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刘少奇长女去世,为何不办追悼会,遗体也不下葬?

2020年6月7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离开了人世,享年93岁。

在刘爱琴走后,她的亲人们并没有想着让她入土为安,也没有给她办一场追悼会,反而是迅速和医院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把刘爱琴的遗体捐赠了出去,这是为什么呢?

苦难的童年生活

原来刘爱琴在临终前早就留下了遗言:把我的遗体捐出去,用作医学研究,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决定了她的身后事。

而刘爱琴会有如此觉悟大概也离不开刘少奇对她的严格教育。

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何宝珍烈士的长女,刘爱琴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反而是十分艰难。

刘爱琴出生时正赶上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因为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刘少奇和何宝珍的革命工作必须立即撤出武汉。

在这种紧要关头肯定不方便带着孩子,刘少奇和何宝珍只能狠心将尚在襁褓的她托付给了武汉汉口的一户工人家庭抚养。

这户人家倒是有心想好好养着刘爱琴,对刘爱琴是视如己出,在刘爱琴的印象里,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养母都会紧着自己先吃,所以刘爱琴一直都以为他们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后来养父从工厂失业,只能在外奔波打零工,养母给别人缝衣服、洗衣服,赚来的钱却远远不够维持他们一家的开销。

因为没钱,养父养母带着刘爱琴和他们的几个亲生孩子回到老家的乡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几口人经常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还要靠挖野菜度日。

在刘爱琴8岁那年,养母哭着告诉她:“孩子,明天妈送你去亲戚家,能吃饱饭。”

等到了所谓的“亲戚”家里,养母却收了别人的钱放下刘爱琴就离开了,自此之后,刘爱琴苦难的童养媳生活就开始了。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刘爱琴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劈柴、扫地、烧火……被家里的婆婆指挥得团团转。

挨打那都是家常便饭,婆婆只要稍有不顺心就会把怒火发泄到刘爱琴身上,她的两只耳朵经常被拧得又红又肿,身上到处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后来婆婆的儿子得天花死了,刘爱琴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婆婆经常是拉扯着她的辫子吼道:“为什么不让你生天花死了,你这个晦气鬼……”

因为处在这种担惊受怕的环境里,刘爱琴甚至患上了遗尿症,而一旦她尿了床,等待她的就是婆婆的惩罚:顶着尿湿的褥子跪在院子里。

刘爱琴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掰着指头过日子,她不知道这种奴隶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转眼间到了1938年,刘爱琴已经长到了11岁,寒冬腊月的天气,身材瘦瘦小小的她费劲的提着水桶去井里挑水准备做饭,家里还有一堆活等着她去干呢。

可正当她埋头干活时,多年未见的养母和一个叔叔突然出现在了家门口,刘爱琴抬头的一瞬间拔腿就冲进了养母的怀里哭道:“妈,我要跟你回家。”

养母摸了摸刘爱琴的头没说话,神色不明地拉着她去找了这家的婆婆,递给了她一包东西并开口道:“孩子的舅舅来了,我想她回去几天。”

婆婆掂掂手里的东西勉强同意了这个要求,只是不放心地叮嘱:“回去耍几天可要送回来,家里的活还多着呢。”

刘爱琴就这样被带回了养母家,但她到家没多久,养母就指着那个叔叔告诉她:“孩子,这次你真的要回自己家了,他就是来接你的人。”

刘爱琴一听这话当场就慌了:“妈,你是不是又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

看着哭闹不止的刘爱琴,养母才告诉了她真正的身世:“你父亲是刘少奇,你的名字都是你亲生母亲何宝珍给你取的。”

整整11年,刘爱琴第一次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却从来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模样。

怀揣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刘爱琴离开养母家,被那位叔叔送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不过刘爱琴在办事处先见到的人并不是父亲刘少奇,而是周恩来。

刘爱琴和父亲的见面

1938年正处在全面抗日时期,国共关系缓和之后,思女心切的刘少奇就找到了要前往武汉做统一战线工作的周恩来,把找女儿这件事托付给了他。

周恩来也是不负重托,到武汉后很快就派人四处打听找到了刘爱琴。

在见到刘爱琴之后,周恩来、邓颖超和夏之栩等人都非常热情地招待了她,

从他们口中,刘爱琴知道了父亲在延安,可当她问起我妈妈在哪时,众人却沉默了。

过了一会,邓颖超才搂着刘爱琴沉声道:“你妈妈为革命牺牲了,她是党的好女儿,我们会送你去延安找你父亲。”

原来何宝珍在1934年就因为叛徒的出卖死在了敌人手中,刘爱琴再也没机会见到自己的生身母亲,只能从照片里知道她的模样。

遗憾、伤心、失落…怀揣着格外复杂的情感,刘爱琴被人带着坐上了去往西北的火车,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来到延安的窑洞,来到了父亲刘少奇的身边。

这虽然是11岁的刘爱琴第一次见到父亲,但却一点都没有陌生感,想着多年受到的委屈,她扑进父亲怀里就放声大哭,刘少奇同样是摸着女儿的脑袋哽咽道:“你吃苦了,爸爸知道。”

十多年未见的父女俩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等情绪缓和一会后,刘少奇又拉着刘爱琴教育她:“你是党用几百块大洋换回来的,是人民用血汗赎回来的,你长大后也要为人民办事。”

