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湖北一老汉来到中南海门口,跟警卫说道:我要找“老朱”

1960年的秋天,湖北省咸宁县一位农村老汉在家里收拾了几件衣服,以及一些简单的随身物品后,提着个包就出门了,看样子像是要出远门。

同村的人看见他,询问道:“老罗,你去哪儿啊?”

“北京!”

一番舟车劳顿,他总算到了北京。可是北京这么大,该如何走呢?问了好几个人后,他总算到达了目的地——中南海。看着门口那醒目的“为人民服务”大字,这位老汉欣慰地笑了。

中南海门口的警卫早就注意到了这人,一开始以为这位老汉只是想看看中南海,可是没想到他脚步不断往前,看样子是想进去。

警卫连忙上前:“同志,不好意思,这里不能进去参观。”

老汉瞥了一眼警卫:“我不是来参观的,我进去找人!”

“哦哦,不好意思,那请问您要找谁呢?”虽然看这个老汉一副庄稼汉打扮,估计也不会认识什么人,但是警卫还是很负责任地询问。在中南海当警卫,很多看似普普通通的人来找人,都认识里面的大首长。

“我要找老朱!你去通报一下,就说我叫罗忠文,从湖北来,老朱会见我的!”

“老朱”?警卫心里犯了嘀咕,中南海的首长哪位姓朱呢?突然间,警卫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脸吃惊:“同志,你说的老朱,不会是朱德朱总司令吧?”

“没错,就是朱德总司令!”

警卫彻底惊讶了,他在中南海当职这么久,还从没有见过有人找“老朱”的。更没听过有人这样称呼朱老总,看样子和朱老总关系匪浅。

他紧忙前去通报,在电话请示了上级后,电话里传来了一个指示:“立即请这位同志进来!”

当时朱老总临时有事,并不在中南海。是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罗瑞卿接见了他。

警卫将这位老汉带到罗瑞卿的办公室后,就出去了,看着他们二人打招呼的热闹样,警卫没想到他和罗瑞卿首长都这么熟,脑子里充满了疑惑。

他甚至有一个大胆的假设:难道说罗瑞卿首长和这位老罗同志是亲戚?

可是随即他又打消了这个想法,据他所知,罗瑞卿首长是四川人,而这位老罗同志据他刚才所说,他从湖北来,那应该没什么交集啊!

警卫充满了不解,虽然他很想知道答案,巴不得冲进去问问那位老罗同志,跟朱老总等人都是什么关系?当然,他没有这样做,只是默默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执行他的任务。

那么,这位老汉到底是谁?一个农村老汉为什么直呼朱老总为“老朱”?还让罗瑞卿亲自迎接?

图 | 朱德

这个老汉名叫罗忠文,此时他的的确确是一名庄稼汉,可他在成为庄稼汉之前,却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一、不简单的庄稼汉

1897年,罗忠文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县罗家嘴村。他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家里靠着给地主家做长工为生,勉强可以维持生活而已。

一家几口人就靠着父母辛勤劳作,才能糊口。罗忠文长大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不得不去帮着地主家干活。

像罗忠文他们家这样的,只能算是雇农,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也许有少部分农具,只能靠帮着地主拾掇庄稼,才能有一口饭吃。说白了,就是卖自己的劳动力。

辛苦干活也没有收成,土地都是人家的,你有什么?除此之外,干得不好,还会遭到地主的打骂,罗忠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的。

在他的心里,曾经也有过疑问:为什么他们家生来就是雇农,而有的人却生来就是地主?

他对这样不平等、充满不公的社会充满了痛恨,他希望人人都能吃上一口饱饭,希望不用受地主的打骂和责难,希望有自己的土地能够劳作。

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也实现不了,直到共产党来了……

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为了把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湖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聂洪钧按照董必武的指示,回到老家咸宁动员农民,发展党的组织。

在一番努力下,咸宁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并动员了大批农民进入农民协会。罗忠文也进入了农民协会,在这里,大家都是穷苦百姓,团结在一起力量才更大。

1927年,他又加入了本地的农民军。随着党在咸宁的力量越来越大,我们逐渐在这一带建立了根据地,把农民动员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还建立了红军。

罗忠文看到红军的一系列做法后,不禁感叹道: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红军是为穷苦百姓做主的啊!

