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舅舅淡以兴去世,当地想办追悼会,邓小平:规格已经够高了

1989年,四川省广安县的一位老人因病去世。

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当地的县委工作人员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到了老人家中,和他的家人共同商量起了后事。

广安县委的工作人员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这位老人是邓小平的舅舅淡以兴!

期间有人提议为淡以兴老人开一场追悼会,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会不会不符合丧葬标准。

双方争执不下,只能把情况上报给了邓小平,请他亲自定夺。

当时的邓小平已经85岁,双鬓斑白的他在听到舅舅去世的消息之后,一时间精神恍惚,两人间的深情往事也浮现在眼前。

当得知当地县委请示其葬礼的规格时,邓小平却回复:就简简单单的办吧,规格已经够高了!

那么,淡以兴和邓小平之间都有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一道来:

邓小平的亲舅舅淡以兴

淡以兴出生于1900年9月26日,仅仅比外甥邓小平大4岁,由于岁数差不多,所以两个人名义上是甥舅,但实际上却是玩伴。

邓小平小时候经常被母亲淡氏带回家里,从小就是这个小舅舅带着他玩。

那个时候他还不叫邓小平,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叫邓先圣,后来他和小舅舅淡以兴一起被送到私塾读书,私塾先生认为这个名字太大,“先圣”两个字有辱圣人,所以给他改了个名字叫邓希贤。

不过,两家人终究在读书的理念上有所不同,淡以兴学了没几年就回了家,给父亲帮忙打理家业,而邓希贤则继续读了下来。

12岁那年,邓希贤的母亲因病去世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与淡家的关系,反而让舅舅淡以兴跟他更亲密了。

后来,父亲邓绍昌又给他找了后妈萧氏,萧氏并没有拿邓希贤当外人,对之前那几个孩子视若己出,十分疼爱。

邓小平后来回忆时也说过: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家里的小事务全靠母亲一个人,既要照料我们几个孩子和祖母,又要干农活家务。养蚕、缫丝、喂猪、做饭、缝补、浆洗,都是一个人管。

父母的疼爱让邓希贤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也让他产生了要靠学习去救国救民的理想!

那个时期,四川的革命先驱吴玉章,与北大校长蔡元培正在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吸引了大量的知识青年。

比如周恩来,蔡和森等人,就连毛泽东那时候也都轰轰烈烈的加入了这场热潮。

1919年8月,在重庆总商会会长汪云松等社会名流支持下,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成,入校学生有来自四川各地的100余人,其中就有邓希贤。

14岁的邓希贤离开了老家广安,从这次离开后,一直到1997年去世,再没回来过。

邓希贤就读的预备学校除了学习法语外,还有很多文化课程,但是学校场地狭小,连宿舍也没有,食宿都是学生自己解决,但艰苦的条件反而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次年7月4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结束了近一年的紧张学习生活,邓小平等83名学生被获准赴法,其中46人获得贷费资格,余下的37人为自费生。

次月27日下午三时,学生们在太平门码头登上法商的“吉庆”号客轮,告别山城,冲上了去法国的旅程。

登船的前一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二,这一天也是邓小平的农历生日,他的父亲邓绍昌特意从广安赶到重庆来给儿子送行。

父子二人在太平门附近的一个小餐馆,吃了一顿“生日宴”。

为了能让邓小平出去留学,父亲已经把家里的家底儿都掏干净了,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又只能厚着脸皮去求淡家,淡家毫不犹豫的卖了自己家的地,拿出钱来去供邓小平读书。

父亲到码头去送邓小平,父子俩一个在船上一个在船下,相互挥手遥望。

可是这一别,便是永诀,直到1936年邓绍昌去世,父子二人再没有见过。

1939年,抗日战争正值激烈时刻,无数热血青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纷纷投身革命。

这时,邓小平在家乡当教师的弟弟邓先修(邓垦),想要去延安投奔大哥,可是家里已经没什么钱了,没有路费。

邓垦找到舅舅淡以兴帮忙,淡以兴立即卖掉不少家产土地换成钱交给邓垦,没过多长时间,邓小平的另一个堂弟邓自立也要去延安,淡以兴再次慷慨解囊!

