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小平去世,大他5岁的继母得知噩耗后,沉默良久说了句话

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邓小平生前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实际上在他的生命中,有两个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母亲。一位是他生母淡氏,教会了他坚韧与自尊的品格;另一位是大他5岁的继母夏伯根,不辞辛劳在他背后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图|邓小平

邓小平去世后,继母夏伯根得知噩耗后,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她沉默良久说了一句话……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会有一个大他5岁的继母呢?

这位继母又给了邓小平多大的支持?

她得知邓小平去世后,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

一、生母淡氏

1904年,四川广安县(今广安市)协兴乡牌坊村,出生了一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男孩,他就是邓小平。

邓家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富户,祖辈曾有过丰厚的家产。可是,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是一个接受了反封建思想洗涤的进步青年,他不愿受到封建家庭的束缚,更无心经营家族产业,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次家,在外致力于革命运动。由于没人打理,邓家的家业在他这一代一落千丈。

父亲邓绍昌的革命经历,对邓小平后来逐渐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父亲的“不务正业”也给邓小平生母——淡氏,带来了生理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淡氏是邓绍昌的第二任妻子,是广安大户人家的千金,家境优渥。在当地人看来,她嫁给邓绍昌属于“下嫁”。尽管邓家也不穷,但毕竟家道中落,与淡家还是差了很多。

淡氏虽然出身富家,却没有一丝富家小姐的娇气。她吃苦耐劳,全心全意抚养几个儿女。邓小平的弟弟邓垦晚年回忆母亲淡氏时,说:“母亲很有骨气,对我和哥哥都有影响。”

淡氏的骨气首先体现在作为一名母亲的坚韧上。邓垦出生几年后,邓绍昌因不肯与小人同流合污被撤职。在丈夫抛家弃子,外出“避祸”的那一段时间,淡氏度过了她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身处乱世,一家老小都指望她劳作养家,一个曾经锦衣玉食的富家千金,就在瞬间成了一个尝尽人间苦难的农村妇女,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幼年的邓小平没有享受过父亲的疼爱和优渥的生活,他看得最多的是母亲淡氏,为支撑家庭所遭受的苦难,也亲身感受过这种艰辛。

邓垦回忆往事时,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几岁的他曾经和母亲去看望外公外婆。离开前,母亲想从父母家带点肉回家给孩子吃,竟然遭到父母无情拒绝,这让邓垦看到了社会的冷暖,从此母亲再也没有回过娘家。

淡氏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将一切委屈和伤心都藏在心底,从此以后,无论过得多么困难,她都咬牙坚持,靠养猪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这样的深沉、坚韧、倔强与自尊也影响了邓小平的一生。

当时,还只有十几岁的邓小平就已经有了傲人的骨气与自尊。父亲常年在外,母亲目不识丁,常常请附近姓刘的地主帮忙题写春联。她当然不知道人家在红纸上写的话是什么意思。

在外上学的邓小平回家过年,看过门框上的对联,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冲上前撕掉,自己重新写了一份。母亲问他:“春联上的字,有什么问题吗?”

邓小平回答母亲:“以后不要再让他给家里写东西了,他写的字都是在挖苦我们。”

图|邓绍昌

1920年,在邓绍昌的安排下,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淡氏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十分想念,她常常骂邓绍昌:“我的娃儿才15岁,就弄到外国去,要是有什么闪失,我可如何办呀!”

1926年,淡氏积劳成疾,再加上对儿子的思念,病逝了。

二、继母夏伯根

淡氏去世后,邓绍昌又娶了两任老婆。其中一任便是夏伯根。

夏伯根出生在嘉陵江上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她自幼丧母,迫于生计,十几岁那年便嫁给了一个体弱多病的男人,不久丈夫病死。

于是,在媒婆的介绍下,夏伯根带着女儿改嫁邓绍昌。婚后,她为邓家生下了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女将军——邓先群。

不幸的是,丧偶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位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身上,邓绍昌50岁那年撒手人寰。夏伯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邓绍昌去世后,她没有选择改嫁,而是咬牙坚持抚养几个孩子。

