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希珍因军衔与上级争论遭批评,了解真相后彭德怀道歉:我错了

天空中散落着淅淅沥沥的雨水,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旁的苍松翠柏,被洗刷了个干净。这一天是清明节,来到此地悼念故去领导人、革命烈士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穿着军装的军人。

相比于一般群众与逝者的亲属,这群军人眼神中仿佛藏着更多故事,他们来悼念的,是他们的老领导、老部长,或者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老战友。

景希珍便是其中的一个,他穿着给彭德怀当警卫参谋时的那身老军装,和浦安修、赵凤池等人一人拿着一束鲜花,来到了彭德怀墓前,泣不成声。

从追悼会送走彭老总的第一年开始,每一年清明节及11月29日彭德怀的忌日,他们都会来这里怀念彭老总。

对于景希珍来说,从1950年到1966年,这16个年头的不悔陪伴,朝鲜战场上的同生共死,见证了他们二人深厚的革命情谊。

然而,就是这样交情颇深的两个人,当初竟会因为评定军衔产生分歧,但当彭德怀得知实情后,道歉的人却是彭老总。

这是如何一回事呢?

彭德怀和景希珍的相识

1950年10月19日,朝鲜内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局面,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妄图一举吞并朝鲜,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在遭受严重的安全威胁。

当时的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吹嘘说他从来没打过败仗,在他们眼里,当时国力衰微的中国不敢贸然出兵。

不过,国门外炮火连天,我们的军队果真会无动于衷吗?

实际上,我国人民志愿军已经悄悄潜入朝鲜境内,其主要将领为彭德怀,当时给彭老总当警卫参谋的,便是刚刚走马上任的景希珍。

不过,二人的相见却有着一个小插曲。

军人最讲究军规,但在“报到上岗”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景希珍竟比原定的日期晚了几天。

粗眉毛,厚嘴唇,宽肩膀,表情像是在生气又像是在发愁,彭德怀坐在一个木头箱子垒成的写字台前,低头看着文件,来往的警卫员进去倒水,都是轻手轻脚的。

眼见景希珍进门,彭老总上下打量了一下景希珍问道:

“你是哪个军的?”

“七军!”

“他们叫你来,如何对你说的??”

“他们没说什么,只说调我到北京!”

听到这句话,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在问到他迟到的原因时,彭德怀也一改日常古板严肃的作风,居然调笑起了景希珍。

“你可真死板”。

原来,上级曾在他出发前嘱咐过他:“飞机一停就到北京,信要直接交给陈赓,半路上不要随便说你去哪。”

将这些话铭记于心的景希珍,飞机降落后,便大步流星地开始赶路,飞机上的同志见状主动上前询问:

“小同志,你上哪?”

景希珍本想要脱口而出的目的地被他咽了下去:

“我就上这。”

“你没搞错吧?”飞机上的同志再次询问道。

“没有。”景希珍说完便下了飞机。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当时的飞机不过中途在西安降落加油,他第一次坐飞机,完全没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最后只能在驻机场部队首长的帮助下,购买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票,辗转多日才成功到达北京。

被彭德怀调笑的景希珍不由得羞红了脸,可彭老总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心情豁然开朗:

“看得出来,你是个老实的小伙子,他们给我派了个好兵。”

彭德怀对景希珍的谆谆教导

彭德怀和景希珍入朝的第一年,战事如火如荼,几乎白天晚上都在打仗,彭老总指挥部的床成为了摆设,即便是睡觉,他也只是脱了鞋躺在行军床上眯一会,每次最多也不过十来分钟。

景希珍看他实在没时间睡床,就在一个木箱上铺上了一块棉垫,这样彭德怀即便是背靠墙坐着休息也能舒服不少。

“有谁来过没有?”彭德怀醒来问道。

“没有”,景希珍虽然是据实回答,看上去还是有些许心虚。

反复多次后,彭德怀终于发觉出了端倪,原来,首长和同志们为了让他能多睡会,只要不是太紧急的事情,就不让景希珍唤醒他。

彭德怀生气地教训了景希珍,作为他的警卫员,服从命令很重要,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同时彭德怀又教育他“面对同志们和前方战士的问题,我要尽量解决,作为总指挥我要自力更生。”