广安地区的国民党当局,得知淡以兴居然资助两个外甥“通共”?还有一个外甥是共产党那边的大官!便下令逮捕他。

反动政府又封了他的家,他的妻子杨明凤给别人当了佣人,四个幼子无法养活,二个送了人,两个当了小乞丐。

直到1949年底,淡以兴这才回到家,找回了妻子孩子。

邓小平的亲人

1949年8月,刘邓大军开始挺进大西南,二野官兵经过半年苦战,在11月27日解放成都。

解放整个大西南之后,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刘伯承为第二书记,贺龙为第三书记。

邓小平开始坐镇重庆,主政西南,可以说西南7,000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发展,就压在了他的肩上。当然,他也成了整个西南的实际掌权人,弟弟邓垦也跟着回来,担任重庆市副市长。

淡以兴的街坊邻居都羡慕的跟他说,当年的苦没白受,如今外甥们都出息了,当年的贤娃子,如今还是一方诸侯,当年他们上学读书都是你变卖房产供养的,如今你就该去跟他要个官儿当!

淡以兴却摇头:要什么官儿啊,如今世道好了,一日三餐酒足饭饱,不能麻烦他们!

不过1950年春天,淡以兴从广安来到了重庆找邓小平,不过这次来,他可不是为了自己求官,而是带着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

当时邓小平正在开会,警务员过来报告的时候,邓小平一愣,没想到舅舅会来找他。

警卫员就问:“要不要通知卓琳校长回来?”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担任的是西南局人民小学的校长,除了管着自己的4个孩子外,还要照顾当年从129师开始到中野、二野的烈士遗孤。

于是邓小平冲警卫员摇摇头:“先不用管了,把他们安排到招待所去。”

就这样,淡以兴就被安置在了招待所,这一等就是半天,邓小平这会开起来是没完没了,淡以兴等的不耐烦了,就叫来警卫员抱怨一番。

警卫员崔来儒不得不再此来找邓小平,对他说:“您舅舅等的不耐烦了,说大老远来了,连口饭都没让吃上。”

邓小平就说:“那就带他们先去吃饭。”

崔来儒无奈地说:“您舅舅说,他好不容易来一趟,要您陪他喝酒,还要吃香肠吃腊肉。”

邓小平无奈的摇摇头,没有接话,崔来儒赶紧劝:“政委,家乡来了老人,您不去作陪,传回去恐怕会有闲话。”

邓小平还是摆摆手,没有说话,继续去开会了,崔来儒只能自己去安排淡以兴。

当天晚上在邓小平家里,淡以兴借着酒劲儿,就冲他发起了火:“贤娃子,你当了大官,就六亲不认了!”

邓小平也没办法,只能苦笑着给舅舅赔不是。

好在淡以兴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也明白邓小平日理万机,刚才的话只是赌气而已。

他拉过旁边的夏伯根,就对邓小平说:“这是你的继母,你爹死的时候就是他给你爹送终的。

你老子死后,你这个家全靠他一个人支撑着。种田、织布、做饭,都靠她自己一个人,孤儿寡母过得不容易。”

夏伯根的事,其实邓小平也知道,这个船工的女儿,嫁给自己父亲以后,不但操持家务,而且还一心支持共产党。

女儿邓先芙也就是邓小平同父异母的妹妹,参加地下党的时候把华蓥山游击队的队员带回了家养伤,夏伯根二话不说就把人藏在家里。

这次来看邓小平,也是夏伯根听说邓小平回来了,这才找到淡以兴,想来看看这个从未见面的“孩子”。

听到淡以兴的介绍,邓小平激动的握着夏伯根的手:“妈妈,你留下来吧。你是我弟弟妹妹的妈妈,那就是我邓小平的妈妈。留在这里,我给你养老。”