出于对红军的热爱与认同,罗忠文在1932年也加入了红军,被编入了红军独立第三师,在湖北阳新、通山一带打游击。

因为之前就在农民军干过几年,所以一些基本的军事技能罗忠文都是了解的,怎么行军、队列、口号等都清楚,在打游击的时候,适应得也很快。

红军在江西、湖北等处发展了大片根据地,人民群众欢迎有加。可是这让国民党不舒服了,蒋介石发动了大批军队进行“围剿”,经过接连五次的“围剿”,红军渐渐不支。

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开始长征。长征可以说是红军最苦最艰难的一个时期,不仅是对于红军,对于罗忠文来说,那也是一段艰难的日子。

图 | 红军长征(油画)

罗忠文后来回忆道,长征那一段时间,很苦、很累还很危险。前面有高山大河,后面有敌人的追兵,天上有敌人的飞机,他们一路往前跑。

在过雪山的时候,有的战友被冻僵了,身体蜷缩着,拉都拉不直,就这样看着战友牺牲;过草地的时候,都不知道哪里是沼泽,哪里是平地,前面的战友把地踩软了,很可能后面的人就会陷下去……

当时红军还有不少的战马,那马是如何过草地的呢?为了照顾这些战马,罗忠文特地用木板铺在沼泽地上,牵着马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罗忠文总算安全到达了陕北。

二、不一般的炊事员

罗忠文雇农出身,参加革命早,信仰坚定,又参加了长征,对革命非常忠诚。考虑到这一点,1937年,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让他到八路军总司令部担任炊事员。

也许有人会笑,觉得不就是个炊事员吗?只是烧火做饭而已!

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

而且在总司令部做饭,你以为普通人能去吗?没有经过组织上的认可,不接受组织的层层考验,又如何会让罗忠文去干呢?

要知道,总司令部炊事员可是直接给朱德等首长做饭的,要是随便让个人去做,万一被敌人收买了,首长的安全如何保证?

更何况,罗忠文并不只是一个炊事员,遇到战斗的时候,他也是要拿枪上阵的。毕竟罗忠文也是老红军了,进行过多年的游击战争,战斗经验丰富。

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就是因为人手不足,不得不让罗忠文也上了前线。罗忠文平时拿着菜刀、锅铲做饭,菜的味道那叫一个好。

现在拿起枪那也丝毫不含糊,瞄准了一枪一个,敌人不断在他枪口倒下。可是日军人多势众,武器装备又好,我军一向打游击战,打完了就跑。

因为战斗太过激烈,战场也很混乱,打着打着罗忠文就发现,自己似乎和部队失去联系了。他有些慌了神,可是多年的经验让他迅速冷静下来。

现在去找部队很可能会被敌人发现,到时候追着自己,不仅自己跑不掉,还会暴露部队的位置。再加上自己身上受了比较重的伤,跑也跑不了多远。

既然如此,罗忠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装成死人躺在尸体堆!

刚开始的时候,罗忠文还有意识,后来因为流血过多,就昏迷了过去,这一躺,他就躺了两天两夜,最后部队发现他不见了,朱德总司令特意下命令派人来找他,这才将他救了回去。

正是因为这件事,罗忠文对朱老总感谢有加,把他当成了恩人。罗忠文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心想着要好好给朱老总做饭,要报恩。

有一次,总司令部紧急转移,机关单位一大批人携带着物资去往安全的地方。可谁成想,在转移的路上有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这附近还没有桥,情况紧急,不少战士淌着水就过去了。

但是朱德年纪大了,又不会游泳,看着眼前的大河犯了难,脸上一片愁容。如果他过不去,那不是要耽误集体的行动吗?

罗忠文看出了朱德的窘迫,对着他说道:“老总,我个子高点,我背您过河吧!”

朱德笑道:“好啊,谢谢老罗咯!”

