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核心:美国运往日本的第三颗核弹,为何杀死一群美国科学家?

一个直径不足九厘米的小圆球,其貌不扬,甚至是坑坑洼洼,结果竟夺走了美国顶尖物理学家的性命。

这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离奇的巧合?

这个金属球,本是计划投放在日本小仓市的第三枚原子弹——“瘦子”的核心部件。最终因为日本投降而得以保留,以供研究。

那么,这枚颇具研究价值的金属球,如何就成为了“恶魔核心”呢?

(原子弹核心)

一、被保留的恶魔核心:幸存的第三枚原子弹

1945年,在二战中节节败退的日本已是强弩之末,但是在军国主义的强烈洗脑下,日军仍然一次次地征兵、增兵,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大洋洲战场上挑起战火,丝毫没有投降之意。

同年7月26日、27日,中英美俄等国一起发布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但日本统治阶层却仍然坚持军国主义,负隅顽抗。

当局不但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更是已经做好了“本土作战”、同归于尽的最后准备。

这不仅导致盟军的大量牺牲,而且也使日本本国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之境。

(铀弹)

曾经在广岛原子弹空袭中担任飞行员的美国空军查尔斯·斯文尼在一次演讲中说到:

“在8月6日之前的几个月里,美国飞机开始轰炸日本本土。一个个日本城市化为火海,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死去,但日军发誓决不投降。他们准备牺牲自己的人民,以换取他们所理解的光荣和荣誉——不管死多少人。他们拒绝救助平民,尽管我们的飞行员事先己就可能来临的空袭投撒了传单。在一次为期10天的轰炸行动中,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的许多地方化为灰烬。”

一意孤行的日本政府、日本军部为完成自己的作战计划,其固执和偏激最终葬送了数十万无辜平民的性命。

(原子弹爆炸过后的日本城市)

与此同时,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多沙漠的特里蒂尼核试爆场试爆了第一颗钚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让美国认识到它在战争中的制胜作用。

在大量的史实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到,当时美国在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之前曾采用飞机散发传单的方式,敦促日本国民及政府尽快投降,否则将实施大规模空袭。

但是日本政府仍然自我蒙蔽、自我膨胀,甚至做好了实行“焦土政策”、“本土作战”的最后准备,妄图与维护和平的盟国军队同归于尽,其顽固态度可见一斑。

为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8月6日8时16分,美国向日本的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瞬息之间,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原子核在不断的裂变过程中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广岛随即化成一片火海,整座城市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

(美国准备的原子弹)

据日本维基百科介绍,“当时,生活在广岛的差不多有34万人,原子弹爆炸当天,死亡人数大概就有9万人,受伤和失踪的有5万多人。距离被爆中心500米以内的被爆者当日和即日死亡率超过90%,500米到1公里之内的当即死亡率达到60-70%,且在后来的几个月内大量原爆当日幸存者也因原子病爆发而相继离世。4.8万座地面建筑物被摧毁,要知道,全市的建筑物总量不过7.6万座。”

除去当场死亡的人数,重伤、轻伤以及罹灾者有二十一万多,这些人虽然在原爆之后勉强幸存下来,但在缺医少药、食物匮乏、环境恶劣、天灾接踵而至的原爆城市里继续生存下去并没有那么容易,接下来的命运甚至生不如死。

受到如此重创,日本军部对内封闭新闻消息,对外仍然不肯投降。

(日本城市被炸成废墟)

无奈之下,美国又于同年8月9日出动B-29战机,向长崎投下了代号为“胖子”的钚弹。第二朵蘑菇云再次在日本国土的上空升腾而起,受灾场面之惨烈毋庸赘述。

此次伤亡情况据记载:“长崎全市死难者28万人,重伤不治及在医疗中者达10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逐渐丧失了劳动力的原子病患者也成为这场重大灾难的牺牲者。连续受到两次重创的日本不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难以继续维持战时状态。

