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评价:中国只有三个半军事家,刘元帅算半个?另三个是谁?

我们都知道,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十四年的抗战过程虽然艰苦,但八路军最终还是把日本人给打退了,最后的胜利果实是属于我们的。

不过,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些网友说得有道理:

“对手的评价最客观”。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讲,或许是从自己国家历史的角度,或者根据经验之谈,总结出了“三个半”觉得有威胁的人才将领,觉得这“三个半”军事家值得忌惮吧。

那这三个半军事家都是什么人?

(图为网络素材)

首先说那“半个军事家”,老刘。

这里其实有一点争议啊,因为有人说这半个军事家是刘斐,有人说则是刘伯承,实际上那半个元帅到底是谁呢?

不着急,这二位都是堪当“军事家”的人才,咱们一个一个看,先了解一下这两位“军事家”的故事。

先谈谈刘伯承元帅吧。

说起刘伯承元帅,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两个字:军神。

现在的朋友们爱用这两个字称呼刘元帅,其实跟他从军投身革命的辉煌经历有关,而他之所以被称为“半个军事家”,也和他的个人经历脱不了关系。

刘元帅生于1892年12月4日,15岁时因为家庭缘故,他只能被迫辍学回家务农。

后来辛亥革命的战火席卷而来,按理说生活处境会越来越艰苦,可刘伯承却放下了务农的担子,毅然决然地决定从军。

(刘伯承)

当时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从军如何养家糊口啊?

说实话,换成咱们也未必能理解,毕竟活在现在这年代,填饱肚子才是正事,可刘伯承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儿了。

他只说了一句话: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

就这样,刘伯承投入到了孙中山老先生的革命怀抱当中,从1912年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川军第5师,担任司务长,后累进排长、连长。

咱们要明白一点:刘伯承元帅的军事才能和指挥素养是毋庸置疑的——在他投身革命事业后,参加过护国战争、南昌起义、淮海战役等多项战役,其中“神头岭伏击战”当属经典。

1938年,日军在晋东南一带十分猖獗,当时的指挥官陈赓和刘伯承认为,日本兵向来目中无人,如果遭遇突击,必定会反击甚至追击。

可当时刘伯承早已经研究过地形,发现神头岭光秃秃的没有遮蔽物,两边的地形虽然不适合伏击,但完全可以抓住敌人的心理,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心里便有了主意。

他认为可以将神头岭作为伏击点,三面包围,留下一个缺口,再派出一队人马去袭击日军,随后诱敌深入再诱而歼之。

这想法乍一听是不错,那究竟可不可行呢?

事实结果印证了刘伯承的军事才能是不可否认的:这一战,我军虽然伤亡240余人,但却当场击毙了敌军1400余人,而且还活捉了80多个人!

除此之外,缴获的各类武器和骡子马匹共计上千件,可谓是大获全胜。

(“神头岭伏击战”)

可惜,这么强悍的一个人才,身上也发生过一件憾事。

在1916年护国战争的丰都战斗中,刘伯承保家卫国、冲锋陷阵却不幸中弹,后来在好友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德国医生威廉·阿曼帮他做手术。

命嘛,虽然是保住了,但在这场战斗中,刘伯承元帅却失去了右眼。

更让人感慨的是,为了不损坏脑子,能在日后继续指挥作战,他愣是不让医生打麻醉,硬生生捱了三个多小时的手术,甚至还在术后跟医生开玩笑说道:

“割了74刀。”

(刘伯承老年照)

还好,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结果是值得的。

说完了刘伯承,再谈谈刘斐吧。

刘斐是蒋介石的手下,当初是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才投身革命事业当中。

相关史料中关于刘斐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只知道他以前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后来脱离了国民党反动集团,担任过中央职务。

那这两个老刘,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半个军事家”呢?

要我说啊,他们俩都配得上这称号。

咱们自己国家的军人将士,只要是为国家流过血洒过汗的,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军人呢?

不过话虽如此,但他们归结出的“三个半军事家”确实也是军功卓越、才能出众的人,不论是刘伯承还是刘斐,都是中国的有才将士。

那另外三个军事家,他们又是什么人呢?

关于“三个半军事家理论”,在港澳台附近存在一种说法,说中国的三个半军事家中,有一个在台湾。

台湾那一个指的便是白崇禧。

白崇禧是何许人也?想必熟悉近代史的不少朋友们都清楚,他跟李宗仁并称“李白”,而且他有一个外号叫“小诸葛”,足以可见他的军事谋略才能。

作为新桂系的二号人物,白崇禧对日本人的态度很是憎恶,曾经日军袭来,蒋介石思索一番,最终做出“不抵抗”的决定。

蒋介石这决策命令一下达,白崇禧可不干了:

为什么不抵抗?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难不成把中国领土拱手让人?