那时年纪还小的刘爱琴其实并不是很理解父亲这句话的深意,但却牢牢地把父亲对自己的教导记在了心里。

在和父亲的初次谈话间,刘爱琴又控制不住地问到了母亲何宝珍,刘少奇停顿了一会却没有多说她母亲的事情,只道:“要革命就会有牺牲。”

提到革命,刘少奇要说的可就太多了,从为什么要和蒋介石革命讲到为什么要抗日,革命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种在了刘爱琴心间。

特别是从更多人口中听到母亲牺牲的经过,了解她的革命生涯之后,母亲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仿佛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同样在引导着刘爱琴的成长。

而刘少奇也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刘爱琴在延安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就被他送到了延安保育院上学。

上学前,刘少奇还一再叮嘱她:“要好好学习,尊重老师,关心同学。

后来随着战事的紧张,刘少奇无暇看管女儿,组织上又批准刘爱琴跟着周恩来去苏联上学。

对于女儿的再次离开,作为父亲的刘少奇强压下心底的不舍,只道:“你到那了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回来好报效祖国。”

带着父亲的殷切期望,刘爱琴去往了苏联,没想到父女俩这次分别后再见面又是一个十年之后。

刘爱琴这次给了刘少奇一个“大惊喜”。

刘少奇对女儿的严格

1949年7月份,刘少奇带人访问苏联期间才见到了刘爱琴,看着面前亭亭玉立的女儿,刘少奇满心感慨到嘴边却只有一句:“你长大了。”

在问过刘爱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得知她专科毕业还要继续在苏联读大学本科时,刘少奇劝说她:“国内也要办大学了,还是回去上吧。”

对于刘少奇的建议,刘爱琴沉默不语,过了一会才出声道:“我结婚了,现在还怀了孩子。”

刘爱琴的第一任丈夫是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的外甥费尔南多,俩人在苏联上学时相识并相爱,在毕业前就结了婚,但刘爱琴一直都没告诉父亲。

现在刘少奇突然知道女儿和外国人成了家,他就一个态度:绝对不同意这场跨国婚姻,刘爱琴如何劝说都没用,刘少奇一再要求她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刘爱琴最终屈服了,不久后就跟着刘少奇回了国,只是坚持生下了儿子“索索”。

自此之后,刘少奇对回国后的刘爱琴以及其他子女的要求却更加严格了,从不让他们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不要打着我的名义干个人的事情。”这是刘少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一次,梅兰芳在怀仁堂演出《霸王别姬》,刘爱琴想去看但是手里没票,她就让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她弄了一张。

刘爱琴本以为这不算什么大事,可刘少奇知道后却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

另有一次是刘爱琴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的时候,因为她的学校距中南海很远,她就打电话让中南海的汽车队派车来接自己。

刘少奇知道后当即就质问刘爱琴:“我坐车是工作需要,你为什么要车?”

刘爱琴说不出话来,刘少奇又道:“你今后可不准再要车了。”自这以后,刘爱琴果真就跟其他同学一样挤公共汽车回家。

总之,在刘爱琴的成长阶段,她可是没少挨刘少奇的教育和批评,甚至有一段时间里,刘少奇的严格让她感觉很不近情理,刘爱琴为此没少生气和流泪。

特别是刘爱琴入党的事情,那是在1951年,本来学校顺理成章地就要给刘爱琴转成正式党员,可偏偏刘少奇认为女儿思想作风不朴素,遇事不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还远远没有达到入党标准。

基于这样的考虑,刘少奇直接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不同意刘爱琴的转正。

在学校的党支部大会上,刘爱琴亲耳听见自己的党员资格被取消时当场就懵了。

得知这是父亲的建议后,刘爱琴抑制不住的哭了出来,委屈的喊道:“对我太严格了,为什么要这么严格要求我?”

但哭过之后,刘爱琴还是不得不在父亲的监督下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1958年国家动员干部下乡劳动和支援边疆建设的活动中,刘爱琴主动提出去内蒙古基层岗位工作,最后终于在196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这次对女儿的入党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连声道:“好啊,好啊,你经过一段弯路已经进步了。”

看着格外高兴的父亲,刘爱琴心中对他的怨怪消失得一干二净,开始感谢起父亲当初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不久后,对于父亲的离世,经历过很多事情的刘爱琴也只是说道:“我从不抱怨生活给我的一切。”

等改革开放后,年过半百的刘爱琴才回到北京,在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教俄语,62岁时,她和小自己三岁的沃宝田重新组成家庭,过起了平静的晚年生活。

至离世前,经历种种磨难的刘爱琴依旧对这个社会怀有善意,抱有感恩的心态,所以她才能做出遗体捐献这样的决定,为医疗研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其中少不了刘少奇对她耳提面命般的思想教育。

而对于刘爱琴的这个决定,她的亲人即使有再多的不舍还是答应了下来。

不过在遗体捐献前,她的亲人本来计划在2020年6月17日给她举行一场追悼会,之后再把遗体捐献出去。

但因为当时北京疫情出现反复,政府要求取消一切聚集性活动,这场追悼会最后只能遗憾取消,刘爱琴的遗体很快就被捐给了北京协和医院。

结语

刘少奇一生结过6次婚,育有9个子女,在所有国家领导人中,他的这9个子女恐怕是遭受磨难最多的孩子。

刘少奇自己也坚信只有更多的磨练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所以他从不让子女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在他看来:“我的孩子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

而也正是因为刘少奇对子女这种严格的要求,刘爱琴自始至终都能保持着艰苦自立、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直都心怀大爱,活得坦坦荡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88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