上文提到,邓小平15岁便赴法勤工俭学,这一走便是30多年。参加革命后,为了保密,他几乎和家里断绝了联系。父亲的去世和继母夏伯根的出现,他一概不知。

当然夏伯根对这位比自己小5岁的儿子,也知之甚少,直到邓小平和刘伯承带领大军解放四川,老家人民才得知“邓家老大在共产党里当了大官”。她才知道原来这个邓小平就是自己的儿子邓先圣。

图|邓小平

三、今后我们给你养老

1950年春天,重庆解放后不久,寡居多年的夏伯根听说邓小平回到了重庆。高兴之余,她用锁将大门一关,提着一个包裹,在嘉陵江上划着她父亲划过的小船,与邓小平的舅舅淡以兴一起去重庆见邓小平。

夏伯根和淡以兴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了邓小平的驻地——西南政治局。两人在大门口询问,并交待了自己与邓小平的关系,站岗的警卫员心想:“邓政委也就45岁出头,男人的年纪勉强能当政委的舅舅,可这女人如何看也就50多岁,如何可能是政委的老娘呢?”

警卫员只好向邓小平汇报:“政委,大门外来了一男一女两位老人,他们自称是你的舅舅和老娘。”

邓小平当时在开会,他听完愣了一下,交待警卫员:“为他们在政治局找个地方住下。”

警卫员小心地问:“要不要请卓琳校长,先陪他们说说话。”

“不必了。”

“不行呀,政委,你舅舅一个劲地抱怨,说自己大老远跑来见你,却连你的影子都没看到,快饿死了。”

“那就先安排他们吃饭,我忙完就去见他们。”

“他要喝酒,要吃香肠和老腊肉。”

“尽量满足他们。”

警卫员提醒邓小平:“政委,他们毕竟是你的至亲,你不见他们,怕是抹不开面子……”

邓小平不说话,继续开会。

图|邓小平与舅舅淡以兴(右三)等人合影

晚上,邓小平带着妻子卓琳面见了舅舅和继母。淡以兴喝完酒,正坐在沙发上生闷气,见邓小平回来了,淡以兴劈头盖脸问道:“好你个贤娃子,当了大官忘了亲人,简直不是个东西!”

邓小平愧疚地说:“舅舅啊,实在对不住,今天那个会实在太重要了,不敢脱身呀!”

“哦,原来你没有忘记我这个幺舅。”

“那是当然!”

“那你还记得你娘老子不咯?”

“记得!”

舅舅情到深处竟然哭了起来:“贤娃子呀,你妈妈在你去国外读书后,不久就走了。人家都说她是累死的,40多岁就没了。死之前,她还念叨着要见你,可惜啊……”

“舅舅,我如何可能忘记我的妈妈呢?我记得妈妈在世时,吃尽了苦头,到死也没有享过福,现在我有出息,她却永远离开了我。我心疼啊,惋惜啊!我离家30多年,没有一刻不在思念妈妈,多次在梦中与她重逢,哭着哭着人就醒了……”

邓小平继续深情地说:“还有爸爸!他是一个明事理的人,虽然对家里没有如何照顾过,但我能理解他,因为他是舍小家为大家。我最感谢他的是,送我去法国留学。这改变了我一生……”

邓小平和舅舅聊起来,竟然忘记了坐在旁边,默默无声的继母夏伯根。

在一旁插不上话的卓琳,仔细打量与自己相同处境的夏伯根,并为她泡了杯茶,问起家里的情况。

刚进门时,卓琳还以为她是舅妈呢,直到淡以兴向邓小平介绍:“贤娃子,这就是你的后妈,比你大不了几岁。”

夏伯根不好意思回敬他们投来的目光。

卓琳礼貌地与夏伯根打招呼:“夏妈妈,您好!我叫卓琳,是小平的妻子。”

接着,她又给夏伯根介绍邓小平:“这是小平,您的大儿子。”

大家相互介绍完毕后,淡以兴开始详细给邓小平讲起夏伯根的“事迹”:“你这个后妈可不得了,当年她一个人给你爸爸操办了丧事,干得妥妥帖帖的,邻舍都说好。你爸爸死后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二十多年了,她为了几个孩子,从没歇息过一天。”

淡以兴喝了口茶,继续说:“她和你妈妈一样善良、勤恳。对了,她还救过游击队员呢!”