这两段经历让朱德与罗忠文的关系迅速拉近,两个人经常会待在一起聊天,有说有笑。朱德本就没有什么架子,跟这个比他小11岁的老弟很聊得来。以至于到了后来,朱德都不让罗忠文叫他老总,直接喊“老朱”!

罗忠文除了和朱德关系亲密,和彭德怀也有交集,而且彭德怀还对他称赞有加,那这又是如何一回事呢?

1938年,面对日军大举进攻,八路军总部决定由彭德怀副总司令前往山西抗日前线指挥一线作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忠文也被安排一同前往。1938年6月,日军进犯山西省辽县,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彭德怀果断决定转移,部队立即开始收拾。

彭德怀所在的指挥部有许多重要资料,既然要转移,这些资料都需要有人带走。在收拾完物资后,有一个30多斤重的公文包,里面存放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料,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安全起见,彭德怀决定让罗忠文专门负责这个公文包。罗忠文得到命令后,解掉了自己的背包,将其丢在一旁,二话不说背起了那个公文包。

罗忠文一米七三的个子,因为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地主家干活,身体也变得很壮实,双臂很有力,挑起担子来二三百斤不成问题,更别说背这个三十多斤的公文包了。

虽然不算重,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在战斗时间,日军就在后面追。罗忠文背着这个公文包狂奔不止,紧紧跟随部队,可是因为情况比较混乱,跑着跑着他发现和部队失去联系了。

他不敢随便乱跑,他被鬼子抓住了不要紧,问题是身上还有这么多重要文件呢?为了公文包的安全,他躲进了一个山洞,就在那一直躲着不敢出去。

罗忠文担心日军还在附近,就在那躲了两天两夜,这两天,他没有吃、没有喝,睡觉更没有被子,就这样躺在山洞里,睡的时候还不能睡太死,还要注意着公文包。

两天后,罗忠文感觉日军应该撤退了,就出来去追赶部队。追了六天,总算看到了部队的影子。可是罗忠文也已经精疲力竭了,是累的,也是饿的。

当他把公文包交到彭德怀手上时,虚弱地说道:“彭总,我把公文包安全带回来了,一份文件也没有丢失。”

彭德怀看着疲惫的罗忠文,再看看原封未动的公文包,有些心酸,扶住他说道:“老罗,辛苦了!你是好样的!快下去休息,注意保重身体。”

随后,罗忠文就被人搀扶着下去了,在饱餐了一顿后,罗忠文立即倒在了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事后,彭德怀特地来看望他,还授予了他一面奖旗,另外还奖励了30元边区币。

看着彭德怀授予自己的奖旗,罗忠文感动得热泪盈眶,自己这些天所受的辛苦和委屈,如何都是值得的!

三、不一样的选择

罗忠文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期间,基本是在总部机关当炊事员。只是在抗战胜利之间,在延安中央机关澡堂工作过一段时间。

1949年,全国解放在即,中央机关也从西柏坡搬到了北京。罗忠文也第一次来到了北京,此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组织上考虑到他曾多次负伤,加上年纪也比较大了,就让他在北京休养。

罗忠文本意是想等解放了就回家种地,可是组织上坚持让他休养,他只好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可是他待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浑身不自在,还是种地、在乡下舒服,于是再次主动申请回乡。上级领导看他如此坚持,也就批准了他的回乡申请。

1950年,罗忠文拿到了他的《复员军人登记表》和《复员军人证明书》。上面有一项记载,本人对今后工作意见:愿意回家种地!