(白崇禧)

于是,“李白”二人联合陈济棠,组建了一支抗日军队,给蒋介石施压,强迫他出兵抵抗日本,这次事变也被称为“两广事变”。

就这件事看来,白崇禧确实也算得上是个爱国之人了,而他不仅仅爱国,还参加过不少实战,并且带兵能力也不逊色。

比如后来的抗战时期,他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台儿庄大捷等数十场战役,而台儿庄大捷也确实给了日军一个深刻的教训。

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李白”二人认为,日军此前胜了数场战役,此时必定会骄躁急切,可他们哪里懂得中国的一句话:骄兵必败。

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师团向台儿庄发起猛攻,“李白”二人命我军坚守阵地,与敌军形成犄角之势,于是厮杀就此展开。

(台儿庄战役)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便日军动用了六七千发炮弹,我军也丝毫不惧,整个过程中展开了各种厮杀搏斗,巷战、拉锯战、肉搏战。

这时候两边打得都很激烈,战况胶着时,白崇禧提议暗渡陈仓,与三十一师包围日军,而这一决策顿时让日军溃不成军,最后我军大获全胜。

战争整整持续了20多天,根据记载我军伤亡了2万多人,但是击毙了1万余日本兵,在此之前我军已经连败几场战役了,这一战鼓舞了我军士气,也让日军遭遇了溃败。

不得不说,白崇禧带兵的能力着实让人惊叹,尤其是让日本人惊叹,所以日本人直呼白崇禧是军事家也不足为奇了。

可惜后来他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66年病逝于台北,最终终究没能落叶归根。

这样看来,台湾的这位军事家才能也确实配得上冠以“三个半”之称,只不过那另外的两位便略有不同了。

第二位“军事家”叫做杨杰。

相比起白崇禧,可能知道杨杰的人相对而言会少一些,但杨杰的才能也确实不容忽视。

其实,杨杰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学习天赋,他的思考思路得让老师都瞠目结舌,也正因如此,他才有能力考上云南陆军速成学堂,甚至后来还升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去学习。

(杨杰)

在日本人的学校学习对他而言是好事,因为在这里,他展示出来的天赋让日本人也很惊讶:中国还有这样的军事人才?

是的,杨杰确实有才,靠着这份军事才能,他“俘获”了一票日本人的敬佩,甚至连当时的日本天皇都对其十分赞赏,还给他送了一把军刀以作鼓励。

连日本人都承认杨杰的军事才能,也难怪他们会将其纳入“三个半军事家”的行列之中。

而他之所以能被日本人承认,是因为后来的他投身到辛亥革命当中大展头角,又为蒋介石效力并帮其赢得了中原大战,甚至还带出了很多“学员”,而这些结果可都是依靠个人能力得来的。

(图为网络素材)

实际上,杨杰倒也算得上是个正派的人,可因为跟蒋介石理念不合,不支持国共两党起硝烟,于是站队共产党。

于是,蒋介石派出毛人凤暗杀杨杰,而杨杰也没能逃出魔爪,就此殒命。

“三个半军事家”中,还剩最后一位“军事家”名叫蒋百里,此人名不见经传,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当真算得上一位“军事教育家”。

蒋百里曾经去日本留过学,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三杰”,光是这几个标签就够扎眼了,但他的成就可不仅于此。

说他是一位“军事家”完全够格,他曾经写过《国防论》《欧洲文艺复兴》《军事常识》等著作,每一本都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举个例子,《国防论》作为蒋百里的代表作,在后来的二战中起到了领导性的指南针作用;《军事常识》也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深刻影响了后来诸多军事理论。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理论实在太丰富了。

重点是他可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他写出来的东西,哪一样不是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

所以与其说蒋百里是一个“军事家”,倒不是尊称为“军事战略家”,只不过很可惜,蒋百里最终只活了56岁,如果他能够活得更久,那他为中国所做的贡献,想必也不止于此吧。

有网友就要问了:

那些日本人是根据什么得出“三个半军事家”的结论的?

难道中国就没有其他杰出的军事家了吗?

(图为网络素材)

实际上,要真论我国的军事家那可是数不胜数,就好比十大开国元帅中哪一个用兵方面不是远超他人?彭老总、朱老总,个个都是指挥领兵打仗的好料子。

除此之外还有十大开国将军,比如用兵如神的粟裕大将,他的经典战役想必不少朋友都还铭记于心呢。

其实,上述的将领们,每一个人的军事才能都很卓越,不论从战功方面还是理论方面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卓越突出的地方。

不过这些将才不可比较,毕竟上述每一位都是我国卓越优秀的军事人才,也轮不到日本人去置喙评论,只要是为国家奉献过、付出过的,都是国家的英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6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