图|邓小平

邓小平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他要舅舅详细说说。

淡以兴娓娓道来:“1947年,你妹妹邓先芙,考入广安县立女子中学,在老师的培养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48年,邓先芙急匆匆回家告诉你后妈,共产党的游击队在华蓥(yíng)山起义失败了,急需掩护。她赶紧叫来家里的长工吴绍金到破坟头梁子干农活,以此掩护并接应从山区撤退回来的游击队员。”

“这件事,我了解一些。”

“那天下午天黑时,20多名游击队员浩浩荡荡跑到你家。人太多不好藏啊!你后妈就请同院居住的贫农吴红千、吴仁俊和吴绍金一起,忙活了一夜,将家门口堆着的稻草撤开,在底部挖了个坑,把枪支弹药藏好后,再用稻草盖上。为防止意外,每天晚上,你后妈守上半夜,吴绍金守下半夜。”

“然后呢?”

“白天,你后妈和弟弟妹妹尽心尽力照顾游击队员,并将几个伤得比较重的队员,转移到了偏僻的太山乡老表李才增家。8月底,在她的照料下,游击队员先后转移出去了,接着她又想办法将枪支弹药也送了出去。原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淡以兴停顿了一会儿,卖起了关子:“你们猜如何着?”

“如何了?”

“她被人举报了。然后,她被国民党以窝藏‘共匪’罪名逮捕了,因为没搜到证据,家里卖掉2石谷子才把她保释出来。后来,你妹妹邓先蓉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可是家里没钱,只能看着她病死……”

许久不说话的夏伯根,红着脸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好炫耀的。这次来这里,我只是想看看你,没有别的请求。”

邓小平听完这些故事,眼含热泪,他动容地请夏伯根留在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夏妈妈,你受苦了,你留下来,今后我们给你养老。”

夏伯根听完迟疑了一会,她呆呆看着邓小平,心里想着:第一次见面的继子竟然要给我养老,我不太好意思接受。

淡以兴知道夏伯根难为情,劝说道:“你也该享福了,留下来吧!”

图|夏伯根

于是,夏伯根在重庆住了下来。

1952年7月,当选为副总理的邓小平,带着全家去北京生活。夏伯根得知后,默默问卓琳:“我也要去吗?”

卓琳握着她的手,温柔地说:“当然要去,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哪有住两个地方的道理?”

到北京后,邓小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继母。卓琳成了他的贤内助,她带着夏伯根和孩子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他们看过天安门、故宫、天坛。

卓琳是个合格的儿媳妇,她会尽可能满足婆婆的所有心愿,她也清楚婆婆最想要的,其实是得到家人的认可。所以,出门遇到认识的人,她总会主动告诉他们:“这是小平同志从四川老家接过来的妈妈,也是我的婆婆。”

夏伯根听完心里暖暖的,她会心一笑,向他们点头回礼。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繁忙,考虑到邓小平工作量太大,中央决定让卓琳担任邓小平的秘书。于是,夫妻二人经常早出晚归,夏伯根十分体谅儿子儿媳,主动包揽了家务和照看孙子、孙女等事情。

每天早上,她会先为一家人准备早餐,然后跑去孩子的卧室,为最小的孩子穿衣、盛饭。一家人离开后,她独自一人去菜市场买好一天的菜。回到家,休息一会儿,她又开始洗衣拖地,打扫卫生。快到吃中饭或晚饭时,她会做好饭等待家人回家。总之,她是一个投桃报李的老人,年轻时,为邓家带大了几个孩子,现在又为这个家撑起了半边天。

1966年后,卓琳身体越来越差,家里的大事小事,她放权给了女儿邓楠,夏伯根则成了孙女邓楠的“参谋”。邓楠一旦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她总会询问奶奶。

邓小平一家有5个孩子,时常有来北京学习的邓家亲戚需要借住;邓小平喜欢抽烟,特别是四川的“小熊猫”牌香烟,是他的最爱;因为舅舅不想搬到北京,每个月,卓琳还要给舅舅家寄去生活费。一来二去,开销非常大。

卓琳习惯跟着孩子叫夏伯根奶奶,她跟夏伯根说:“奶奶,虽然现在日子苦了点,但我们不会让你回老家的。你更不能委屈了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和小平还能扛得住。”