“以后有问题要及时汇报”。

看着景希珍有些垂头丧气的模样,彭德怀鼓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和很多平步青云入京任职的军官不同,景希珍的参军履历并没有多么出彩。

他于1946年入伍,1947年被分到了吕梁九分区56团,后又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斗,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19师56团,参加了解放甘肃天水等战斗。

景希珍所担任的职责,不过是班长、排长、参谋等,他的文化程度还不高,在朝鲜战场上,还需要彭德怀在军务繁忙之际,抽出空来辅导景希珍学文化。

不过,这些缺点终是瑕不掩瑜,景希珍也有他自己最大的优势。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身份背景,让景希珍性格中有刻板老实的一面,上级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性格特点,才从众多将士当中把他选去为彭老总工作,在当时服从命令、严守军规、嘴巴紧比什么都重要。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彭德怀愿意容忍他的不足,培养他的能力,受到彭德怀启发的景希珍,做事也更加有原则。

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起,祖国人民便心系着他们的安危,对于这样一场关乎着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的战争格外关注,大家自动自发的筹集物资,一批批的拉往前线,不少物资的寄件人直接写的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

物资堆积如山,彭德怀便吩咐景希珍对于物资进行妥善处理,统计后分发给司令部的同志,不能私分,要公平。

将彭老总的话听在心里的景希珍,面对一位挑三拣四,想要私分物品的干部的警卫员,景希珍严词拒绝,坚决不松口,这位干部随后赶来,说要把他送到“三八线”去,最后还是彭德怀为他解了围。

面对此前“该不该叫醒彭老总”,这样他不确定如何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事情,工作经验不足的景希珍不好把握分寸,“不能以公谋私”这种原则性问题,即便彭德怀不交代,景希珍也清楚自己该如何做。

果不其然,彭德怀在这件事上丝毫没有怪罪于他,而是大加赞赏:“管公的人就要这样,自己不贪,别人不送,敢把厚脸皮的上司和干部赶回去。这样才保得住一个‘公’字。”

革命情谊逐渐加深

来到朝鲜的第二年,景希珍收到了来自老家未婚妻张玉兰的信,景希珍信写好后,彭德怀又为他一字一句地修改错别字。

彭德怀也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中。

1952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已胜利在望,彭德怀也终于得空回北京治病,与他同行的还有景希珍。

“回国后你先回趟家,离家这么多年,你回家一趟看看父母和未婚妻。”

彭德怀又将一个信封递给了他,里面装着路费,不放心地叮嘱道:“你和玉兰是包办婚姻,回去好好和玉兰商量下,对方同意就好,不同意就算了。”

原来,彭德怀心疼自己的警卫员常年在外,孤身一人,又觉得眼下已经是新中国了,陈规旧习不可取,才这么变着法的“催婚”。

景希珍一听,知道了彭老总是在关心他,便在回家后赶紧和她谈了谈,两人对彼此是真心喜欢,很快就办理了婚事。

等到5月5日,彭德怀康复出院后,朝鲜战场已经相对稳定,中央决定让彭总留在北京主持军委常委工作,作为一直陪伴在彭老总身边的警卫员,因表现良好,也被安排继续留任。

却没想到回国后,景希珍竟和上级闹了起来,彭德怀在得知景希珍对自己被授予的军衔不满后,亲自找到了他,想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警卫员。

“小景,革命时期多少同志牺牲了,他们都没有军衔,死的时候甚至脚上都没有鞋,你如何能为这件事在大会上吵闹呢?”

