见怪不怪了。

然而,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全国各地公共场合毛主席画像数量有所减少,这一变化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法拉奇来到了中国,他提出要求专访邓小平。法拉奇的采访风格咄咄逼人,言语犀利,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

《时代》周刊对法拉奇评价就很不客气,“在法拉奇采访的世界著名政治人物中,很少没有被她伤害过的……她的采访手法就是故意让对方不安,她接触每一位采访对象都以精心研究的刺激挑战对方。”

1980年8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118厅,邓小平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还没有正式开始时,法拉奇就提出了一个不合理要求,她要求独家专访,邓小平破例同意了。正式开始后,现场人员只有邓小平、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钱其琛、法拉奇、翻译员施燕华和一名记录员。

邓小平和法拉奇

紧接着就出现了本文开始那一幕,法拉奇询问天安门毛主席画像的问题。邓小平则罕见地严肃起来,他斩钉截铁地说:“永远要保留下去!”看到法拉奇似乎不满意自己的回答,邓小平进一步说:

“过去毛主席的画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是,这并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这也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邓小平还说:“(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则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对于这样的回答,法拉奇也无法再反驳什么。第一次会谈结束后,邓小平看到法拉奇意犹未尽,便主动提出再谈一次。两天后,他们又谈了两个小时。当会谈结束,邓小平跟法拉奇告别时笑着问:“如何样?我考试及格了吧。”法拉奇则回答:“精彩极了!”

北京天安门

法拉奇离开中国不久后,西大各方媒体在头版位置刊登了法拉奇对邓小平采访的全文,这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也了解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多年后,法拉奇对这次采访记忆犹新,她说:“在我采访的国家领导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邓小平这样坦率、深入地谈论历史问题。”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或许我们很难能看到毛主席的画像,但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90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