直至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发表停战声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终于画上了句号。但是,关于原子弹“恶魔核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二、“恶魔核心”初显威

美国在向日本扔原子弹之前,一共准备了总计三枚原子弹——“瘦子”、“胖子”、“小男孩”,后两枚原子弹荡平了广岛和长崎,而“瘦子”则是因为日本天皇及时的投降而得以保留。

(“恶魔核心”)

作为战争胜利背后的功臣,美国洛斯阿拉斯莫斯实验室则是荣幸地得到了处置“瘦子”的权利。而这枚原子弹恰恰有这群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物质,一枚看起来粗糙无比的金属球。

相貌平平、毫无过人之处的金属球,如何就是科学家口中的“香饽饽”呢?原来,这个金属球的构成相当不简单!

其貌不扬,但是价值连城——这正是“瘦子”中核心金属球的魅力所在。

这枚仅仅六斤多重的金属球中,蕴藏的高密度的钚和镓,这两种元素在自然界中极难提取,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宝,这怎能不令科学家为之痴狂呢?科学家迫不及待地在其身上开展研究工作。

然而,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短短六天之后,灾难悄然降临,金属球也从此获得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名号——“恶魔核心”。

(哈里·达格利恩)

1945年8月的一天,美国洛斯阿拉斯莫斯实验室新晋物理学家哈里·达格利恩独自一人留在实验室中,他一头扎进茫茫的实验之中,忙得不亦乐乎。

除了他之外,当晚只有一名负责安保工作的保安在执勤,两人的距离相当之近,毕竟偌大的实验室过于空旷,凑近些更为安全。但是,也正是这个过于接近的距离,使得两人在接下来的灾难中都没能幸免。

当晚,哈里·达格利恩在进行一项“临界核实验”——他先是将精细的钨丝“垒”起来,将“瘦子”中的核心金属球包裹起来。

这样一来,所堆叠的钨丝实际上成为了阻挡金属球中细微颗粒向外扩散的关键,当细微颗粒的密度不断增大,“核心”金属球就会逐渐地到达一个临界值,一旦突破临界值,不可逆的核反应就会发生。

(哈里·达格利恩受辐射的手)

因此,整个实验过程十分的精细,实验者为了精益求精,往往都会三到五人轮流操作,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实验者体力不支,或是因为长时间的独自实验导致精力下降,出现危险。

这么看来,哈里·达格利恩当晚的实验是不合乎实验室规范的,漏洞极大。

但是,哈里·达格利恩自信地认为他在此前的上千次实验中都从未失手,这次也不会出现问题。结果恰恰这一次出了意外。

在实验时,哈里·达格利恩不慎将一块极其细小的钨丝放到了金属核心之上,这使得金属球中细微颗粒的密度顷刻之间突破了临界值,大量的核辐射瞬间涌出。

(试验场地)

尽管哈里·达格利恩迅速地把自己的手抽了回来,但是在辐射速度与光速相当的灾难面前,他显得就像是百米赛场上的乌龟,实在是太慢了——瞬时的辐射量已经足以致死。

哈里·达格利恩被紧急送往了医院,住进了无菌病房中,医院中最顶尖的专家们齐聚一堂,最后却是束手无策——25天后,哈里·达格利恩不治身亡,年仅24岁。

金属球也从此刻起被称为“恶魔核心”。

而那位在哈里·达格利恩身旁闲坐的保安,也因为距离过近,患上了急性髓性白血病,在熬过了痛苦的三十三年后含恨离世,而他甚至不知道当时哈里·达格利恩在做什么实验,当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按照常理来说,哈里·达格利恩出了这么大的安全事故,实验室理应加强重视,至少也要暂缓对于“恶魔核心”的探索研究。

然而,这群科学家并未就此放弃,转而义无反顾地继续投入到“恶魔核心”的研究工作之中去。

(用螺丝刀撬恶魔核心的路易斯·斯洛廷)