卓琳担心老人多想,产生了不好的想法,所以才提前安慰她,让她安心待在家里。

夏伯根反过来安慰卓琳:“谢谢你的关心,比这更苦的日子,我都熬过来了,我不会多想的,放心。你们也要多注意身体。”

从此,生活用度方面,夏伯根更加节俭。她用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将力所能及的事都做得妥妥帖帖。在她的操持下,一家人一个月的费用只有其他人家的十分之一,保证了家庭的正常生计。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不少夫妻因为某些原因离婚,夏伯根非常担心卓琳会和邓小平离婚,越是担心,越是容易瞎想。

图|邓小平与卓琳

她多次请求卓琳:“无论什么困难,夫妻俩都要齐心协力,一起度过,万万不可离婚。”

卓琳笑着告诉婆婆:“我绝对不会和小平离婚的,我和他风风雨雨几十年都走过来了,这点小挫折打不倒我们。”

“我知道你不会,你和其他女人不一样。”

四、苦中作乐的江西岁月

后来,邓小平被调到江西参加劳动。临行前,邓小平与卓琳商量要将奶奶也带上。当时,夏伯根已经70多岁了,将她一个人留在北京,谁都放不了心,希望能跟着他们一起走。虽然三个人加起来都有200多岁了,但至少相互之间还能照看一下。如果在北京出事了,在江西的夫妻俩也赶不回去。

卓琳原以为婆婆会不愿意去江西,没想到当她走进婆婆的卧室时,发现婆婆已经将行李准备妥当了。卓琳问:“奶奶,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走吗?”

夏伯根回答:“我当然要跟你们一起去。你们不放心我,我还不放心你们呢!”

卓琳听完感动不已,她一直认为,尊重婆婆、孝顺婆婆,是她这个儿媳妇应尽的义务。她从来没有想到,婆婆也会如此真心实意对待自己。

在江西的那几年里,家里的重活累活全部由邓小平包揽了,年纪不算小的他,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柴、打扫卫生。夏伯根老人能活到100多岁,得益于邓小平夫妇的悉心照顾。

在江西参加劳动是没有工资的,每个月政府只给他们20元补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肉都吃不起。

为了让家人吃上肉,邓小平向他们提议:“我们找块地方种菜吧!到时候,还可养几只鸡,改善一下伙食。”

杂草丛生的空地热闹起来。夏伯根和邓小平挖地,患有高血压的卓琳不能劳作,她坐在小板凳上清理地里的小石头。

地修整好了后,邓小平托人买来种子,种了几样时令菜。他负责挑水,夏伯根帮忙浇水和除草。种好了菜,他们又找了个地方,用拦网围了个鸡圈,养鸡。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想到自己或许还可以做些别的东西。卓琳想起了四川的豆瓣酱,她向婆婆提出了这个想法,两人很快实践起来。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她们不仅吃上了自己亲手做的豆瓣酱,还酿了特制的酒,她们管这酒叫“邓家酒”。三人苦中作乐,在最艰难的岁月享受到了难得的亲情。

图|邓小平、卓琳(右)、夏伯根(左)

1973年,三人回到北京,夏伯根的辈分又高了一级,成为了家里的“老祖”,邓家的第四代也是她带大的。

1997年2月17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得知继子噩耗后,夏伯根沉默良久,说了句话:“娃儿走了,娃儿走了……”

后来,夏伯根不吃不喝,生病住进了医院。几天后,卓琳在儿女的帮助下,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她赶紧跑去医院照看骨瘦如柴的婆婆。她对婆婆说:“过去的,都过去了。我已经失去了丈夫,不能再失去你呀!”

当时,夏伯根已经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除了卓琳她谁也不认识。她紧紧握住儿媳的手,好像一旦松开,儿媳就会离她而去。

2001年,夏伯根去世,享年101岁。卓琳没有太多悲伤,因为她知道自己也差不多要下去与他们团聚了。她孤单生活,8年后,卓琳辞世,享年93岁。他们三人想必会在另一个世界再续前缘吧!

写在最后的话:

图|邓小平

邓小平之所以能成为邓小平,离不开两位母亲或隐或显,或深或浅的熏陶吧!伟大的家风铸造伟大的人,邓小平也一直言传身教,他曾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为国家多做贡献。”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和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7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