复员时间记录的是1950年10月16日,离家十几年后,罗忠文再次回到了老家咸宁。

回到家乡后,考虑到罗忠文是个老革命,当地政府想让他担任一个乡的乡长,他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不是那块料,只能种种地,还是让其他人干吧。

拒绝了乡长的职位,他就在家里侍弄庄稼。县委考虑到罗忠文受过伤,为他建了一间房子休养,他也不去住,就住在自己家的老房子里。

没办法,县委只好出钱为他修缮老屋。遇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军队、政府的领导都会来看望他,给他带点生活物资,但是贵重的物品他一律不收。

罗忠文的原则性很强,除此之外,他从不向政府伸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把老屋前几百米的路,两边的水沟都种上水稻,水沟很窄,面积也不大,但就是这样他仍然每年能收800多斤稻谷。

他还在沼泽地里开荒种粮,还养了几十只鸡,靠着种庄稼、养鸡等,罗忠文一家就这样简单地生活。

回到老家后,罗忠文因为老革命的身份,经常会受到中小学、机关单位、工厂的邀请,让他去讲述以前的战斗故事。

罗忠文不仅讲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经历,还讲了很多有关毛主席、朱德、彭德怀的故事,毕竟他一直待在总部,和这些首长的接触比较多。

他告诫那些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珍惜现在的和平,不要忘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付出,要记着毛主席等人的贡献,吃水不忘挖井人。

四、再次入京,只为百姓生计

1959年-1961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庄稼都干旱死了,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很多百姓的生计出现了问题。

虽然这个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十年了,但是我们依然没有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这十年里,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剿匪、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任务,国家在艰难中前进。

我们国家毕竟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这次又遭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很多百姓都饿肚子了,罗忠文所在的咸宁县还出现了饿死人的事情,他在水沟边种的水稻也不让种了。

眼看饥荒越来越严重,罗忠文忧心如焚,看着饿死的乡亲,他悲伤不已。

这时,一位乡亲问道:“老罗,你认识中央首长,能不能把我们的情况向首长反映一下?”

罗忠文思考再三,决定前往北京,于是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按照罗忠文的性格,他本是不愿意麻烦组织的,自己有什么困难都自己解决,可是这次不一样了。那么多的百姓在饿肚子,罗忠文坐不住了,他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他从湖北启程,一路赶到了北京,找到了中南海,见到了罗瑞卿。

因为朱德不在,罗忠文只好先把事情向罗瑞卿反映:“我们那已经饿死人了,再这样下去不行啊,我在路边种一些水稻,也被生产队没收了。”

看着罗忠文忧心的面孔,罗瑞卿能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向罗忠文解释道:“这两年国家在还外债,比较困难,以后会好起来的。回去后你告诉当地干部,田边地角可以种粮食,不能没收、阻拦。”

经过罗忠文的反映,中央考虑到湖北的问题,决定开放湖北的国库,为百姓发放救济粮,解决燃眉之急。中央军委还给咸宁一份指示,要求给罗忠文发放《特殊供应证》。

经过这件事后,罗忠文在当地算是出名了,没想到他们认识的老罗,居然真的认识中央首长,还给当地发了救济粮。人们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也感谢罗忠文。

罗忠文在当地口碑本就不错,经过这件事后,大家对他就更敬佩了。

1967年的一天,罗忠文挑着一担柴火去县城卖,卖完后去食品公司排队卖肉。罗忠文看到人挺多的,只好默默站在后面排队。

这个时候,有一个壮汉也来买肉,看到这么多人,他直接插队。罗忠文看不下去,让他遵守秩序,到后面去排队,那壮汉见一个老头多管闲事,推了罗忠文一把,罗忠文跌倒在地。

旁边有一个人认识罗忠文,赶紧上去扶起他,然后指着那壮汉说道:“这个老头是老红军、老革命,你如何能打他呢?”

随后,县里的领导也赶了过来,批评了那个壮汉,让他赔礼道歉。

1975年,罗忠文因病住院,县里、军分区的领导都赶来看望他,还有社会各界群众,都前来看望罗忠文,希望他早日好起来。

可是过了两个月,罗忠文还是离开了人世间。县委和军分区为他开了一场追悼会,很多百姓都赶来参加,不少群众都流下了眼泪。

罗忠文的一生,把自己的热血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和祖国的建设。他参加革命,信仰坚定,不贪图享受,在得到优待的时候选择回乡务农,自己动手养活自己,为了百姓生计,不远千里赶往北京。

他不图名,不图利,不愿麻烦组织,是一位品质高贵,有着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者!

谨以此文向罗忠文致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