景希珍解释道:“首长,是部里主任把我的个人情况弄错了,我来这里时已经是排长了,还当了大半年的见习参谋,他们却说我之前是班长,军衔是原则问题,您知道我不可能贪图多余的军饷。”

彭德怀想了想,警卫员跟着自己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在漏水的小板棚里一起艰难度日都没有过抱怨,自己一直很信任他,不可能回国以后就变了性情。

出于实事求是的考虑,彭德怀立刻派人前去查看了景希珍的履历。

彭德怀拿着景希珍的简历,几乎核查了每一项,在确定军衔与部队信息均为实情后,忍不住拍了一下脑门“坏了,错怪这个小伙子了。”

景希珍的上级见彭德怀如此懊恼,有些愧疚,表示自己会和景希珍说明情况,彭德怀却摆了摆手“让我来和小景讲”。

坐在座位上的景希珍有些坐立难安,他内心对自己所言完全有信心,就是不知道档案记录是不是有错,自己会不会被彭老总误会。

正当他心神不安之时,忽然彭老总的声音出现在了他的背后,开口竟然就是一句“我有错”。

景希珍猛地心里一惊,赶忙来到彭德怀跟前,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彭德怀先开口了“你是对的,我有错,我没有问清原因就批评你,他们也弄错了。军衔评定一定要参照你来时的级别,这是如实承认一位同志历史的大问题,不可马虎。”

景希珍没有想到彭老总会和他道歉,更没有想到彭老总会说出这么多肺腑之言,双眼变得湿润起来,当即在心里暗暗发誓,无论以后发生什么情况,他都要誓死追随彭老总。

打完仗,彭德怀也忙起了日常工作,景希珍每天看着他,觉得这个领导哪都好,就是太低调了。

便把解放军报社给他的一部照相机天天背着,打算自己给彭老总拍,没想到彭老总很生气地问:“哪来的这个?”

景希珍只好按照报社教他的口径说:“这是报社给的任务,找回去作资料的。”

彭德怀只好说:“作资料可以,不要拿出去登报,登报也不要等我。”

景希珍一听知道没戏了,知道平时拍的照片也只能自己留作纪念了,可惜的是,这些照片因为后来的政治原因,一张也没能保存下来。

但景希珍对彭德怀的崇敬与情谊,却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分别时刻,互相牵挂

1959年后,彭德怀特意将景希珍等人叫来单独谈话,他表示自己现在特殊境况,不应该再把他们留在身边了,容易影响上级组织对他们的提拔任用。

景希珍忍不住反驳道:“我不离开,我要一辈子追随彭老总”。

彭德怀见状也不忍心再赶他走,二人在吴家花园开始了田园生活,开荒种菜,像在战场上一样,听从彭德怀的“指挥”,给他打下手。

然而,到1966年7月,这样的对话却又重来了一遍。

“小景,我有话对你说。你跟了我16年,为了我的安全操了不少心,我非常感谢你。我亲眼看到你成长、成家,打心眼里高兴。不过也是因为我……”

这次离别,景希珍深知自己没办法再陪同了,在离别的火车上,景希珍见到了彭德怀最后一面。

谁也没有想到,二人再相见时,已经到了12年后的1978年。

12月份大雪纷飞,正在单位工作的景希珍突然接到了成都军区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的字字句句却仿佛比寒风更加刺骨,令人痛苦万分。

“景希珍同志,请你前往成都,参加彭德怀元帅的追悼会,并负责将元帅的骨灰护送至北京。”

“收到,必定完成任务。”

组织上给景希珍安排的有关彭德怀元帅的任务,或许这是最后一次了,却也是他态度最严肃,最虔诚的一次任务。

在看到彭德怀元帅骨灰的那一刻,景希珍泣不成声,直到时间到了,众人将他扶了起来,一起走进了会议室,在省委同志的要求下,全体脱帽默哀三分钟。

这三分钟过得很慢,慢到景希珍仿佛记起了16年以来,与彭德怀元帅相处的点点滴滴。

追悼会结束后,景希珍等人便抱着彭德怀元帅的骨灰,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这一次,他还是彭德怀的警卫参谋,他将最后一次护送彭德怀元帅回京。

总结

彭德怀之所以将景希珍留在身边长达16年的时光,是看到了他身上服从命令、严守军规的优秀军人品质,景希珍也不负众望,为彭德怀操持好了日常事务。

面对工作中的是是非非,彭德怀对于景希珍的教导也是实事求是,从不徇私,让景希珍打心底里佩服。

在面对景希珍的军衔问题,彭德怀在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愿意主动为自己的过错道歉,这是一种难得的伟人情怀,也是奠定二人深厚情谊的根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45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软文友链广告合作联系站长qq81118366