与此同时,“恶魔核心”也正在物色着下一个受害者。

三、“恶魔核心”继续作乱

在吸取了哈里·达格利恩事件的教训之后,科学家们决定不再用那些过于精细、但是不易操作的钨丝了,他们设计了一款精妙的“反射器”,用以收集细微颗粒。

但是,这款“反射器”还有一点不太好的地方,那就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反射器上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也就是要用垫片将上下两个反射器隔开。

(路易斯·斯洛廷)

垫片的作用本是为了防止“恶魔核心”金属球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实验里的科学家并非都很乐意这么做,尤其是路易斯·斯洛廷,他作为美国洛斯阿拉斯莫斯实验室“元老级”的物理学家,对于“垫片”的出现感到十分恼火,认为“这只会拖缓实验的进度”。

在实验过程中,路易斯·斯洛廷时常手握螺丝刀,一板一眼地撬着金属球。

也许有人认为路易斯·斯洛廷过于托大,完全没有把物理学的严谨性放在眼里。但是实际上,路易斯·斯洛廷曾进行了数十次临界实验的演示工作,无一失手。

在万众瞩目的演示台上,路易斯·斯洛廷身着他那标志性的蓝色牛仔裤和牛仔靴,挥舞着他那数年不变的螺丝刀,重复着最为危险的临界核试验。

(事故现场图)

也许有人质疑路易斯·斯洛廷是在是自己的生命为儿戏,但是,当时正是物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二战刚刚结束,各类新式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稍有懈怠,就会被别人赶超,因此路易斯·斯洛廷选择堵上自己的生命。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对于“安全”二字确实是不够重视,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是因为辐射而死,而当时的科学家甚至以此为荣,认为这种“玩命”的态度正是献身科学的体现。

所以在冥冥之中,路易斯·斯洛廷的悲剧已经注定了。

在哈里·达格利恩的悲剧过去了短短九个月之后,路易斯·斯洛廷便步了他的后尘——1946年5月21日,路易斯·斯洛廷不慎手滑,手里的螺丝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两厘米多的偏移,这导致“恶魔核心”上下两部分紧紧地吸在了一起。

(模型演示)

电光火石之间,路易斯·斯洛廷手腕猛地一翻,把金属球的顶壳甩到了地上——从失误到挽救,路易斯·斯洛廷用了不到0.5秒,但是所带来的灾难却是无法避免的了。

在接受辐射之后,路易斯·斯洛廷淡定地点了一根烟,淡淡地说道:“我死定了。”

在受到辐射的第九天,路易斯·斯洛廷遗憾离世,但是由于他在失误发生之后的英勇举动,使得在场的其他物理学家、学生勉强撑了下去。

一直到十九年后,当年在场的一名物理学家死于急性髓性白血病;二十九年后,当年负责摄像的摄影师因贫血而亡;在场的几名学生则是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拒绝继续从事物理学的研究,投身政法界,得以善终。

一个小小的意外,竟然让这么多人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金属球,竟然成为了科学界闻风丧胆的“恶魔核心”,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

在接连发生了两次致命事故之后,“恶魔核心”最终被美国政府销毁,相关的“临界核试验”也就此陷入停滞。

从此,江湖不见“恶魔核心”,却处处是“恶魔核心”的传说。

结语:

自从“恶魔核心”第一次发威以来,它总计至少夺走了21名科学家、学者的生命,成为了科学界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奥本海默在研制出原子弹之后所说的话,竟是一语成谶。

参考资料:

顾得欣,牛永军,《核幽灵的震荡–二十世纪核问题回顾与思考》[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王仲春,《核武器·核国家·核战略》[M], 时事出版社,1990

于群, 《美国国家安全与冷战战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董问樵,《战时经济》[M],北京理工出版社,2007

侯锐,《美国战略核导弹发展与控制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

王仲春,夏利平,《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M]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

崔磊. 盟国与冷战期间的美国核战略[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51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