就这样夏伯根被留在了邓家,邓小平和卓琳夫妻二人一直待她如亲生母亲。

而淡以兴则没想沾这个外甥一点光,就是回家老老实实的种田务农,过他自己的小日子。

可是在之后的一段岁月里,邓小平被毛主席秘密的保护了起来,少有人知道他住在哪,淡以兴想给他写信又没有住址,就只能偷着给周总理写信。

信到了周总理手里,周总理看着这封信十分感动,淡以兴的信里鼓励邓小平坚持下去,满篇都是舅舅对外甥的关心。

周总理想办法把信交给了邓小平,邓小平看到信以后也十分感慨,和妻子卓琳一起给回了信。

邓小平回四川

1986年1月,成都西郊,金牛坝宾馆。

晚上7点,邓小平的车进入了金牛坝宾馆的大门,下了车,邓小平就对迎接他的四川省委和成都军区负责人说: “我回到家了 ”。

很多人就问他,要不要回一趟广安老家,邓小平却摇头不语。

邓小平9次回到四川,这是他最后一次回来,可是他却一次也没回过广安老家,非但邓小平自己不回去,就连自己的弟弟妹妹和女儿也不让回去。

妹妹邓先芙问他为什么不回去,邓小平回答:“回老家干什么,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成都是我的老家,四川也是我的老家。我是共产党,不能学杨森!”

邓小平话里的杨森指的就是四川的大军阀,杨森也是广安人,曾经说过:广安广安,就是广泛安置自己人。于是凡是杨森的亲戚,都要加以照顾,都要享受特权!

三妹邓先群也说过:“有一次广安家乡人提出要重修邓家的院子,大哥说修它干嘛,有钱去修那个,不如去修个学校!”

最后,还是邓小平的女儿毛毛说出了父亲不愿意回老家的真实原因——“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对广安老家人没什么好处。”

就因为这个,邓小平终身没有回过广安老家。

时间回到1986年2月8号,这一天是农历的除夕,就在金牛坝宾馆,邓小平跟当地600多位党政军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度了喜气洋洋的春节团拜会。

而远在广安的淡以兴一家,也正在准备过年的团圆饭,就是广安县委的一位工作人员,来到他们家,说邓小平现在就在成都,想要见见舅舅和舅妈。

于是在2月10号,也就是大年初二的早上,淡以兴一家出发来到成都的金牛坝宾馆。

淡以兴这一年已经86岁了,眼睛平时并不太好的他,此时却远远一眼就认出了邓小平。

甥舅两个人坐在一起,像两个孩子一样回忆着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在家人和孩子陪伴下,这个春节邓小平过得非常快乐。

可是即便如此,在临走之前,邓小平还专门嘱咐舅舅,千万不要借助他做特殊公民,也不要政府去单独照顾。

为了舅舅和舅母的生活,邓小平让夫人卓琳每个月都从他的工资里拿出一笔钱来,给淡以兴寄过去。

从此两个老人就跟普通的农民一样,过上了平平淡淡的日子,但是这也是甥舅二人最后一次见面了。

1989年,淡以兴去世,当地县政府想给他大办一场追悼会,事情传到邓小平耳朵里,邓小平却说,就简简单单的办吧,规格够了。

淡以兴的儿子淡文全,1949年底到了沈阳军区当兵,他所在军队几乎所有首长,全部都是邓小平的老部下,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身份。

淡文全就靠着自己的努力,当兵三年,有两年都是五好战士。

1961年他回乡以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务农,完全没提过他那个表哥。1986年父母去成都过年的时候,广安的工作人员,让淡文全也跟着去。他却说:“我父母都去了,我就不去了,省得给政府添麻烦。”

1993年6月,人大委员长乔石来广安考察的时候,特意去了邓小平故居。他专程到了淡文全家,问他有什么要求。

淡文全却淡淡地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子女也长大挣钱了,我也没啥可麻烦党和政府的。”

就这样,淡家人就一直像淡以兴一样,从不依靠邓小平,就过自己的日子。

淡文全的4个孩子大学毕业以后都外出工作了,他们老两口则在县城里包下一家店铺,做农家乐生意,如今的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在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可是附近的人却没几个知道,这个和善的老头居然是邓小平的表弟。

参考资料:

邓小平的亲情 艾新全;田姝 红岩春秋 2006-09-20

邓小平的平民亲戚们 王成志 时代风采 1994-08-02

“我回到家了!” 吴启权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04-09-01

邓小平和舅舅的故事 人民网 邓小平纪念网 2018年02月13日

小平同志的甥舅情 于业大 人民网 邓小平纪念网 2016年02月26日

编辑:张墨

责编:林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